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锦文 《唯实》2012,(2):66-69
西方媒体采取牵强附会、歪曲事实、一叶障目、恶意造谣等手法对华进行负面报道,其缘由主要有四: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对立、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利益服务和对中国崛起的警觉、失落和嫉恨。要反制西方媒体对华负面报道,就必须提高中国媒体新闻传播能力;对西方媒体开放,让西方记者在华自由采访,使他们充分、全面了解真实的中国;积极应对已出现的负面报道,减少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通过合法沟通和做法,影响西方主流媒体和舆论领袖人物,削弱他们对华舆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什么女记者与“狼”共穴61天,什么警察鸣八枪镇住百人群殴,什么李雪健病逝,什么交通银行行长携款潜逃……所有这些都是凭空杜撰的虚假报道——虚假新闻多发区:文化娱乐报道、体育报道和经济报道有些文化娱乐报道,版面上多为明星大腕们的是是非非、绯闻隐私,今天爆料,明天辟谣,真假难辨。有的媒体体育报道的注意力不在运动场、训练场,而是盯着赛场外的边边角角,一会儿是“亮晶晶”的分分合合,一会儿又是施拉格是不折不扣的中国姑爷,一些记者成了西方的“狗仔队”。有的经济报道记者,不去采访相关当事人,也不了解事实真相,盲目引用、转载经济…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那么,是什么决定了新闻采访呢?我的回答是新闻线索的发现。新闻线索的发现,是指新闻记者对客观事实所蕴藏的新闻价值的先知先觉,并作出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判断。她使新闻线索确立,她是新闻采访的先导,她更是新闻写作前提的前提。也就是说,发现决定了新闻线索,决定了新闻采访,决定了新闻写作,更决定了新闻精品的成败,大记者、名记者的过人之处,首先在于他们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即发现的能力。我们通常所说的记者的“悟性”与“敏感”,西方新闻是所指的“新闻鼻”,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指向记者的发现力。因此,我以为…  相似文献   

4.
《先锋队》2012,(1):41
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机构建立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规定》分别从新闻记者采访的基本规范、新闻机构管理的基本职责、虚假报道的处理规则和法律责任追究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相关的保密管理问题日益突出。以新闻采访为例,部分涉密人员违规接受采访,并在采访中谈论有关国家秘密,被新闻媒体以所谓"独家新闻""首发新闻""背景新闻"等形式报道出来,严重损害了国家安全和利益。从一起新闻采访泄密案说起2014年12月5日,某省召开一场大型高新技术展览会,国内多家重量级研究机构参展。A报社派出5名记者到现场采访,其中,编辑记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报刊林立,竞争日趋白炽化。新闻策划就是媒体竞争派生的产物。“质量是报纸的生命”。报纸要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要体现市场价值(买点),就必须培育竞争优势,创造品牌栏目,就必须高度重视新闻策划工作。新闻策划是大众媒体十分重要的业务工作。它包括报道主题的选择、角度的确定、采访对象的选择与把握;也包括报道时机的把握、规模的大小、采访的安排、记者的选择、版面的准备;还包括版面的安排,报道后信息的反馈以及追踪、连续报道等等。所以说,新闻策划是新闻单位掌握新闻报道的主动性,提高新闻报道的有序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新闻策划的运行规则所谓新闻策划,指的是新闻单位按照新闻特有的规律,对新闻报道的题材、报道的时机、报道的方式、传播手段诸环节的预先谋虑,是对报道什么和怎么报道的思考与设计。新闻策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环节与工序。策划的是重大的、带有方向性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苏东政权更迭中,传媒特别是西方传媒起了十分重要的催化作用。这给中国传媒带来如下的启示:坚持党管传媒不动摇;坚定、谨慎地推进新闻体制改革;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并把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和坚持新闻真实性统一起来;警惕西方传媒和传媒资本的渗透。  相似文献   

8.
深度报道是一种用客观的形式提供新闻事实和阐明新闻事实发生的原因、环境及其发展过程趋势的报道方式,是新闻的五个W和一个H的进一步深入,它着重回答新闻Wht(为什么)和How(怎么样),以揭示新闻的意义。深度报道将新闻的“新”与深度的“深”结合起来,既鲜活又厚重,自上个世纪80年代由西方  相似文献   

9.
赵喜英 《学习论坛》2002,(10):36-37
新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其职责和使命就是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鼓真劲、鼓实劲 ,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能否当好喉舌 ,出色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宣传报道任务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工作者能否联系群众 ,联系实际 ,深入调查研究。因此 ,新闻工作者必须学会调查研究。换言之 ,调查研究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首先 ,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大家都知道 ,新闻采访和写作是记者的本职工作。采访决定写作。报道的成败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的深入与否。那么 ,什么是采访呢 ?采访就是一种有…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采访难度不断增加是记者们的共同感受:采访常常遭拒,一位著名影星甚至公开提出采访他要收采访费,且附和者甚众;采访过程中,受到精神或肉体伤害的事件明显增多。相比一些大报,地市级党报由于采访面窄、更近基层等客观原因,面临的采访困难更多一些。采访难度的加大,迫使我们要更多地研究采访对象的新变化,并积极地适应这种变化。采访对象既是被采访者,也是多数新闻的来源,采访对象的变化,必然导致新闻结构、采访思路和方式的一系列变化,因此对采访对象的分析研究变得更加重要。采访对象发生了哪些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  相似文献   

11.
新闻,有其特定的写作要求,一篇新闻报道要写得有血有肉,必须要有能表现其特点的细节,能展示其特色的文字,这就要求采访者和采访对象必须要建立共“动”的话题,即通过换位思考,不断提出采访对象感兴趣的话题,进入深入的交流。在近一年的新闻采访实践中,笔者渐渐领悟到:转变采访与被采访的角色,实现人物互动是提高采访成功率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新闻采访中,由于受到时间、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采访者往往处于主动位置,而被采访对象则处于被动位置。这样造成一个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的材料枯燥乏味,缺乏有特色的“活鱼”,写成的新闻稿很大一部分都成了履历加事迹的平面式报道。以人物通讯为例,传统报道方式往往是昨天的成绩、今天的奋斗、明天的愿望——“三部曲”式报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它特有的魅力,在吸引企业走向市场的同时,对经济记者多年形成的传统采访范围、采访习惯乃至采访心理也产生厂强烈的冲击,逼着新闻记者走向市场,顺着市场经济的社会需求和轨道去满足读者的新需求。一个有责任感的新闻记者,将时时鞭策自己尽快响应时代的召唤,用真实而崭新的新闻语言,为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写下历史篇章。在这方面,新民晚报的经济新闻报道从以下4个“新”字上进行了初步尝试,在版面上逐步增强市场经济及改革开放报道的新闻份最和新闻品种。 一、敏锐捕捉改革开放新鲜事,增强经济报道的新闻性、思想…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的对比分析中, 深刻理解新闻是重要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是重要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历史的记录,通过对社会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直接、全面、综合地反映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但新闻又是观念的产物。新闻在报道事实时必然包含着对事实的评  相似文献   

14.
正走出西方新闻观的迷思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当前,随着媒体格局变化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壮大,一些新闻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那么重视了,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过时了,只有西方新闻观才能保证新闻自由和客观中立。这种认识  相似文献   

15.
灾难是记者的节日,曾是西方新闻界的一句名言。近年来,一些晚报类报纸经常出现大量的灾难报道,个别的报纸的个别版面几乎把灾难报道做为了新闻报道的主体。看来有些晚报的总编和记者确实十分热衷于对灾难事件的报道,以为这是非常有价值的新闻,在有意无意中实践了这句名言。 一般地讲,灾难事件比较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在报纸上刊登后能吸引大量的读者,很轻易就能提高报纸的可读性。西方新闻界把这类报道称做硬新闻。所以,社会上一出现重大的灾难事件,报界都趋之若骛,大肆炒做。有一阶段,我们省内的个别的晚报类报纸也出现了这种…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新闻的传奇,也是出版的传奇。1936年6月,斯诺冒着生命危险,长途跋涉进入陕甘宁边区,他带着对红军和革命政权的许多疑问,想要"揭秘"所谓"赤匪"的真相。他是第一个在陕甘宁边区进行采访的西方记者,事实吹散了斯诺心中的疑团,真相征服了这位执着的记者,他为英美报纸写了一系列的通讯报道,轰  相似文献   

17.
作为长期跑法院口子的记者,笔者平时在采访中亲历了媒体与法院双方工作中的分歧和相互依存。法院出于顺利完成正常司法程序的考虑,或者从保护诉讼当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一个新闻记者来说,采访的成功率就是工作效率,如何提高采访的成功率是提高工作成效的关键。而提高采访成功率的关键,就我一个负责农业条线报道的记者来说,那就是“功夫在诗外”——丰富自己的农业知识,了解农民及读者的心思。作为一个负责农业条线报道的记者,多年的农业新闻采访实践,使我深切地体会到,要提高采访的成功率,不能只为“采访”而采访,要在“采访”之外下功夫,这样不但能提高采访的成功率,更重要的是能够写出反映农民心声、传达党和政府的农业方针政策、农村读者喜欢、城市读者爱看的农业新闻来。丰富自己的农业知识,了解农民及读者的心思,不但是提高采访成功率的关键,也是一个跑农业的记者所必备的素质。搞农业新闻报道和城市新闻报道有着很大的区别。由于我们大多数记者从小生长在城市,即使是从农村来的记者,从小到大基本上也都是  相似文献   

19.
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6月,31岁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从北平燕京大学出发,经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成为在红色区域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指出:“新闻事业是常干常新的事业,是有着广阔驰骋的空间的事业,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手法,不断写出有新意的优秀作品。”在主编《驻马店日报·社会教育》刊的过程中,笔者以踏实的采访作风和较强的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