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井冈山时期红色政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卓有成效地进行了政权建设,为后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奠定了初步基础,为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一、革命法制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作用革命法制的重要作用,在建国以前的工农民主政权和抗日根据地政权中,都得到了实践的证明。那时颁布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和《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都是具有根本大法性质的法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第一条曾规定:“基本法(宪法)的任务,在于保证苏维埃区域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和达到它在全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一生中,有三个9月9日深深嵌入他的生命. 第一个9月9日 第一个是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毛泽东第一次实践"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就在这天,毛泽东与潘心源途经浏阳张家坊时,被清乡队抓住,押送团防局处死.他从未暴露身份的潘心源那里借了几十块钱,打算贿赂押送的人.  相似文献   

4.
根据哈尔滨市档案馆藏档案和其他原始资料,可以看到哈尔滨解放区民主政权的施政纲领、工商业保护与管理条例和劳动条例等都有了一定规模。这些法律法规体现出浓重的苏联法的影响,但也带有更多的中国特色。这与当时苏联红军进驻哈尔滨、广大干部的苏维埃情结、俄侨人口众多、紧迫的战争环境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理论上的渐趋成熟等多种历史条件有关。哈尔滨解放区的法制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由农村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转为城市法制建设的起点,是连接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民主政权和其他解放区人民政权并进而影响新中国法制建设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制度伴随着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而为国人所知悉,它是工农民主专政的一种新型的国家政权形式。中华苏维埃在1927年至1937年的十年间,在建立各个地方革命根据地的地方政权时,制定了许多地区性的法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统一了苏区法律制度,建立起了初具规模的新民主主义法律体系。本文拟从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指导思想、法律体系结构、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当代法治建设的借鉴意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法学》1986,(12)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是完善民主与法制、巩固我国人民民主政权的一项基本工程。为此,借鉴外国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笔者就近几年在古代法律史教学中所接触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中国古代的法律史遗产是在什么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它都具有什么特点? 1.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历史,法律制度与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思想基本上是为这一专制政权服务的,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封建主义的法律制度总结了秦汉以来法制建设的经验,全面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是所谓中华法系的精粹。其中以“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律指导思想代代相传,至明清而不衰。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宪政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宪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政权理论,特别是关于民主与法制建设理论的重要构成。它包括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宪政的思想,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的宪政思想。这是毛泽东宪政思想取得成功的阶段。之后,毛泽东开始离开由他创立的反映全党智慧的毛泽东思想,也背离了他的宪政思想,犯了错误,使宪法和民主与法制受到破坏。在毛泽东身后,邓小平纠正了毛泽东的错误,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8.
<正>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西麓的湖南省茶陵县,是毛泽东同志亲手缔造的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湖南省茶陵县人民法院腰陂人民法庭正是在这片红色沃土的孕育下生根、发芽、成长……腰陂法庭始建于1956年,辖区总面积约830平方公里,人口约16万人,是全县辖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区基层人民法庭。  相似文献   

9.
红军之名红军一词,出自湖北黄安书法家吴兰阶的一副对联。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等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沿用的是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这一番号。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称为工农革命军。同年11月13日,湖北黄麻起义部队称农民自卫军。11月14日凌晨,由吴克浩等领导的农民自卫军攻克黄安县城,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黄安县劳民政府。老百姓翻身得解放,兴高采烈地在县劳民政府门前挂起了红旗。当地知名书法家吴兰阶,挥毫题写了“痛恨绿林,假称白日青天,黑夜沉沉埋赤子;光复黄安,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10.
孙光妍 《法学研究》2006,28(5):150-159
1946年《哈尔滨市施政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为建立国家政权积累经验,在中心大城市实行民主政治、建设管理政权的初次尝试,是对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最早实践。该纲领中提出的“建立民主的、法治的社会秩序”及“建设和平、民主、独立、繁荣的新哈尔滨”的构想,对其后相继建立的各解放区的宪政立法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产生了直接影响,是新中国宪政立法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11.
在毛泽东的政治思想中,人民民主是个动态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革命根据地时期实质是工农民主专政;建国后,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文革时期是一种极端的民主。另外,它又包括不同的内容,表现为一种国家形式或国家形态、一种民主制度、一种民主权利、一种民主作风。在实现人民民主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制度化、法制化,最终会导致民主的蜕化,变成一种群众运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军事法律制度起源于党创建和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时期。在党领导的长期革命斗争中,经过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大历史发展阶段,在夺取政权和建设政权的斗争中,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新时期中,我国军事法律制度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法律制度。一、以宪法和法律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和军队建设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提出…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革命法制史即中国新民主主义法制史,虽然发端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但它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人民革命武装开辟的革命根据地的法制建设史。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中国工人阶级和其它劳动群众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与白色政权对峙的、独立的人民革命政权,在当时蓬勃发展的工农群众运动中虽然产生过规约禁令式的文件,有些文件甚至采取法律的形式,但它们大都不是由通常意义上的立法机关制定的,而是劳动群众在斗争中建立的、实际掌握政治权力的革命组织直接行使立法权的产物,它们的贯彻执行主要凭借工农群众的力量和革命组织的权威,而不是以革命政权为后盾。  相似文献   

14.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一种伟大创造。由于它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所以得到了中国人民的普遍认同,作为立国之本,写进了宪法。这是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事业的一个杰出贡献。但是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同志在人民民主专政问题上出现了一些失误,例如,在民主问题上,追求脱离法律约束的“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之类的大民主,在专政问题上,用群众运动、群众专政代替了正常的法律制裁。  相似文献   

15.
<正> 毛泽东的法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研究毛泽东的法律思想,重温他有关立法问题的论述,是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法学的需要。毋庸讳言,毛泽东晚年在民主和法制问题上犯过错误,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使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偏离了民主和法制的轨道。这是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理论家的一生憾事。但是,历史事实又告诉我们,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法学发展史上写下过光辉的篇章,他在领导我国革命法制建设方面,提出过许多正确的主张,作出过伟大的贡献,特别是他在立法问题方面的论述和实践,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对于我国今天的法制建设事业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仍然有着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从政权与治权的视角对民主政治进行考察时,可以发现民主政权的正统性存在着重大缺陷,需要法治进行补充;同时民主治权的运行存在许多悖论,需要用法治进行平衡和补救.因此,当代中国所要建设和发展的民主政治只能是一种法治化的人民民主政治.这种民主政治应当在宪政民主中找到自己的法治化定位,并同时在政权与治权两方面进行架构.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提出,“宪政就是民主的政治”,它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革命和建设的始终。毛泽东在此基础上描绘了关于宪政建设的图景:民主是宪政的灵魂、宪法作为根本大法是宪政的法律表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是宪政制度的基本政治组织形式、政府是宪政建设的关键所在等。在这些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开拓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之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有关国家政权与法的基本原理在中国社会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体现为毛泽东思想中的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民主法制理论,第二个发展阶段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民主政治和法治理论。共和国六十年的实践探索,围绕着科学、民主、人权、法治这些基本问题展开,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总结经验教训,我们要认真学习、正确理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借鉴人类法学和法制经验的有益成果。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法律思想述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泽东法律思想述略高广瑞在毛泽东整个思想体系中,毛泽东的法律思想虽然不象他在政治学、军事学中那样著述丰厚、博大精深,但他的法学思想与其政治学思想密切联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领域。我们研究毛泽东法律思想的理论成就,继承它的精华,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20.
西北政法学院法学教授、《法律科学》杂志主编刘作翔博士撰著的《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一书,即将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系山东人民出版社“法理文库”之一种。全书30余万字。集中反映了作者近些年来关于民主、法治、法学等问题的系列性思考和研究成果。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其中上篇为“法律的思想”。此篇中作者用6章的内容系统地表达了关于建立一个理想的法律模式的宏观思考;中篇为“法治的理念”。共有11章,主要内容有:中国现代化与法制的关系;法制现代化及中国的道路;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关于民主与法治思想的异同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