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爱国主义是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之基,是凝聚民族向心力之本。我们应坚定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爱"祖国",也要爱"国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是人们的一种主观精神和行为状态,表现为爱国情感、爱国意识和爱国行为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渗透的发展阶段。其中爱国意识是爱国情感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内化于心的结果,也是将爱国主义信念自觉化为爱国行为的精神动力。显然,爱国意识在人的爱国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它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和强化公民的爱国主义意识应着重确立四种意识。一、树立国家意识知我民族,才能爱我民族;知我国家,才能爱我国家。增强国家意识有赖于我们对祖国的地理、历史、民族的了解。对祖国的方方面面认识、了解得…  相似文献   

3.
海内外同胞关系是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五大关系之一.港澳台同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统一的重要力量.要把港澳问题放在国际斗争的环境和中国改革开放、中华民族振兴以及祖国完全统一的大局来看待和处理.争取海内外同胞的民心,要在台湾建立认同一个中国架构的价值观;在港澳促成国家、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汇聚华人华侨力量,推进祖国现代化建设和平统一大业.以大团结大联合为宗旨,坚持原则底线,为实现中国梦团结海内外的中华儿女.  相似文献   

4.
李长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任务。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通过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不断激发民族志气,鼓舞群众士气,弘扬社会正气,增强人们的国家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以热爱祖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贡献全部力量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党和人民经受的每一次重大考验,改革和建设取得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人民群众爱国热情的大展示,民族精神的大弘扬。要注意抓住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事件、重大节庆日,在全社会形成宣传教育热潮。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场运动,其蕴含的五四爱国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遗产。五四爱国精神蕴含丰富的内涵:从历史角度看,它体现了中华儿女的优秀民族情感;从政治角度看,它意味着坚决地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从文化角度,它意味着批判传统,倡导民主与科学;从实践角度,它意味着团结民众,改造社会。五四爱国精神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有利于增强全民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增强民众的爱国责任感、有利于坚持改革开放、有利于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青年要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五四爱国精神,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坚决捍卫祖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祖国的富强,保卫国家的独立和尊严;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爱中华民族、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爱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闫红军 《传承》2009,(17):32-33
我是一个企业家,但我更是一个中国人!我有一颗中国心,只要祖国需要,我随时可以为我的国家和民族赴汤蹈火!——霍英东霍英东先生是香港的超级富豪、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然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并非他超人的商业头脑和巨额的财富,而是他对祖国的挚爱!在各种场合中,霍先生不止一次地告诉人们:"我是一个企业家,但我更是一个中国人!我有一颗中国心,只要祖国需要,我随时可以为我的国家和民族赴汤蹈火!"  相似文献   

8.
我们都记得邓小平的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我们民族有一个很好的历史传统。凡是对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人民永世不忘。对于历史伟人来说,这个杰出贡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不同的参照系去论说。其中一个重要的也是传统的评价标准,就是春秋《左传》所讲的"立功"、"立言"、"立德"的"三不朽"标准。按照这个标准,邓小平对于他深情地爱着的祖国和人民来说,是立了大功、大言和大德的。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与国家安全林友金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当前,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处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对"七七""九一八"等日本侵华国难事件的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众抗战热情的重要载体。在国人普遍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的背景下,党充分利用纪念仪式符号与仪式氛围,培养民众对完整国土、国家政权、同胞苦难、民族团结力量、正义之"我"、民族自强精神的感知,帮助民众形成国家意识,产生对民族共同体的体认。这些纪念活动对于动员国人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党爱国主义教育历史中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就业与保障》2013,(7):1-1
梦想,是一种意识里的追求,是人们尚未实现而又迫切渴望的未来,并由此催生趋向这个目标的强大奋斗动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国家和民族也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我们的中国梦、民族梦。它既包含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大愿景,也包含着"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人们逐渐开始关注民族文化的发展,弘扬、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民族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与灵魂,它体现着民族精神与性格,以超越物质的力量影响当代和未来,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甚至影响到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它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繁荣的  相似文献   

13.
爱国必须要理性,只有具备理性的爱国精神才能让爱国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塑造理性爱国精神要与法治意识的培养相结合,要面向世界,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要善于发现新内容,培养大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走出狭隘民族主义的桎梏。  相似文献   

14.
对于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来说,跨界民族既是潜在的的解构性力量,也是现实的整合性力量。跨界民族的特殊性导致了跨界民族认同意识的特殊性,加强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建构对于维护边疆安全与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它的发展繁荣和进步,其内部凝聚力的强弱事关重大,特别在当今社会日益走向开放和多样化的情况下,随着个体活动的增长和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多样化发展,“离心力”也在一定意义上得以表现。在多民族国家中,突出地表现在祖国利益与各个民族自身特殊利益的不完全一致上,并通过民族自我意识和祖国意识一定程度上的不一致反映在社会实践当中,它已成为现今全球性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造成一些多民族国家内部冲突甚至走向解体的重要原因。因此,作为我国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的高等院校,按照《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6.
圆中国梦     
《台声》2018,(10)
正790.作为一线产业技术工人,我渴望我们的"大国工匠"精神,感召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亿万海内外中华儿女,在神州这块广袤的沃土上,放飞自己的梦想,共促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袁政海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模具厂模具车间791.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我们要搭乘祖国发展的快车,积极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中,根据国家所需,发挥香港所长,继续发展壮大爱国爱港力量,增强香港同胞的爱  相似文献   

17.
完成祖国统一是21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可以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台湾同胞具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但是,几十年来受反共宣传的影响以及受台湾当局的歪曲误导,对祖国大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真正内涵不了解,甚至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我国每一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我国每一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每一个民族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百年来,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从反对西方列强入侵和帝国主义凌辱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效凝聚动员了全社会反抗外侮、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中国青年是赢得民族解放斗争——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主体力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征程中的强大基石。以青年为主体的留学生群体巩固和深化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爱国主义意识,义无反顾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构想□刘海藩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用“一国两制”来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是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