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清时期,以土司制度、改土归流、卫所制度、皇木采集、苗疆开辟、航道疏浚等方式对清水江流域的开发,尤其是随着清水江流域木材贸易兴起,以山主、山客、水客、商帮、栽手、木夫等人群活动的关联,推动了人工营林业发展,进而引发了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社会结构变迁,从熟人社会的“圈式”结构演变为有陌生人参与的“链式”结构。在清水江流域“圈式”与“链式”交织的社会中,文字的使用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资源富裕地区常因过度开发而陷入"资源公地悲剧".然而,清水江流域471年林业持续发展,或许是此领城惟一例外的实践遗产.民间和政府在清水江流域主导林业上建立的山客、行户和三帮五勷三位一体木材垄断交易制度,及其所维护和实现的永续垄断利润或"资源租".不仅解决了明、清、民国对木材需求大于供给和清水江流域地区的富裕问题,更为可贵的是,它提供了一个由制度所保护的近500年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经典样板.  相似文献   

3.
台江县施秉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北部,地处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中心腹地。全县15万人中50%以上是以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他们世居在县城南面的清水江流域。施洞本是清水江边无数村镇中的一个,却因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七日举行的“施洞独木龙舟节”而为世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4.
近三十年清水江流域林业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水江流域是侗、苗、汉杂居地区和我国传统人工林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清水江流域林业问题逐渐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其形成了起步、发展和繁荣三个阶段.该地区近三十年林业问题研究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林契整理、专著编著、史志资料、学术论文四个方面,其研究重点有五:即林业契约、育林技术、木材贸易和林业经济、林业与社会变迁、林业法律.研完成果颇丰,但是仍存在研究内容不完备、方法不新颖、成果不平衡、重点不突出、对林业文化不重视等不足,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5.
黔东南苗族妇女服饰辩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我国较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有500多万,其中分布在贵州省的有270多万,占全国苗族人口一半以上;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则又是全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区。这里的苗族服饰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其差异的形成,既源于苗族历史上多次迁徙和支系复杂的原因,又有居住地域环境的不同和他民族文化渗透交融的因素,有鉴于此,研究黔东南清水江流域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这里生活着侗族、苗族等民族,其中侗族人数达到100多万,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侗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习俗。  相似文献   

7.
侗族聚居的湘黔桂交界一带,是一个林业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仅在贵州省划定的十个林业县中,处于侗族地区的就有八个。《黔南识略》称:“郡(黎平府)内自清江(今剑河)至茅坪(今锦屏县属)二百里,两岸(杉林)翳云承日,无隙土、无漏荫,栋梁杗桷之材靡不备具。”这种优越的自然条件,为侗族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侗族经济能否腾飞,依赖着林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本文试就侗族林业经济开发,提出立体林业的设想,旨在为侗族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一、侗族传统林业经济的构成 侗族地区是一个传统的林业区,从文献中我们可以毫不费劲地找到有关记载,现在的侗族地区的林业状况也可以证明其历史的悠久。 1、以种植杉木等用材林为主的造林 侗族有植树造林的传统,无论在哪个年代,不管是穷人还是富有者均参加,营林与种稻是侗族传统衣业中的两条支柱。据文献记载,侗族地区的人工造林至迟始于明代中后期。清代中期,随着木材贸易的发展,人工植杉造林已成为侗族人民仅次于田间的生产活动,同时也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乾隆五年(1740年),曾知黎平府、谙熟“三江”木事的贵州巡抚张广泗向朝廷汇报施政计划时,“杉木宜多行栽种”,便是重要一条。其认为“黔地山多地广,小民取用日繁……令  相似文献   

8.
靖州是一个以苗族、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重点林业县,人均活立木蓄积量居湖南省首位。直接来源于林业的财政收入占县财政的45%以上,农民5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林业,林业在靖州县域经济中起着顶梁柱的作用。因此,林业公安工作直接关系到靖州的经济建设、关系到近25万靖州各族人民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苗族与侗族的审美意识进行比较,指出其相同之处在于崇尚群体美、女性美。不同之处在于苗族崇尚力,赞美崇高,侗族崇尚智慧,赞赏秀美;苗族崇尚冲突美,悲剧美,侗族则偏爱和谐美与喜剧。与此同时,文章还深人分析了形成苗族与侗族审美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侗族现有251万多人,建立了黔东南一个州级和玉屏、新晃、芷江、靖州、通道、三江、龙胜等县级自治地方及几十个侗族乡。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导下,侗族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均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纵观解放40多年来侗族地区的发展,只重视物质资源的开发而忽略了精神文化资源的开发的现象相对存在。本文就对侗族文化资源及其种类和开发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清水江苗族龙船节来源传说,过去一些学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工作。有的人认为“这一神话传说与施洞苗族龙船节的来源根本不是一回事,根本没有任何关联,而仅仅是当地苗族群众对这一节日的一种解释和假托。”①有些学者认为这一节日传说与当地人们杀蟒之事有关,“后来人们加了些神话而已”。②有的人认为传说反映民族分化的情况,“民族迁徒的纪念日也变成了本民族最隆重的节日——龙舟节。”③……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时至今日,人们始终未能达成共识。因此,就这一节日传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对统一思想,认清事实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一 清水江苗族龙船节是台江、施秉两县交界的清水江沿岸的苗族在五月二十五日前后举行的划龙船盛会。它分为两个独立的活动区域,共有四十余寨,近四千户,直接参与活动者约二万人。旧时龙船数有56只之众,现能使用的存47只。龙船活动以站立划桨,船型为母子舟,龙头另配一对硕大水牛角,按照苗族风俗习惯为主进行而与其他地区的龙船活动迥异。今天人们所说的“清水江苗族龙船节”一般是专指施洞为中心的活动区域而言。因施洞是现今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且又是活动的中心场地,所以习惯上称为“施洞龙船节”。 清水江苗族龙船节的来源传说  相似文献   

12.
正黔府函[2017]46号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你们《关于请求批复清水江(重安江汇口以上)流域综合规划的请示》(黔发改呈[2017]256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贵州省清水江流域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二、该《规划》是清水江流域综合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依据,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好与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贫困山区乡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探讨少数民族贫困山区乡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采用SCL-90量表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218名苗族、侗族青年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少数民族贫困山区乡村中学教师SCL-90的各因子得分高于常模,侗族教师整体阳性检出率高于苗族教师;侗族男女教师在人际关系,偏执因子上差异显著;苗族男女教师在人际关系因子上差异显著。说明少数民族贫困山区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应重视男教师在偏执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浅述清水江畔苗族的龙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水江苗族龙舟文化起源于杀龙,体现出苗族人民传统的抗争精神。经过长期演 化,龙舟文化更多地是以体育竞技和娱乐为目的。  相似文献   

15.
黔东南苗族、侗族"干栏"式民居建筑差异溯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黔东南苗族"吊脚楼"起源于我国古代"穴居"文化系统,侗族木楼起源于我国古代"巢居"文化系统,为我国古代北、南两大文化类型的不同代表.文献学资料、苗、侗民族底层语言以及苗族、侗族原始民居方式遗存等均从不同角度留下了历史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黔桂湘侗文化区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黔桂湘侗文化区经济落后,但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尤其是其独特的侗族风情、“侗族三宝”等人文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本文主要针对黔桂湘侗族文化区的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自己对这一地区今后旅游开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在10大类518项中,贵州省在8类有31项名列其中,分别是(文中序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类别序号):一、民间文学台江县、黄平县的苗族古歌;施秉县的刻道。二、民间音乐黎平县的侗族大歌;榕江县、黎平县的侗族琵琶歌;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贞丰县的铜鼓十二调。三、民间舞蹈丹寨县、贵定县、纳雍县的苗族芦笙舞(具体为:锦鸡舞、鼓龙鼓虎———长衫龙、滚山珠);台江县的反排苗族木鼓舞。四、传统戏剧思南县的思南花灯戏;黎平县的侗戏;册亨县的布依戏;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相似文献   

18.
隐藏在清水江边密林中的文斗苗寨被誉为苗族环保第一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苗寨”。它是贵州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有人说它是“苗族文化艺术馆”,也有人说它是“研究苗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认识不正确或认识不够,实践过程中欠发达地区单纯的经济增长行为,是清水江流域污染的原因,而并非是资源为共有制的必然结果。强调社会统一管理是解决环境恶化,是促进经济建设、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你省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日《关于撤销靖县建立靖州侗族苗族自治县的请示》和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四日湘政函[1986]37号文收悉。经反复研究,同意撤销靖县,设立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以原靖县的行政区域为靖州苗族侗族自洽县的行政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