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百余年奋斗创造的重大成果,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逻辑和深刻的理论逻辑,而且具有合乎规律性的实践逻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理路、特色意蕴及实践路径,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发展的探索史。从三重逻辑考量党的理论创新,就理论逻辑而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统一;就历史逻辑而言,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基本前提;就实践逻辑而言,“两个结合”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路径。在新征程中,要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把握发展规律、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问题导向、坚定理论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遵循与精神指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所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线,就是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充分表明,党的指导思想之所以会不断丰富,是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前进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断孕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亿万人民改变自身命运的伟大实践呼唤新的理论指导,也必将产生出伟大的理论;一切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经验总结,也必将上升为理论,进而指导实践的深入发展.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互推动、不断发展的历史逻辑,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通过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刘东建  雷朋 《前线》2022,(1):19-2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高度,揭示了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历史逻辑;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正确的党史观,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体现了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逻辑;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实践,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价值旨归,彰显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实践逻辑。把握好《决议》的三个逻辑,助力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逻辑、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逻辑、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价值逻辑有机统一的结果,是中国人民总结和吸取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是中国人民追求解放和幸福的康庄大道,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些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的基本逻辑和内在必然性,离开了这些内在必然性和特质规定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改旗易帜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性质和方向就变质变向了。唯有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的基本逻辑和内在规律,才能形成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知自觉和理论自觉,才能形成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行为自觉和意志自信。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八十年,是中国人民在世界上挺身站起来,进而富起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八十年。“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一、自己的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1840年鸦片战争后,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面对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幸福,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当时的首要历史使…  相似文献   

7.
李沙 《世纪桥》2024,(5):57-59
政治建设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非凡的意义。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大论述为指导,试析政治建设严谨的理论逻辑,百年探索的历史逻辑,党百年奋进的实践逻辑,从而得出更好地推进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三条可选路径: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降低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8.
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与挫折,也赢得成功与辉煌,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矢志不渝.从建党之初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到团结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从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迈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步,到实行改革开放,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伟大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历久弥坚.百年奋斗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留下宝贵经验启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先进理论的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斗争精神、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至上。在其内涵上,人民至上政治理念具有理论、价值、文化、历史和实践五重逻辑。从理论逻辑看,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民立场的时代呈现。从价值逻辑看,它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价值诉求的时代传承。从历史逻辑看,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发展。从文化逻辑看,它是优秀传统民本性政治思想的时代彰显。从实践逻辑看,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选择。  相似文献   

1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党领导人民经过百年奋斗,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历史进程的必然性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持把握世界大势、坚持抓住主要矛盾、坚持正确发展道路、坚持重视战略策略、坚持发挥制度优势、坚持弘扬先进文化、坚持勇于自我革命。这“十个坚持”既是党领导人民经过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经验,又是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重要支撑。在新的征程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必然性将会持续得到更加充分、更为出色的彰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向前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必将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始终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始终坚持尽全力担当国际责任。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理论逻辑、立足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逻辑、聚焦中国与世界现实问题的实践逻辑。立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毫不动摇坚持胸怀天下,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必须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2.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中国,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要肩负起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顺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不懈地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3.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中国,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要肩负起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顺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不懈地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4.
杨超 《前线》2023,(4):33-36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推动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行进在强起来的新时代。“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的集中表达。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指引中国人民前进的灯塔,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谋求人类解放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生动体现,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近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以艰苦卓绝的伟大奋斗,用中国发展的辉煌成就和历史巨变,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和生命力,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之间,具有内在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6.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征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党史为伟大建党精神的产生奠定了历史根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斗争性、人民性为伟大建党精神夯实了理论基础;坚持创新理论武装、增进人民福祉、投身实践锻炼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指明了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7.
张伟军  蒋锐 《探索》2024,(1):129-14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命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生成,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和紧迫的现实逻辑。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内在地包含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百年奋斗,在文化建设方面实现了从文化立国、文化兴国到文化强国的历史性成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文化战略,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客观需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要求。要坚定文化自信,以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为保障,综合施策,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要秉持开放包容,以坚持文化开放为动力,海纳百川,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性。要坚持守正创新,以“两个结合”为重点,推陈出新,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长期、系统、艰巨的文化工程,需要持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提升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21,(10)
小康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和历史庄严承诺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起点。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毫不动摇坚持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推动建成全面小康是党带领人民取得伟大胜利、兑现历史承诺的宝贵经验。全面、深入总结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经验,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引领实践发展、植根历史文化沃土,指导中国共产党不断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0.
孙存良 《前线》2009,(7):8-10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回顾我们党执政前后的光辉历程,全国各族人民认识到最深刻最基本最重要的历史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革命战争年代诞生于北京房山霞云岭的这个主题歌曲就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也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在当代中国,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