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谧  张军 《学习论坛》2006,22(3):5-7
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正义"原则及其制度形态的实现与否关系到整个社会政治系统的生死存亡.不管是持有正义还是分配正义,无论是程序正义还是实质正义,其政治价值本质都在于实现对政治主体的生存、安全、稳定、平等、发展、民主等需要的满足.与此同时,"正义"又具有多维呈现的性质,"持有正义"是政治价值之源,"分配正义"是政治价值的核心,"程序正义"是政治价值实现的保证,它们共同构成了"正义"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分配正义的思想蕴含在他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伟大构思之中。他以对资本主义社会分配不正义性批判为起点和基础,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全新视角,以生产和分配的关系为基本逻辑,设想了未来社会的分配原则,阐述了分配正义的价值旨归,形成了自己的分配正义观。沿着马克思探究分配正义的基本逻辑和思想观点,结合当前我国分配领域的现实问题,需要从坚持"共享"发展思想为指引,注重调节生产关系层面存在的分配不公问题,促进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结合,建构覆盖全面、发展均衡、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入手,实现社会主义的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3.
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正义即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分配性的正义"自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后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研究。在当代中国,利用社会三次分配理论构建"分配正义"体系,有助于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罗尔斯分配正义思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尔斯认为,正义即公平,分配正义的主题是社会基本结构和基本制度安排.在罗尔斯看来,所有的财富和收入都应该平等地分配,但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的平等是不可能的.据此,他提出差别原则,认为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只有在结果能给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利益时才是正义的,并强调市场和政府在实现分配正义过程中的各自作用.罗尔斯的分配正义思想反映了当代市场经济社会的某些一般特征,对于今天我们研究中国社会的分配正义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考量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正义”原则能否实现及其制度形态优劣是一个社会政治系统得以运行的先决条件.无论何种正义,无论程序层面还是实质视角,其最终政治价值旨趣都在于实现对政治主体的生存、安全、平等、发展、民主等需要的契合.多元价值观前提下的政治民主,也就是“正义”的求同存异.如何使“正义”不成为政治生活的乌托邦,文章试图从现代政治哲学视野找寻路径,在不同政治利益价值理念交错中实现“正义”的诉求.  相似文献   

6.
正义理论在当代西方始终是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包括权利平等原则、分配公正原则及程序正义原则,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它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依据而建构的,我们只能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借鉴,摒弃其不合理成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理论,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公正问题。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代西方批判理论和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南茜·弗雷泽(Nancy Fraser)的正义理论深刻透视全球化运动中正义的实质、主体以及路径选择。她从"单维"到再分配、承认、政治代表权等"多维"尺度、"规范"正义到"反规范"时期正义策略、"辩护"到"批判"这三个向度展开对正义乌托邦的"解构"与"想象",并力图重构全球化视阈下正义尺度,为我们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正义问题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出发,以生产决定分配的观点来研究分配问题;反对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又防止过分悬殊;他认为片面强调物质利益必然产生个人主义,这是西方"和平演变"的社会基础;"既得利益集团"概念的提出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政治哲学中,关于平等理论的一些重要论争涉及"平等的主体",即"谁与谁之间的平等"。针对"谁与谁之间的平等"这一问题,通常有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平等、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平等两种回答。前者包括民族国家范围内的平等以及全球正义,后者包括性别正义、国际正义、代际正义与种际正义等内容。约翰·罗尔斯的平等观深刻地影响了人们有关平等的主体这一问题的思考,当代政治哲学中关于平等的主体之争无疑是以罗尔斯的平等观为轴心来展开的。  相似文献   

10.
罗尔斯全球正义理论的提出,在政治哲学领域引起巨大反响。其理论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全球正义的理想理论;二是全球正义对现实妥协后的可行性原则,亦即非理想理论。理想理论主要是罗尔斯对完备性理论和理性多元主义问题的回答,而非理想理论则主要是对全球平等主义、世界主义的批判。从哲学基础来看,罗尔斯的全球正义理论是对康德全球正义思想进行了一次当代政治哲学的重铸。从具体内容来看,罗尔斯的全球正义理论在概念界定、对全球贫富差距和全球分配的理解以及协调完备性理论和理性多元之间矛盾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姜涌 《理论学刊》2013,(3):72-77
政治哲学在今天已经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热门课题,规范性的政治哲学成了评价现实内外政治、批判地思考社会体制构建、设计未来政治走向的一面思想旗帜。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也引进了政治哲学的方法论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是讨论人的劳动的权利、劳动的自由、劳动的平等、劳动的分配正义等问题的形而上学基础。马克思是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批判资本的,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自由联合体",它是建构在劳动自觉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2.
<正>1971年罗尔斯《正义论》一书的出版,在西方政治学界引发了一场深入持久的争论,被认为是西方政治哲学复兴的标志。该书出版后,受到热烈追捧,由此引发的争鸣或研讨文章,更是汗牛充栋。正如罗伯特·达尔所言:"其著作被英语国家广泛认可,堪称是政治哲学中极为关键的内容。""在政治学说的阳光下没有多少新东西"广受推崇时,也就意味着西方政治哲学界之前的研究方法不能突破固有思想。此时,罗尔斯对正义的认识破茧而生,给学界带来了希望。在深受科学主义和行为主义影响,以价值中立作为学术规范的美国政  相似文献   

13.
公平正义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更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如何构建一个公正的分配体系,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者分配理论的基础上,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基础上废除私有制的实践运动中给出了答案。当下,我国分配矛盾凸显,"分配不正义"还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如何以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的分配正义理论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耿超 《求实》2010,(Z1)
<正>约翰·罗尔斯是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于1971年出版的《正义论》是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在当代西方复兴的标志,在西方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遭到了诸多批评。为了不断修正和完善其思想,罗尔斯于1993年出版《政治自由主义》一书。可以说,包括《政治自由主义》在内,罗尔斯后期思想的着力点就在于力图将  相似文献   

15.
面对当代西方政治哲学领域中对应得理论持肯定和否定态度的诸种正义观,凯·尼尔森运用反思平衡方法,提出了激进平等主义的应得范畴,指出不应将"应得"作为衡量正义与否的惟一圭臬,但是在一个适当和完整的正义体系中,应得原则应当占据一席之地.深入研究和思考应得与正义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西方左翼政治哲学的难题在于如何构建一种保护自由的平等主义。作为最为年轻的西方左翼政治哲学流派之一的左翼自由至上主义,试图通过一种极具冒险的方式来回应这一难题:努力把一般被认为是体现右翼自由观的自我所有原则与左翼的外部资源平等主义分配方案结合起来。作为左翼政治哲学前辈的柯亨早就通过对诺齐克"自我所有论"的批判断言:为了平等必须限制自我所有。而作为当下西方左翼政治哲学主力的左翼自由至上主义学派则坚持认为,存在把自我所有与平等主义结合的可能,并设计了结合方案。以大冢的方案为例,与其他平等主义相比,左翼自由至上主义的确具有某些优势,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难题。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的正义悖论问题是关涉当前马克思正义观探讨合法性的重大理论问题。《资本论》本身并不存在所谓的正义悖论,正义悖论问题的产生是由政治理性主义及其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思维方式导致的,《资本论》正义悖论的实质阐释性悖论。超越《资本论》的阐释性悖论必须超越政治理性主义的二元化思维方式,还原《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总体性辩证法这一方法论基础。马克思是在辩证法的总体性张力中完成对资本逻辑的科学揭示与价值批判,《资本论》的事实正义批判与价值正义批判内在一致。因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不仅创生了政治哲学的经验主义传统的当代形态,而且为建构当代正义观可能理论形态引入了新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的著作文本中,关于正义问题的阐释确实不多见,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没有自己的正义思想。《哥达纲领批判》较为集中地阐述了马克思关于正义尤其是分配正义问题的基本思想。本文立足于这一经典文本,从马克思对拉萨尔的分配正义思想的逻辑前提、核心观点、实现途径等内容展开的逐条批判中,深入挖掘马克思本人的分配正义思想,并进一步揭示其具有的重大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求实》2015,(10)
中国式分配正义是指分配主体按照现代化分配理念和分配机制在各自领域和范围内对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的权利、利益和责任所进行的合理划分与有效整合,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文化力对社会分配起着先导性调节作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公平文化力在推进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的同时,均平文化力又对其起着阻碍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效率文化力与公平文化力交互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当前强化公平文化对社会分配格局的微调力和平衡力,将中国式分配正义推向新常态,需以民本文化驾驭力制约官本思维惯性对分配正义的破坏,以法治文化整合力抵御利益固化刚性对分配正义的干扰,以和合文化包容力应对责任分担惰性对分配正义的消解。  相似文献   

20.
精神财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类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在分配正义视域下的精神财富具有无形性、非排他性、可复制性的内在属性,这些性质决定着精神财富能否实现分配正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精神财富是服务于资本阶级的,伴随着异化劳动而产生的精神财富具有利己性和排他性。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精神财富才能同时具备以上三种内在属性,才是属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财富。因此,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探讨精神财富分配正义的实践路径才有意义。新时代促进精神财富的分配正义需要强化社会主义精神财富的生产,增加人民的自由时间,创新精神财富交流与传播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