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明娥 《理论视野》2014,(4):15-17,6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元素"内在地包含对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综合创新,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文化特质。无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元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前提,也是"中国道路"、"中国形象"具有独特魅力的重要表征。因此,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元素"的丰富内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道路哲学研究的"元问题"首先就是核心概念的辨析。"中国特色"、"价值共识"与"中国价值",不仅是其中最为核心的重要概念,也是最充满歧义和质疑的理论困难。"中国特色"不是每个公民的主观任意,它是中国道路践行中的"公民意识总和",即"中国道路"的"价值共识"。作为中国公民"精神路标"的"价值共识"不能脱离"中国特色",换言之,"价值共识"是"中国特色"的"精神路标"。"中国价值"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也是具有"世界价值"意蕴的"价值共识"。  相似文献   

3.
来华留学生具有"中国故事国际讲述者"的身份优势。基于词汇联想测试及问卷调查,发现"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形象大都具有较为真实、全面、积极的认识;他们也具有较为强烈的传播中国形象的意愿和动力。国际汉语教育是来华留学生认识中国的重要途径,从多方面促进了中国形象的传播。建议课堂教学要多融入中国故事,注重汉语教师的对外话语方式,重视来华留学生的感知体验,从而更好发挥这些来华留学生"意见领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惯性"是指主导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变迁的各种方法和规范、精神和理念所恒久具有的保持自身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力量。中国传统的"三育合一"的教育制度、教育考试制度和课程设置制度具有强烈的政治教化色彩和明确的政治教育目的,其历史惯性作用显著;中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具有历史惯性的正负双向效用。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惯性效用,必须加强政治权力"双刃剑"特点教育,推行"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间性分开的理念;实行差异化思想政治教育考评机制;推行"协商教育";推行合理利己主义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然要求"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一个根本途径就是公民教育。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仍然存在不适应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方面,当代中国实施公民教育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模式”讨论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式"这个概念不是在一般的社会发展规律层面谈的,而是在具体的社会发展道路上谈的。"中国模式"无非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发展类型。因此,我们不妨暂时抛开好坏之争,把"中国模式"当做一个解释性的中性概念来使用。"中国模式"无疑突出了"中国特色"的分量,它意味着"中国特色"从消极表述转变为积极表述。"中国模式"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条件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发展类型,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价值,所以"中国模式"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人民服务"作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一次深刻重塑,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现代化的基本轨迹和近代经济社会结构断裂变迁的产物。从哲学视野看,"为人民服务"思想,与人民主体论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与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具有深刻的同源性,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本质所在。现阶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弘扬"为人民服务"的当代价值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与"实质"的内在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揭示其"实质",只有内生性"方法"才能真正表现其"实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内在本源方法"具有基本的"自足性",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及理论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范畴,在其内部可以得到根本和合理的理解、阐释和建构;另一方面,可以借鉴马克思主义之外的方法作为必要的辅助和补充.将方法抽象多元化,就忽视、回避或游离了"实质"问题,绝对地拒斥外源方法,就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和思想进程的"实质"线性化和单质化了.研究的"方法"只是副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才是研究的正题,"方法"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单一和贫乏,而在于是否科学和彻底地揭示"实质",这需要在研究过程中自觉地理解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和"实质"的内在性关系,对中国各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模式"可持续的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模式"这一概念最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中国模式"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已经取得的成功,更在于这种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中国模式"在当今世界能否真正站住脚并产生广泛影响的关键所在."中国模式"可持续的条件是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之路,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的改革;辩证地解决好市场经济发展与贫富差距拉大的矛盾;从根本上处理好经济、社会、人、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保证中国社会世世代代走可持续的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解放思想"哲学范畴完成了当代中国哲学对哲学自我的理论想象,实现了当代中国哲学对哲学本性的自我理解,从而塑造了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发展的生命形式。当代中国哲学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是一场文化选择和文明融合,"实事求是"哲学范畴提供了对待、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而构成当代中国哲学的精神本性和价值诉求,"解放思想"哲学范畴进一步提供了克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条主义的思维方式而完成当代中国哲学的自我理解和生命形式。通过"解放思想"哲学范畴所实现的思维方式的自觉变革,当代中国哲学具有与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同步性,是拒斥形而上学的中国形式,当代中国哲学进一步具有同马克思哲学的精神一致性,是文化兼容和哲学自我的创新形式。这是我们当前提倡"三个自信"以及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所必须面对的理论前提和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哲学研究为基础.要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智慧,以哲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叙述方式加以提炼和升华,使之真正成为以"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文化哲学和生态哲学为基本内涵,既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又能够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精神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在"三个特色"中,中国特色具有突出地位,它不仅体现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始终坚持和发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更鲜明地凝结在民法典法律规范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如何借鉴世界民法精华、回应中国问题、提供中国方案等"中国之问",蕴含  相似文献   

13.
杨丽莎  张晓蔓 《学理论》2013,(33):28-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是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党的建设"的重要理论,对于正确处理中国的民生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党的建设问题等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霞 《理论探索》2010,(3):24-2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充分体现政治性、民族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的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理论"具有深厚的中西文化底蕴,这其中包括中国哲学思想中的和谐观,也包括西方政治思想的和谐观,分析和研究中国和西方和谐思想所蕴涵的积极合理的内核,对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之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充分体现政治性、民族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的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治国理念,其思想根源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合道家、法家、佛教等多个思想流派,内涵丰富.儒、道、佛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极,其立意和宗旨虽各有不同,各有侧重,但共同具有"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形成了以"和谐"为特质的中国和谐思想文化传统.对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进行与时俱进的承继与弘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中心论的话语逻辑中,西方现代化模式是唯一和普世的,但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揭示了现代化道路是多元的。中国在对世界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循常"中逐渐"超越"并初步构建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其核心内容体现为"五个坚持",并开启了由"中国向度"到"世界向度"的深入探索,具有了"改变中国"与"改变世界"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9.
"技术壁垒"及中国出口贸易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具有不同于关税壁垒和其它非关税壁垒的基本特点,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和危害巨大.中国出口贸易必须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加强对国外"技术壁垒"的研究,建立出口贸易预警机制,坚持以质取胜战略,突破壁垒限制,促进出口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20.
韩庆祥 《理论视野》2018,(10):18-22
话语的背后是理论,理论的背后是意识形态。我们党的意识形态是否具有主导力、影响力、感召力,中国话语是否具有主导力、影响力、感召力,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建构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且能解释中国实践、中国现实、中国经验、中国问题的中国理论。只有建构起这种理论,才能真正构建起以这种理论为基础、核心的中国话语和中国话语体系,才能真正解决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某些领域或方面"失语、失声、失踪"的问题,才能真正占据我国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才能真正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理论的影响比其他影响更深层、更长远。中国理论"立"不起来,西方错误思潮就"破"不了;只有中国理论真正"立"起来,才能"破"解西方错误思潮。意识形态建设首要是中国话语建设,中国话语建设的核心是中国理论建设。一些学者大谈而谈意识形态建设,却对中国话语建设缺乏高度自觉和实际行动;一些人大谈而谈中国话语建设,却对中国理论建设缺乏高度自觉和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