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处于第三次浪潮的初始阶段,这一波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受到大数据、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技术的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医疗、自动驾驶、金融科技等领域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开始同社会公益相结合,未来各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更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技术发展促进金融产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为金融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契机。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促进金融服务更加主动、智慧,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提高了金融机构风险控制能力,为金融产业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未来,我国应进一步科学规划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坚持以客户为本,并时刻警惕人工智能风险。  相似文献   

3.
<正>数字金融是相对于传统银行,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新兴技术的有机融合,涉及金融市场的信息分布、风险定价、金融中介、资源配置效率、信用评价、投资决策等各类产品或服务。数字金融技术重塑了传统金融市场的运行模式以及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政府对数字金融技术及其服务产品进行有效的规范与治理,将降低市场主体间信息不对称,改善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4.
智能化时代促进了区块链、大数据、智能投顾、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前沿金融科技的发展,但也使金融面临多元风险、金融监管出现空白地带。在智能化时代下,为求新突破,金融业需从协同合作提升风控水平、以人工智能强化金融监管、联合智能金融力量提高行业自律入手,探索金融智能化发展新秩序。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7,(21)
<正>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对当下人工智能进行了梳理和思考。书分为十二章,涉及了诸多有趣的问题,如陆氏猜想、深度学习、无人驾驶、智能金融、百度大脑、AI的法律问题等诸多方面,未来给人无限遐想,而李彦宏在本书序言中说道:"未来,机器可以无限接近人的能力,但是永远无法超越人的能力……在情感、创造性等很多领域,机器是无法超越人类的。"这个观点是保守而现实的,他直截了当地说道,目前所有的人工智能技术,不管多先进,都属于弱人工智能。通常把人工智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弱人工智能,如美图秀秀;第二阶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已经为企业带来了巨大变革,大型科技企业不断加大对这一领域的投入。但对于中国中小型企业而言,人工智能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仍然不足。为此,该文在分析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及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一站式门户平台。该平台可为中小型企业、高校、投资者、创业者、金融搭建桥梁,推动中小企业人工智能问题的合作、融资与市场开拓。同时依托该平台,深化校企联合,为企业输送一批"人工智能+特定领域"的学科交叉人才,助推中小型企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造福社会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风险,人类必须面对新的伦理规范和法律难题。对于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资格问题,必须做好相关的法律研究和探讨。承认并确立人工智能民事法律主体资格具有其必然性。承认并确立人工智能的刑事法律主体资格仍存在巨大争议。立法机关需要针对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资格、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主流形态,具有决策式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人格化表象突出、数据挖掘能力提升、算法黑箱凸显、数据垄断深化等鲜明特征。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不断迭代,虚假误导与无意义信息致人损害、模型训练与知识重组忽视知识产权、恶意滥用与算法黑箱削弱监管体系等安全风险不断凸显。在治理路径上,需要由直接规制风险逐步转向“科技—社会—法律”三元综合治理,从建设内容模型训练管理体系、厘清程序运行的知识产权边界、强化算法黑箱与恶意滥用综合治理能力、深化“科技—社会—法律”三元综合治理模式等方面着力,在规制风险的同时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9.
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已经成为人大立法工作的重头戏。今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切实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报告还指出,要及时跟进研究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领域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战略背景下,人工智能在我国众多行业领域中得到广泛推广,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有了更强烈的需求。文章对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阶段进行阐述,论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分析了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的需求,探讨了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养方式,希望能够为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技术本身,而是逐渐实现了跨领域的融合,为传统行业发展赋予了新的动力。为避免人工智能技术与企业需求的脱节,不断降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扩散成本,可参照"多快好省"的原则建设我国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高效地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整合式创新,使人工智能产生倍增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技术赋能和算法嵌入的视域下,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深度参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建构全过程。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和低复合能力等特征,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仍然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作为生产力工具,弱人工智能创造社会价值能够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当性内部证成。在马克思经典哲学图谱中,弱人工智能是先进生产力与前沿科技的典型代表,深度重塑了社会阶层结构和人类思维空间,具备创造物质价值、知识价值与公共价值等三重社会价值的内在机理。然而,在当前弱人工智能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资本、技术及其自身限制异化等问题导致弱人工智能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背离。因此,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技术资本异化问题、技术理念异化问题、技术限度异化问题进行批判性分析,探赜弱人工智能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脉络实现社会价值的适恰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9,(22)
<正>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是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促进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现实举措。当前,江苏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初具规模,但仍存在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无法办理产权证、无法办理抵质押、无法申请银行贷款和现有金融机构支农贷款政策贷款额度偏低、融资成本偏高等现实突出问题和矛盾。高风险低收益是涉农金融的典型特征,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特点,适当引入金融科技手段,如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物联网金融科技,以整条产业链为融资背书,对生产、仓储、加工、销  相似文献   

14.
具有去中心化特性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正无声地改变着现有社会结构,为21世纪的产业革新注入新的活力和灵魂。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人机互动的道路上尚存在着诸多的变数。未来若希望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除了不断推进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技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运行,以法律为媒介,令二者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5.
伴随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多场景应用,技术迭代升级背后的潜在异化风险带来全新的监管挑战。本文系统梳理当前主要经济体人工智能监管实践动态,分析典型监管模式路径及其现实困境,尝试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举措。研究发现,伴随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供应链安全、隐私保护、数字产权、数字伦理、数字鸿沟和算法偏见等深层问题逐渐凸显,给监管带来挑战,各国在人工智能监管的基础概念、价值理念及路径策略选择等多方面也存在诸多分歧,人工智能监管缺乏全球统一、协调一致的监管框架。当前主要经济体在人工智能监管方向上不断寻求创新和规制的平衡点,形成以欧盟和美英为代表的典型监管模式。未来人工智能监管将在“保持人的主体性”前提下,通过“限制”和“促进”双重手段,实现安全与发展之间的最佳平衡。我国应牢牢把握人工智能监管的规律和趋势,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充分运用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技术,适当借鉴美欧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逐步构建起符合我国实际的人工智能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李晓楠 《人民论坛》2020,(9):110-111
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催生了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金融科技属于新生事物,相应的法律制度并不完善,如果缺乏有效监管,将危害金融消费者的财产安全,破坏金融市场的稳定。基于此,有必要围绕金融科技展开法律规制研究,从提倡新监管理念、建立"监管沙盒"、应用监管科技、完善监管法律等维度,为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当代金融科技为背景,对基于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探索。通过针对目前高校基于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课程体系与行企业实际需求不够契合、课程教材缺乏统一标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不足、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传统金融类课程融合度不够等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措施,目的是培养出满足金融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8.
王琦 《公安研究》2023,(9):19-24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应用场景日趋广泛,也带来了内容创作突破、产业升级等生产力的变革。然而,随着相关技术的开放式发展,在带来时代发展机遇的同时,与之伴随的风险也逐渐凸显。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不断升级迭代的背景下,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其可能产生的法律、犯罪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9.
闫坤如 《探索与争鸣》2022,(8):102-109+178
人工智能技术具有颠覆性,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革命性影响,但人工智能系统的不透明性影响用户信任,也难以保障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阐释人工智能技术、揭示人工智能的运行逻辑至关重要。人工智能技术的风险性、不透明性是人工智能系统的固有属性,通过立足于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相结合的技术伦理进路以及规范性和描述性相结合的应用伦理进路,可以揭示可解释人工智能的因果相关关系,构建基于因果相关性的可解释人工智能模型,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探索"人工智能+社会治理"模式,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变革社会治理方式,将提升社会治理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