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在牛结核病诊断和牛群检疫中,各国均采用结核菌素皮内注射法,除应用普通结核菌素外,主要使用提纯或浓缩结核菌素。据书刊所载:结核菌素皮内试验的可靠性为96~98%。这在结核病疫区是可以达到的,而非疫区试验的可靠性往往低于上述指标。其原因是一些牛只被牛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致敏发生副变态反应;或者受非特异性因素影响发生假变态反应,致使诊断工作复杂化。近20年来,各国有关科技人员对检疫中存在的问题都较重视,特别是副变态反应问题,研究人员作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工作,现将有关科研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由于牛分枝杆菌和副结核分枝杆菌之间存在着类属变态反应原,所以给由这两种病原所引起的疾病的诊断造成了困难。为了解决副结核注苗牛和结核病牛的鉴别诊断问题,我们采用副结核菌素、结核菌素做了以下对比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 (1)结核病牛:选自沈阳市某结核病牛隔离场的109头结核病牛。 (2)副结核菌苗接种牛:选自鞍山市某牧场曾用吉林省兽研所研制的牛副结核热灭活菌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羊副结核病诊断尚未见报道。1978年中国兽药监察所研制成功的禽型提纯结核菌素(以下简称禽结素,PPD),用于羊副结核病诊断。该变态反应原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效价相似,特异性高,非特异性反应小,而效价稳定,是较为理想的诊断液。我们于1982年对英国进口羊427只(其中林肯羊55只,边来羊244只,沙能奶山羊64只,土根堡奶山羊64只);河北围场屠宰场的健羊93只,共520只羊用禽结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补体结合反应(CF)、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学检查,以及与副结素PPD(英、日)对比试验,得到满意结果。 (一)材料和方法 1.诊断液  相似文献   

4.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 ,牛结核病对牧区、城镇人民群众的健康有直接危害 ,摸清其发病情况是对该病进行防制的前提。青海省海南州自解放以来 ,从未进行过牲畜结核病调查。笔者从 1996年 6月开始 ,对贵南县茫拉乡和共和县次汗苏村的母黄牛、共和县恰卜恰镇的黑白花乳牛、同德县谷芒乡自然放牧的母牦牛进行了结核病检疫。结核菌素 牛型提纯结核菌素 (黑龙江省兽药厂生产 )批号960 2 ,每瓶按 10mL稀释 ,每 1mL含结核蛋白 0 .3mg。检测方法 皮内注射方法及点眼方法均按常规进行。判定标准 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  相似文献   

5.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的采取 用禽型、牛型结核菌素和禽型PPD在武威地区四个鸡场进行鸡结核病变态反应检查,共检鸡1118只,变态反应阳性者300只(48小时判定),阳性率为26.83%,其中扑杀不同反应的变态反应鸡342只(病理学变化与变态反应的关系,另文报告),进行肉眼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80只来自副结核病清净区的羔绵羊,随机地分为试验与对照两组,试验组接种副结核病弱毒菌苗,3个月后试验羊用4株初代分离培养的副结核菌口服攻毒,每周攻毒1次,连续攻毒10次,每次每只羊攻毒活菌6亿。攻毒结束后3、6、9、12个月分期剖杀试验羊,采取小肠、肠系膜淋巴结等病料进行细菌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判断副结核病弱毒菌苗的免疫效力。攻毒后3~6个月剖杀的试验羊,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细菌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差异不显著(P>0.05);攻毒后9~12个月剖杀的试验羊,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细菌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副结核病弱毒菌苗具有提高机体对副结核病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鸡结核病变态反应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结核病系由禽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鸡群一旦染患本病则能长期存在,且甚难根除。患鸡日渐消瘦,产蛋率下降,终至死亡。 关于禽结核病变态反应诊断方法的研究专著甚少。目前,国外进行变态反应诊断的判定时间是注射结核菌素后48小时,观察一次,注射侧肉髯肿胀为阳性,无变化者为阴性。我国规定的判定时间是注射结核菌素后48、72小时,观察两次,注射侧肉髯增厚、下垂、发热、呈弥漫性水肿者为阳性,肿胀不明显者为可疑,无变化者为阴性,两次可疑反应判为阳性。  相似文献   

8.
羊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流行于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养羊业发达的国家。我国在东北三省、内蒙古、四川等省(区)都有报道。病羊常无腹泻,有核桃样软便,只是消瘦,背毛粗糙容易拔掉,通常被误认为是寄生虫病所致,而忽视副结核病,使羊群潜在感染,蒙受较大经济损失。本病的诊断方法有:皮内变态反应、补体结合反应、琼脂扩散反应等。现将皮内变态反应和补体结合反应试验结果初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是禽霍乱的病原,该病对养禽业危害较大,目前尚无理想的免疫制剂。学者们在筛选弱毒苗和研制灭能苗的同时,在研制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亚单位苗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为禽霍乱的免疫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本文就其亚单位成分的免疫原性、诱导产生保护作用及血清学反应等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禽霍乱的记述最早见于1782年法国的Chabert所作的报道,其后Mailet(1836)对该病进行了研究,并首先采用禽霍乱(FowI Cholera)这一名称,Rivolta(1877)以及Peroncia和Semmer(1878)通过显微镜在鸡血中发现了两极着色的小杆菌,从而确定了该病的病原。最早用禽巴氏杆菌研制成菌苗的首推Pasteur(1881),在人工培养基上静置培养数月的方法致弱禽巴氏杆菌,获得了两种毒力不同的弱毒苗,用此培养物接种鸡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但在实际使用中效果不稳定,未能推广。以后,各国兽医科学工作者对该病的菌苗研制、免疫机制的探讨上做了大量工作,有关报道文献众多,自从Pasteur首创弱毒菌苗至今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进AN系弱毒对牛、猪的安全性,在继续改进AⅣ系弱毒和进行灭能苗的同时,开展了Av弱毒的培育。 用AⅣ系155代鸡胚毒改为静脉接种12日龄的鸡胚,已传至131代。兹将有关传代及对牛、猪的安全、效力试验等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77年7月至12月和1979年5月至11月间,我们用结核菌素皮内注射和点眼相结合的判定方法,对云南中甸地区23个牛场和436户社员家中的1605头奶牛进行检疫诊断,结果诊断出阳性结核病牛293头,占被检奶牛的18.25%。抽查两头阳性奶牛,进行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诊断为典型的结核病牛,是由牛型结核杆菌感染所致。我们采用链霉素、异烟肼针剂注射于苏气主、副穴内,结合口服中药白芨贝母散和西药异烟肼片,治疗271例,治愈率在90%以上。现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养牛业正在蓬勃发展,全世界现有牛16.7亿头。随着牛数量增多,牛结核病逐渐增多。据调查,结核病达11.8%。养禽业发展,禽型结核亦受到重视。结核病防治取决于抗结核药物的正确使用。初治患畜的结核菌素试验阴转率达95%以上。作为奶牛,如何从病牛场中培育健康牛,是当前迫切的任务。因此,有必要对抗结核药作评介,以便合理使用。在抗结核药物中,异烟肼、链霉素、对氨水杨酸仍为第一线药物,其余均为第二线药物。 (一)药物评介 1.异烟肼(Isoniazidum,亦名雷米封Rimifon):由于价廉、疗效高、毒性低,故为抗结核药中最主要的药物。以前曾认为,根据血清异烟肼浓度测定来指导用药能提高疗  相似文献   

14.
为了验证变态反应诊断白唇鹿结核病的可靠性 ,笔者于2 0 0 1年秋季用牛型结核菌素在一群白唇鹿中进行了结核菌素变态反应试验 ,结合临床检查、病理剖检进行了对比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试剂和药品 牛型提纯结核菌素 ,系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干粉制剂 ,批号 2 0 0 10 1,临用前用生理盐水稀释 ,当日内使用 ;保定用麻醉药、催醒药分别为鹿眠宁和速醒灵 ,均系解放军军需大学兽医研究所生产。1.2 受检动物 为青海省海北地区某鹿场的 117头白唇鹿。该鹿场除有白唇鹿外 ,还有梅花鹿、马鹿和牦牛、藏系羊等。1.3 试验方法1.3 .1 鹿的…  相似文献   

15.
结核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常规的诊断方法是结核菌素变态反应,此法在检疫中应用最广,准确性亦较高,而且有较明显的型的特异性,但费时费力,非特异性反应因素很多。为了进一步探讨对奶牛结核检疫的新方法,我们于1985年8月间以变态反应为依据,用间接血凝法(IHA)对30头阳性和阴性奶牛进行了比较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抗原:牛型结核菌素(由广州动检所提供)。 2.被检血清:采自韶关市奶牛场,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奶牛血清26头份,阴性奶牛血清4头份,置于56℃水浴中灭活30分钟,供试验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军(警)犬进行了结核病调查。共检测90只军(警)犬,其中广东51只,广西39只。共检出结核病阳性8例,总阳性率为8.89%;广东检出5例,阳性率为9.80%;广西检出3例,阳性率为7.69%。  相似文献   

17.
禽霍乱又称禽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对养禽业危害较大。我国迄今虽研制出多种禽霍乱灭活苗和弱毒苗,对控制本病流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安全性、稳定性及免疫期仍不够理想。多年来国外对禽巴氏杆菌荚膜抗原  相似文献   

18.
我站于1987~1989年,采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和提纯副结核菌素,对本地区的1541头供港育肥牛进行了结核病和副结核病的检查。结果,阉牛组结核病阳性率为8.67%;副结核病阳性率为0.68%。公牛组结核病阳性率为0.46%;副结核病阳性率为0。经过对...  相似文献   

19.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肺疫)是危害养牛事业发展的一种主要传染病,流行于世界很多地区。在我国新疆、西藏、甘肃、陕西、内蒙、吉林、青海等地区亦有散发性流行,严重地影响耕畜的发展。在毛主席亲自主持制定的《农业发展纲要》中规定要在十年内扑灭该病。对于该病的防制方法的研究工作,国外仅有采用培养苗和鸡胚化弱毒苗进行预防的报  相似文献   

20.
禽霍乱至今在很多国家仍是一种尚未控制的重要禽病。为了控制和消灭本病,我们于1979~1984年开展了禽霍乱油乳剂苗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一)制苗菌株 从梅河口市不同地区分离出31株野毒中筛选出3株典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制苗前分别连续通过鸡3代,无菌采取鸡心血接种于含0.1%裂解血和4%健马血清马丁琼脂平板,选典型菌落作为制苗用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