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院制模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书院制模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在社区模式构造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育人环境、多元主题活动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多维需求、专职思政工作者生活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三个层面达成了可能性。因此,书院制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标线,将拓展主题活动与发挥仪式育人相结合;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线,将文化育人与涵育文化自信相融合;坚持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引线,将书院闭环教育与网络开放空间相接合等方面进行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信是激发国家发展生命力、凝聚力和创新力的内生动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基石。新时代大学生是中国梦的践行者,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升大学生辨识文化意识形态属性的能力;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引发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共鸣;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必须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以加强全社会的理想信念为目标引领、以大力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为任务驱动、以增强人民的"四个自信"为责任担当;在理论基础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科学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正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实践要求上,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维护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引领人的思想发展、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大力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部分大学生在文化自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认知不深、网络文化对主流价值观带来冲击等。高校教育者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就必须以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网络文化,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大学生批判意识和创新思维,并注重历史文化教育,以增强大学生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能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特色的理解,坚定走中国道路的理想信念。提升制度自信教育实效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能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历史背景和文化基础的客观需要。制度自信教育应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原则,力求提升"制度自信"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能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特色的理解,坚定走中国道路的理想信念。提升制度自信教育实效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能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历史背景和文化基础的客观需要。制度自信教育应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原则,力求提升"制度自信"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群体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意识、思想倾向、国家情怀等一系列认同问题都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和文化安全,并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后继发展。在厘清高校大学生政治认同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剖析青年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的问题并分析成因,从"认识-内化-认同-自觉-自信"的内在逻辑出发,探究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实现政治认同、达成思想共识的路径,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筑牢信仰、坚定信念以及树立信心,更好地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力跑重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具体表现,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3·18"重要讲话中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明确提出"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应着重考虑三个方面:第一,落实"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关键在于把握制度自信教育的方向;第二,组织集体备课,强化专题教学,提高制度自信教育的整体性;第三,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为制度自信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郭园园 《世纪桥》2023,(4):24-26
当代社会所需要的国家建设型人才,除了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还必须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在文化自信上表现不足的大学生,无法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需求。这就需要高校积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让大学生强化文化自信。基于此,首先分析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接着对二者的融合途径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大背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无与伦比、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苦心探索、千锤百炼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无不深刻地感染着学生,感召着学生,征服着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广泛地赢得了学生的人心,促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得以与新时代相适应,并为高等教育扎根中国大地提供和开拓了多个路径。  相似文献   

11.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文化的传承创新,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从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大学生思想现状等来看,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需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文化传承创新:一是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内涵和底蕴,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二是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创新,以文化教育为载体,做到政治性与文化性兼具;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自信,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双赢。  相似文献   

12.
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深厚的理论根基和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校应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强化大学生涵养文化自信的学习路径,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整合大学生涵养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构建网络思想文化平台,不断拓展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网络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的本质就是民族的自信,树立文化自信可以彰显国家与民族的生命力与凝聚力。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契合时代需求,是当前社会思想环境下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高校具有弘扬、传承、创新、引领社会文化的职能,承担着培育社会精英的职责,因此文章从教育实践的角度对影响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的关键因素分析,进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以及搭建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旨在培养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精神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2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中国而言,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高校而言,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时效性,坚定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提出了新时代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和路径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思想上坚定、立场上明确,为社会主义尽职尽责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社会主义著作,也是一本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教材。进入新时代,《共产党宣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从理论层面看,《共产党宣言》深刻阐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阶级性,为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有力批判形形色色的虚假社会主义,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应对错误社会思潮的丰富例证。从实践层面看,《共产党宣言》启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广阔的国际视野,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6.
齐鲁黄河文化是绵延数千年的黄河文化在齐鲁大地的生动体现,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地域特色。新时代,将齐鲁黄河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延续文化血脉、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是凝聚精神力量、实现民族复兴的动力支撑。因此,新时代齐鲁黄河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到全链条、全过程、多渠道,培养学生文化自觉,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伟大建党精神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政课是弘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载体,二者实现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实现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有机融合,就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实与虚拟相结合以及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确保伟大建党精神在高校大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8.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时代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要着眼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价值引领为统领,坚持"八个相统一",立足课程规范化、队伍专业化、学生主体性,更好地契合时政热点,促进学生更全面更及时更高效地学习,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形势,新时代加强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就成了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为不断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发挥党委的引导和管理作用、增强高校领导干部的文化自信、价值自信;提高高校领导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开展多种方式再教育形式,培养高校领导干部与时俱进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下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深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价值情感取向的引导,以及思想道德品质的建设。但是,目前高校仍面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成效不显著、教师观念滞后、学生自主性学习意识淡薄等困境。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和促进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找准方向与提升质量相结合、线上与线下教学模式相协同、观念转变和研究型教学相和谐,从而真正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两张皮"这对主要矛盾,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历史进步和实质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