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华与司徒雷登举行第二次会晤,实际上北平与华盛顿在较量:司徒雷登提出访问北平,会晤中共最高层领导人;司徒雷登收到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的邀请信,而华盛顿批示任何情况下不得访问北平  相似文献   

2.
解放军士兵闯入了司徒雷登的大使官邸,司徒雷登低调处理;中共方面宣布与外国建交的基本原则;周恩来亲自点将,指名黄华出任南京外事办主任,以私人名义与司徒雷登进行接触  相似文献   

3.
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冷战"的日益加剧,美国对华政策面临着两难抉择.一方面,杜鲁门政府试图"脱身"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权,转而对中共奉行一种较为灵活、现实的政策.在此背景下,南京解放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奉命留驻南京,伺机与中共"接触",并未随国民党政府南迁广州.司徒雷登甚至决定秘密北上,访问北平,与中共高层领导接触.但另一方面,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美国决策者们继续敌视、破坏中国革命,与蒋介石政权藕断丝连,拒不承认呼之欲出的新中国的合法性,致使美国与中共之间缺乏战略合作的基础.由此可见,司徒雷登欲与新中国接触并不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其"北平之行"的夭折也就在所难免.杜鲁门政府因此错过了一个与中国建立正常关系的大好机遇.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美国在华的势力和利益被彻底清除,华盛顿的决策者们被迫吞下美国有史以来最为惨重的外交实践失败的苦果.  相似文献   

4.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件出乎意料的事发生了:美国驻中国大使司徒雷登没随国民党政府去广州,他留了下来,等待与中共方面的接触。不久,司徒雷登同中共代表、他当年在燕京大学的学生黄华取得联系,提出了访问北平的要求,并得到了我方的同意。但是,由于美国决策者的顽固反共立场等原因,司徒雷登被召回国,未能成行。历史在此擦肩而过,很有几分扑朔迷离。本刊特分三期刊登《历史由此擦肩而过——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与我方的秘密接触》一文,以帮读者了解内情。  相似文献   

5.
岁月匆匆,转眼南京解放已50多年,毛泽东的那篇《别了,司徒雷登》一文发表也已半个世纪。作为解放南京的参加者、司徒雷登出境的目击者,我回首往事,一切仍历历在目。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天险,解放了南京。全副装备着从蒋介石军队缴获的美式武器的人民军队浩浩荡荡地穿过南京市区,并经过美国驻华大使馆门前。当时,蒋介石及其国民党反动政府要员早已逃之夭夭,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却呆在南京美国驻华使馆内作观望状,想见机行事,妄图东山再起。那时,我是第三野战军三十四军兼南京警备司令  相似文献   

6.
1949年,司徒雷登走了,司徒美堂来了.这一年,司徒雷登从中国回到了美国,司徒美堂从美国回到了中国.当4月份解放军攻占南京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出入意料地没有随国民政府南下广州,而是留在那里.到了8月,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的司徒雷登,才悄然离开中国返回美国并退休.于是有了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  相似文献   

7.
1949年春夏之间,中共驻南京外事处主任黄华,与美国驻国民党政权大使司徒雷登,就新中国与美国关系问题,在南京举行过一系列试探性会谈。这是中共中央迁入北平后与美国最早的外交接触。弹指45年过后,国内史学界对1949年中美南京会谈过程和内容虽有所披露,但会谈双方的动机和目标是什么?会谈何以未果?谁应对会谈失败负责?所有这些问题,在世人心中均成为不解之谜,需要逐一探索。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新中国成立在即.一贯支持国民党政府的美国政府,在观望数月后,指示其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等原外交人员返回美国.  相似文献   

9.
1936年11月3日,三晋大地已进入深秋。中共代表薄一波一行冒着寒冷,带着中共中央的殷切期待来到太原,与“山西王”阎锡山等实现第一次会晤。  相似文献   

10.
司徒雷登于1876年6月20日出生在中国杭州耶稣堂弄3号,其父母均是来中国的传教士,死后也葬在杭州。司徒雷登的幼年、少年时代都是在中国度过的,直到初中毕业后才回美国继续读书。从汉伯顿雪尼大学毕业后,又重返中国,子承父业,于1905年起在中国传教。1908~1918年任南京金陵神学院教授。1919年在北京筹备美国基督教新教会办的燕京大学,并任首任校长。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遭日军拘禁。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作为“中国通”,司徒雷登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开始走向为美国反动政策卖命的穷途末路。遍插红旗送瘟神1949年,朱德总司令下达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3日,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扫千军如卷席”,迅速将红旗插  相似文献   

11.
正1936年11月3日,三晋大地已进入深秋。中共代表薄一波一行冒着寒冷,带着中共中央的殷切期待来到太原,与"山西王"阎锡山等实现第一次会晤。双方坐定,一番寒暄过后,薄一波直入正题,开诚  相似文献   

12.
6月7日至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此前5月31日至6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图为6月7日会晤结束后习近平与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  相似文献   

13.
桂园     
正桂园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65号,距曾家岩50号约200米。这是一座砖楼小院,原是国民党谈判代表之一张治中的公馆。重庆谈判期间,为了毛泽东在城区会晤谈判的方便,张治中主动让出自己在城区的公馆供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白天在城内会客和休息,并派宪兵负责警卫。1945年10月10日,著名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签字仪式在此举行。  相似文献   

14.
速览·中国     
要闻习近平出访俄罗斯等国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总统基奎特、南非共和国总统祖马、刚果共和国总统萨苏邀请,习近平于3月22日至30日对上述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这是中共十八大和全国两会后,中国新一任最高领导人首次出访,亦是首次在重要多边舞台亮相,世界为之瞩目。彭丽媛、王沪宁、栗战书、杨洁篪等陪同出访。  相似文献   

15.
图说天下     
正李克强总理访欧6月16日至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赴英国举行中英总理年度会晤,并对英国和希腊进行了正式访问。访英期间,李克强总理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中英总理年度会晤,在英国智库发表重要演讲,并见证中英代表签署金融、科技、教育、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文件。出访希腊期间,李克强总理与希腊多位政要进行会晤,出席中希海洋合作论坛并发表重要演讲,两国还签署了基础设施建设、海洋、文化等领域合作文件。  相似文献   

16.
司徒雷登,1876年6月24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杭州市武陵门内美国南长老会寓所,儿时在中国度过。1887年,11岁的他回到美国接受学校教育,直至1904年冬,他结束了大学和神学院的学习,被封为牧师后,又来到中国长期从事传教活动,并在南京金陵神学院执教达11年之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推上燕京大学校长的岗位,任职长达27年,由此造就了燕京大学这所中国近代  相似文献   

17.
在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过程中,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是周恩来与高碲达之助在万隆会议期间的秘密会晤.按日本的说法,这次会晤"开辟了日中两国贸易乃至邦交正常化的道路",是日本参加万隆会议"最大的收获".后来的历史也证明,它是战后中日两国官方的第一次正式接触,为半官半民的LT贸易奠定了基础.本文根据日本外务省档案及当事人的回忆,详细记述了这次会晤的背景、内容,分析了它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和周恩来在这次会晤中表现出来的外交艺术.  相似文献   

18.
九、停战谈判 彭总举贤 1951年7月1日,金日成、彭德怀回复马修·李奇微的声明: 李奇微将军:你在6月30日关于和平谈判的声明收到了。我们受权向你声明:我们同意为举行关于停止军事行动和建立和平的谈判,而与你的代表会晤。会晤地点,我们建议在三八线上的开城地区。若你同意,我们的代表准备于1951年7月10日至15日与你的代表会晤。  相似文献   

19.
欧盟与伊朗就恢复核谈判举行会晤 代表欧盟的德、法、英三国和伊朗的高级官员2005年12月21日在维也纳举行了约5个小时的会晤。双方同意于2006年1月再次会晤,就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分歧寻求共同点。  相似文献   

20.
一中共一大召开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负责中共北京区委和北方区委的工作,先后担任区委委员、委员长和书记。在中共第二、第三、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均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共三大之后,李大钊奉派执行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他多次坦诚会晤孙中山,并由孙中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