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在日本生活的第一课就是学会丢垃圾。日本人将垃圾分为“可燃”、“不可燃”、“可以回收”三大类,从政府部门到饮食店,从学生宿舍到每一个日本家庭,垃圾桶上都贴有分装三类垃圾的标识,而且装垃圾的袋子都是透明的(以便清楚地看到里面的东西)。如果谁将“可燃”与“不可燃”  相似文献   

2.
休闲广场     
分门别类的垃圾桶 在台湾街头,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多彩多姿、风格各异的垃圾桶。台湾推广垃圾分类,很多垃圾桶上都注明了“资源”或“非资源”的不同投入口,人们在丢垃圾时,要根据垃圾的不同种类分别投入。有的垃圾箱分得更细,而且还有许多活泼的标语。如上图的一组垃圾桶,由四个垃圾箱组成,上面分别写着:“我爱吃塑料”、“我爱吃纸”、“我爱吃金属”、“我爱  相似文献   

3.
《城市管理与科技》2019,21(4):88-89
东京的常住人口为1375万人,是日本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然而东京却没有人口大国和工业国家的通病——垃圾围城。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极有条理的垃圾分类及回收系统。日本垃圾的分类细致入微,并且各种垃圾的回收日期也都不同。生活垃圾一般由各市区自主回收与处理。  相似文献   

4.
日语中“料理”就是烹调的意思,所以东京街头反倒没有“日本料理”而到处都有“中华料理”的字样。 初到东京,在街上看到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日本餐馆门口无一例外地设有橱窗,陈列着各种各样的面条、饺子、花花绿绿的日本饭菜,每样东西下面都编了号,标有价  相似文献   

5.
世人都视香港为人间天堂,既大气磅礴,又五彩缤纷。笔者的一位邻居到过香港,说起香港,那兴奋劲无以言表:所到之处,目力所及,你几乎找不到一点垃圾。他说他曾经仔细地在街头搜索过,希望发现一团纸屑、一个烟头、几片落叶……结果使他服了:什么秽物都没有!即便有人扔下什么,转眼之间就不见了。香港全城无垃圾昭示了一种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5月,应日本东京都政府邀请,受陈吉宁市长委派,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和北京市环境保护局联合组团,赴日本参加"清洁空气美丽城市"东京论坛。日本国的垃圾管理特别是焚烧处理技术世界闻名,我们一行实地调研了东京都超级生态城垃圾破碎和金属回收厂、新江东垃圾焚烧厂、生物能源(Bio-energy)公司、东京都废弃物填埋处理场,基本涵盖了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对东京垃圾处理有了一个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有人问我到台湾交换半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垃圾不落地"。记得2014年9月1日当天我们抵达桃园中坜后,在大街找不见垃圾桶而抱怨台湾的基础设施做得如此糟糕。后来才发现情况并非如此,没有垃圾桶反而代表着台湾环境保护的先进性。台湾各地的垃圾桶确实很少,不光是大街上,学校也  相似文献   

8.
正空气中散发着垃圾浓重的异味。栗阳走在前方,跨过写字楼出口处摆放的几个垃圾桶说:"这些个垃圾桶是我们帮助物业协调,摆放在这里分类用的。"抬眼望去,墙壁上横七竖八的斑驳印记有一人高,可以想到这里曾经是个多么自由的"垃圾天堂"。人们对垃圾避而远之,他却将其视为珍宝;人们将垃圾分类停留在概念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把生活垃圾仔细分成厨余、可回收和其它垃圾,并分别投放到规定的不同颜色垃圾桶里,结果环卫车一来,几个桶里的垃圾倒在一起拉走了…… “垃圾围城”“垃圾围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垃圾的产生量与日俱增,堆积如山的垃圾在侵占土地浪费资源的同时,给人们的居住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资源循环利用——东京垃圾处理的经验与做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东京是一个拥有20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型城市,每天吞吐大量物资,也产生庞大的垃圾。近年来,东京宿动了旨在解决废弃物问题,培育新兴环境产业,以及转向循环型社会的“超级生态区”项目,积极推动对建筑垃圾、产业垃圾、医疗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大型电子产品垃圾等五种垃圾资源的循环利用,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东京警方为了提高自身的公众形象,一年前开始试行外勤警察早上在街头巡逻时主动问候行人的规定。从去年4月至12月,在东京街头执勤的警察靠一句不能再普通的问候语“早晨好”,使63名窃贼因做贼心虚而导致举止可疑,被警察识破其盗窃行径,将其逮捕,其中52人所骑的自行车是偷来的。其实不少警察起初对此举并不热衷,因为他们或腼腆,或担心突然大声问候惊吓到毫无准备的行人,如今他们称这种做法“一举两得”:既能使坦然的市民感到亲切、欣慰,又可以令窃贼因心虚而败露。于是今年东京警方开始将此举制度化,要求全市730个…  相似文献   

12.
趣味概念     
《时事报告》2013,(8):55
垃圾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大家也许很难想到,这小小的垃圾桶里也蕴藏着大智慧和大道理。垃圾桶哲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担任辽宁省委书记期间,到基层调研时,常掀开居民区的垃圾桶看看。起初随从人员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这是因为每当领导干部到基层  相似文献   

13.
正时间:刚到上海的第二天任务物品:一袋垃圾投放目标:小区另一边的垃圾房可能出现的障碍:执勤的上海大妈大爷我假装在小区里散步,不经意间渐渐靠近垃圾桶,一边回忆着手里这袋干垃圾里有没有分类不当的部分:纸巾,包装盒,掉落的头发……守卫垃圾桶的大妈大爷们会要我扒开  相似文献   

14.
温哥华市于2013年春季开始实施绿色垃圾桶(即厨余垃圾桶)计划。 绿色垃圾桶计划指定了新的垃圾收集时间表,除了绿色垃圾桶和蓝色垃圾盒(放置各种玻璃、塑料和金属容器)为每周清空一次,其他垃圾桶均为隔一周清空一次。初期结果表明,执行新时间表的区域已迅速增加并还将持续增长,参与人数比预期目标高出60%。预计温哥华居民在食物残渣回收上的努力将大大减少废弃物填埋数量。  相似文献   

15.
从1996年开始,小区里多了一些垃圾桶.这些垃圾桶三个一组,分别容纳着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这边分开,那边又混起来,这事儿挺费工."李大爷私下嘟嚷着.  相似文献   

16.
垃圾桶理论     
《时事报告》2013,(8):55-55
城市里人们随意丢垃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管理者。荷兰的一个城市为解决这一问题,购置了大量垃圾桶安放在街边,但人们还是不愿意多走两步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市政府为此尝试了许多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我居住的小区是个市级文明小区,但小区内的垃圾桶很不卫生,一排排脏兮兮的停放道路两旁。这样扔垃圾倒是方便了,某些人远远地像掷手榴弹似的把袋装垃圾投进去,当然也有技术差,扔不准的,于是,一袋垃圾像天女散花般地洒了一地。  相似文献   

18.
日前,笔者随新中国基层工作者访日团到日本进行了近一个月的研修,期间参观了一些日本的防灾设施和东京地袋防灾馆等防灾教育基地,日本人所表现出来的防灾减灾意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震动。 日本是个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特别是地震灾害。在日本,4级以下的地震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特别是1995年1月发生的阪神大地震,在日本人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因此,日本特别重视防灾的教育,在日本各地建有很多防灾教育馆,免费向社会开放。馆内通过图片资料、录象,特别是模拟体验,使参观者掌握防灾抗灾的有关知识及应急技术,提高每…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初,我刚到日本东京不久,便发现东京遛狗的人很多,傍晚散步的时候或者白天外出的时候,街边的林荫道上,沿河川两侧的道路或公园里,总能看到不少遛狗的人。一主一犬或一主多犬,狗在前面跑跑停停,主人拉着绳子跟在后面。到了节假日,你就可以观赏到一道狗的风景线:体态小巧的西班牙长耳狗、德国的卷毛狗、英国的哈巴狗、中国的狮子狗,还有不少叫不上名字的观赏洋狗;体态较大的有马耳他长毛狗、阿富汗猎狗、瑞士的救护狗等等;日本  相似文献   

20.
今年初我到日本时,看见从成田机场到东京市里的路两旁连绵不断的是树木繁茂,绿意盎然,心中便忍不住赞叹:日本这个小小岛国对自然生态的保护确实重视!仅仅在这条进入东京的形象路面前,我们便明白了全球减少废气排放的协议《京都议定书》为什么是在日本东京签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