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的提出并非偶然,在中西方的教育思想、国内外的思想教育实践、当前思政教育现状均可发现其生成逻辑;课程思政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协调,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1,(6)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从战略高度提出新发展阶段这一科学概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它不仅更加注重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而且也标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时代坐标。科学内涵、时代价值和实现路径是深刻认识把握新发展阶段的三重维度。新发展阶段,以发展主题、底线要求、重要导向、战略目标为主要抓手,才能不断推进在21世纪中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7)
"思政课"是对高校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为进一步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的讲授,更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得以锻炼、成长,才能更好地体现该课程的科学价值。但在现实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致使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探索适合本课程特点的实践教学路径已成为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内涵与实践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论坛》2017,(3):124-128
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是"生态"问题,只有厘清了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内涵,才能采取正确的实践行动。中国在经济发展、工业化过程中,生态压力呈现,像雾霾、水质恶化之类的生态问题不断。"生态现代化"理论源于西方,中国人选择了一条继承西方优秀思想又不同于西方的生态道路,我们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它是实现经济与环保双赢之路。依生态逻辑,中国生态治理从新法律法规方面迈向绿色发展,从多元主体共治上着力绿色发展,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民众参政议政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网上群众路线是互联网与政治生活结合形成的新生事物,其存在和发展势必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和障碍,分析问题、解决障碍,探析继续开拓网上群众路线的途径,对于促进党群关系的和谐,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铃枣 《行政论坛》2006,3(5):47-49
廉政文化是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对廉政所持的一种精神状态,是围绕廉政行为和现象而形成的心理倾向和价值取向、思想认识和道德判断,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社会评价的总和,包括对廉政的信仰和理解,对廉政价值观的认同和对廉政知识的了解和把握,以及在廉政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廉政制度安排。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廉政文化是消弥腐败文化的有力武器,为反腐倡廉提供文化上的支撑;廉政文化是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价值之源;是在价值观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新的话语模式和话语体系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7.
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享发展理念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科学的实践价值,集中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面小康人民共建共享的价值取向,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共享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要求。"落实共享发展是一门大学问",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构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
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举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础,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保障。不同时期政治能力的内涵和实践路径有所不同,必须深刻理解其在新时代的深层涵义,从加强党性教育、强化政治历练和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等实践环节入手,切实提升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近日在京主持召开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  相似文献   

10.
胡华 《理论导刊》2023,(11):124-131
智能技术深刻影响着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在智能时代“危”与“机”并存。考察智能技术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及历程可以发现,发展智能技术在渐趋“受宠”中被崇拜,而课程思政在不断“失宠”中式微。当前,智能技术的勃发之势日益凸显,课程思政的偏见之为悄然发力,二者正展开深层博弈。由此,应从智能技术自身的工具性、作用的实效性以及结果的可解释性研判智能技术之“技”的内在尺度,从技术运用的内在一致性、伦理规范性以及价值发展性分析智能技术之“术”的外在尺度,探究智能技术影响课程思政的运行机理,并基于“技”与“术”的同频共振对课程思政中的智能技术进行纠偏。同时,要立足课程思政的事实、价值以及方法问题,进行课程思政之“思政”的本体追问,聚焦课程运作全过程中智能技术的角色与功能,求解课程思政之“课程”的发展与创新,在课程思政育人旨趣的再次强调中促成智能时代的课程自觉,从而在智能技术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中,促成智能时代的生命感召以及课程思政的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11.
12.
李治国  李学锋 《学理论》2013,(33):240-241
课程教学设计作为一种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工具,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它的发展中,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对它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构成了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从课程教学设计的角度,介绍了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梳理了设计教学的实践路径,旨在促进课程建设水平的提升和教员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跃刚 《学理论》2012,(26):16-18
价值虚无是虚无主义根源之处,价值虚无表现为精神家园的失落,幸福感的每况愈下和生活世界的平庸化等。中国当代虚无主义是对中国传统精神价值和当代西方精神价值的双重虚无。当代中国价值虚无现象不是在物质条件恶化的背景下出现的,而是物质的相对繁荣的境况下产生的。解决价值虚无的路径就是协调人的主观尺度和理性能力之间的关系,简单化的理解也就是协调好人的欲望和能力的关系,保持二者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8,(12)
工匠精神作为热词在十九大报告中被再次提出,它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和中国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需要被传承和弘扬。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工匠精神蕴含着时代的特色,也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精神积淀成果的传递。追溯工匠精神的历史渊源,挖掘其对高校大学生的重要教育作用,提出有效的路径启示,使工匠精神被大学生接受的同时,更好地完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野,指明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方向。培养时代新人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开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要求与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内在要求。回顾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的讲话内容,可以得出"理想信念、品德高尚、过硬本领、时代担当、艰苦奋斗"这五点构成了时代新人的主要内涵。立足新时代,以强化思想引领、加强制度建设和搭建实践平台这三重路径为主体开展教育实践,将有助于培养可堪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11)
毛泽东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孕育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和积极的教育价值,与当代中国发展的价值取向有着高度的内在一致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化毛泽东精神教育有助于实现价值引领和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探索将毛泽东精神融入教学的具体路径如下:应找到恰当的内容结合点;应恰当设计毛泽东精神呈现的方式;应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内外文献和政策实践的梳理,讨论生育支持的概念内涵、行动主体、政策内容和逻辑框架,分析生育支持政策的多元价值和困难挑战,测算建立生育支持基本制度的政策成本,并提出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思考与建议。研究发现,我国生育支持政策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存在覆盖对象较单一、责任主体不明确、目标效果不清晰、支持内容不完善、政策协调不顺畅等问题。建议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建立以生育保险、普惠托育和生殖健康为核心的基本制度,保障政策投入和实施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强化部门协同,提升政策公平性和包容性,处理好成本与效益、目标与对象、公平与效率、核心与配套、内部性与外部性的关系,最终形成覆盖面广、形式丰富、针对性强、稳定持续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提到教育根本任务的高度,进一步强调了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第一课堂,而如何开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却成了当前所有高校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基于"思政杯"大学生辩论赛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教学平台,探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构建学生成长成才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李芳  杨近平 《学理论》2009,(8):162-163
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应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通过思想灌输、制度评价机制、“慎独”修身、榜样示范、环境塑造等实践路径,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行动。  相似文献   

20.
政治建警、政治建校是党和国家对公安教育提出的政治要求,也是公安院校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坚持的根本标准。顶岗实习作为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锻炼学生实战能力和培养学生政治意识上发挥着关键作用。顶岗实习期间开展课程思政十分必要,是“公安姓党”政治属性的根本需求,也是顶岗实习特殊课程性质的基本要求,课程思政为顶岗实习提供了价值向导。当前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存在教师参与度低、实习地点分布分散、公安工作特殊性带来的思想冲击以及课程目标不明确等几个方面的困难,对此,需从教师队伍建设、思政元素挖掘、目标方案、考评机制等方面着手,总结顶岗实习期间课程思政建设亮点及经验,突破实施困境,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