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爽  陈海涛 《学习论坛》2007,23(2):77-79
以当事人的意愿为基础的仲裁制度,既包括机构仲裁,也包括临时仲裁,其中,临时仲裁最能体现当事人的意愿。但是,我国虽然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的市场化水平总体来讲仍然不是很高,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仍无法被大力张扬。在这种大背景下,通过建立临时仲裁制度,允许当事人在解决纠纷时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无疑对于培育和提高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临时仲裁,作为仲裁方式的一种,是指当事人各方在发生民商事纠纷时,不需要常设仲裁机构的介入,而直接由当事人通过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直接指定他们信任的人组成仲裁庭所进行的仲裁。目前,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挪威、瑞典、香港、奥地利、比利时、德国、美国、丹麦、芬兰等国家和地区的仲裁制度中都规定了临时仲裁。很多国家“都规定和承认了临时仲裁制度,而且在希腊,葡萄牙等少数国家中临时仲裁甚至成了主要的仲裁形式”,这就是所谓的临时仲裁在国外“深受青睐”。这也是很多学者鼓吹在中国确立临时仲裁制度的初始动因。在国外“深受青睐”,在中国就不能遭冷遇?适合别人的东西不一定适合我们,别人好用的东西我们不一定能用。目前情况下,该不该引进有没有必要引进临时仲裁制度,还是让临时仲裁制度本身和中国发展的现实说话吧。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跨境旅游规模的快速扩张,跨境旅游消费纠纷发生的频率呈现高发态势。为了更好地从法律层面解决海南自贸区(港)跨境旅游消费纠纷,本文主要探讨了旅游投诉机制、旅游仲裁机制及旅游调节机制这三类便利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利弊及改进措施,以期寻求海南自贸区(港)特色的旅游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并为其他自贸区的旅游消费纠纷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4.
仲裁是解决经济、民事纠纷的一项制度。目前我国的仲裁制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不相适应,因此,完善我国仲裁制度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金融仲裁以快速决策为目标,其"效率高""专业性强"等特点弥补了诉讼解决金融纠纷的不足,在解决金融纠纷方面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权利救济制度。然而,我国金融仲裁在实践运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各地区仲裁机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金融仲裁具体制度不完整以及缺乏对新型金融仲裁的进一步探索。在完善以上这些不足时,要通过落实仲裁"意思自治"原则、调整业内外人员比例搭配,增强仲裁公信力减小地区差距;通过增设"第三人制度""临时保全措施",强化仲裁员身份"披露制度"制度等填补具体制度缺失;通过鼓励金融仲裁机构与金融市场主体多种形式合作,突破新兴金融模式对金融仲裁制度的桎梏。  相似文献   

6.
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是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如果在自贸区中推行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将有助于政府职能转变、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以及自贸区建设的国际化。但是,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还未发展成熟,在自贸区建设中也将不断地探索,还要不断完善自贸区中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7.
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机制的完善是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尤其是解决群体性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我国现行的2007年1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针对我国原有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在实践中暴露出的诸多弊端,对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制度作了较大修改,但仍存在亟待完善之处。劳动争议的解决应区分争议类型建立不同的处理机制,赋予当事人一定的程序选择权,进一步规范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制度,构建法院附设调解制度,加强与劳动争议诉讼制度之间的衔接,平衡保护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劳动争议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条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争议数量的增加,我国现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着立法规格不高、内容不完善、组织机构不健全等不足。完善现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应该实行裁审脱钩的双轨制,加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建设,确定劳动争议案的执行措施和配套措施,真正体现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公正、经济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一、仲裁的概念、特点和类型 (一)仲裁的概念 仲裁是指纠纷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构的第三者审理,由第三者作出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制度和方式。根据仲裁的定义,其构成应具备以下要素:(1)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争议;(2)解决争议的第三人是当事人选择的;(3)非司法机构的第三人为解决争议作出的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仲裁是一种重要的非司法诉讼解决争议的方式,除民商事领域外,还广泛地应用于其他方面,如我国常见的劳动争议仲裁、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仲裁等。本文所述的仲裁,如无特别说明,均指解决财产权益纠纷的民商事仲裁。  相似文献   

10.
司法ADR制度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机制,以附设在法院的调解和仲裁为基本类型,是国家司法行为与当事人合意行为的有机结合。2004年9月16日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我国法院调解制度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初步形成了我国司法ADR制度的雏形。文章分析了与我国司法ADR制度构建相关的协助调解人制度、独立调解人制度、和解协调人制度和协议确认制度。并指出司法ADR制度中的一些操作性较强的环节还有待于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不容乐观,仲裁制度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仲裁人员的业务素质还不尽如人意。如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中菲南海争端已被菲律宾提交至海洋法仲裁法庭。《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拘束力争端解决制度的适用有程序要求,中国已声明海域划界争端不受该制度的管辖,《公约》对陆地领土争端没有管辖权等对中国而言是有利因素,而黄岩岛是岛屿还是岩礁尚未定论则是不利因素。中国应采取的对策是痛陈菲律宾在中菲南海争端解决进程中的单边不合作行为,重申海域划界争端不受有拘束力争端解决制度的管辖,根据历史性权利捍卫海洋权益,要求国际海洋法法庭在海洋法仲裁法庭完成组庭之前制定临时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仲裁这一程序设计不但具有解决纠纷的效率优势,更具有保障公正的优势。法院与仲裁机构的关系不但包括法院对仲裁裁决的监督,还应当包括法院对仲裁必要的尊重与支持,这也是仲裁功能正常发挥的保障。因为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总体而言是法院对仲裁的充分尊重和有效支持不足,导致仲裁裁决得不到有效实现,影响仲裁制度作用的发挥,所以,应该进一步完善人民法院对仲裁的尊重与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并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结果。中国国际商事仲裁事业虽已取得巨大成就,但在仲裁制度、仲裁实践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中国完善仲裁立法并转变和创新仲裁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国际商事仲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改革与发展的趋向应表现为国际商事仲裁类型的多样化、仲裁员制度的合理化、适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扩大化、法院对国际商事仲裁司法监督的弱化和国际商事仲裁业务发展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15.
维权·保障     
《兵团工运》2015,(1):43
劳动仲裁与经济仲裁有哪些区别?(一)争议主体不同,劳动仲裁双方当事人是特定的,即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用人单位。经济仲裁的当事人主体则是非特定的。(二)处理机关不同,劳动仲裁机关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济仲裁机关是仲裁委员会。(三)性质不同。劳动争议仲裁属于行政仲裁制度。我国自1995年9  相似文献   

16.
我国仲裁独立性原则及相应的法律法规还停留在保障仲裁机构独立性的层面,忽视了对仲裁庭本身作为仲裁契约性主体的独立仲裁权的认定。目前,仲裁机构的管理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异化的模式,仲裁员的聘任及选定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当事人意思自治,使得仲裁的契约性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根基。完善仲裁庭独立性原则,必须实行仲裁机构管理制度的行政性剥离,明确取消内部仲裁员制度,变强制性的"仲裁员名册制度"为推荐制,正确界分仲裁机构与仲裁庭的性质与职责范围,真正实现仲裁活动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政府经济权力的运用,既要发挥政府经济权力干预经济的正效应,又要防止其权力过大限制市场机制,这本身是难点问题。2013年负面清单制度在中国自贸区的尝试、复制、推广,并很快运用到各地方政府行政权力法治化方面,这给政府经济权力法治化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即负面清单制度是政府经济权力的重构的基础。尤其在中央提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负面清单制度更是重构中国政府经济权力、实现国家经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期,新旧制度之间的胶着与复杂运动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信用的缺失,而信用的缺失又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转型的总成本,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完善。解决这一问题的科学机制是引入贝克尔最优惩罚理论,并以之为原理构建广泛的信用评级、信用披露与共享、信用保险体制,将已丧失的信用逐渐恢复起来,从而有助于推动经济转型的顺利演进。  相似文献   

19.
冯奎  王铁铮 《前线》2022,(3):53-56
自贸区作为我国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制度型开放进程中发挥着龙头和示范作用,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自贸区分布与城市群布局具有高度一致性,正成为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窗口。京津冀三地自贸区建设启动以来,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了大量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实现了自贸区建设的高位开局。京津冀有建立自贸区联盟的基础条件,通过打造京津冀自贸区联盟,突出三地自贸区在产业引领、要素集聚和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引擎效应,推动区域一体化合作与自贸区联动发展,构建京津冀对外开放的点线面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20.
构建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相适应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是我国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关键。通过将福利经济理论创造性地引入民企工资问题,发现民企工资总体水平偏低且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政府、企业、劳动者和第三方组织在福利三维度的层面断裂,突出表现为各行为主体的参与缺失和功能不足。若将工资增长作为劳动者获取福利资源的有效测度,可发现民企工资增长机制在福利对象、福利提供主体和福利构成三维度表现出显性的非均衡,并进而引发强权博弈、福利挤占和禀赋缺失。浙江省在构建民企工资增长“协同机制”的实践中,通过强化决策者层面的行政福利、执行者层面的职业福利和监督者层面的志愿福利,有效解决了劳动者在利益分配格局中被弱化和边缘化的局面。但这一创新带有显著的区域色彩,要实现更大范围的推广需要进一步思考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