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科学的理论,跨越历史闪耀真理的光芒;伟大的思想,超越时代激发信仰的力量。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在德国特里尔城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位"千年第一思想家"的英名和事业长存于世,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切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深情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真理力量,明确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1,(3)
马克思实践观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思想,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关键。马克思通过对前人实践观的分析、扬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科学实践观,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从而将实践放在首要的位置上来阐述。本文基于马克思实践观的来源、主要内容和当代意义来论述马克思实践观思想,通过对马克思实践观的分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马克思是如高峰般耸立在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位先哲,因此,马克思诞辰是值得纪念的,马克思诞辰200年尤其值得纪念。不过,当此之际,提出诚实郑重地对待这位先哲,其旨却不仅仅在于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在思想理论领域提出的首要任务就是拨乱反正,正本清源,重新认识并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由此开启了一场空前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长时期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在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张殿军 《求知》2023,(11):59-61
<正>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对近代西方哲学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一次伟大变革。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刻阐述的世界历史理论对我们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掌握历史主动,顺应未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极为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今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随着纪念日的临近,在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在中国的大地上,社会各界正在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以纪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十年思想家。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是国内唯一一家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基金会。从去年开始,基金会就着手筹备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系列活动,筹备活动得到了中央党校校委的大力支持。近日,本刊记者从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秘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史上,不仅马克思被误读,恩格斯也被误读过,甚至出现由误读恩格斯又造成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解,甚而指责恩格斯遮蔽了马克思的本真思想。其实,恩格斯不仅独自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而且率先开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更重要的是,恩格斯既在"照着讲"中忠实地阐释和捍卫了马克思思想的真理性,又在"接着讲"中完善、深化了马克思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还确立了后人发展、阐释、捍卫马克思主义所应遵循的原则和研究范式。从本质上看,恩格斯思想与马克思思想具有不容置疑的统一性,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身份和形象也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7.
吴江 《瞭望》1992,(29)
马克思主义最一般的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究竟是什么?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不是其他马克思主义著作中读到的这个论断那个论断。我们有些搞哲学的同志通常忘掉了一件事,就是忘掉了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大概搞哲学的人不会不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指出马克思对人类、对历史科学最伟大的贡献有两项:一是唯物史观,一是剩余价值论。马克思、恩格斯几次为《共产党宣言》写序言,都指出《宣言》的基本思想是承认社会物质生产力、生产方式是每一时代政治和经济生活的基础。这就是说,《宣言》的核心思想是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最受西方学者推崇的也是这个唯物史观。如二十世纪西方最有名的哲学大师、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认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深入到了  相似文献   

8.
姜岩  吕凡 《学理论》2008,(9):1-1
2008年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卡尔&#183;马克思(1818—1883年)诞辰190周年,他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25周年了。但是他的光辉著作和伟大思想仍然深深地影响着当代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空间是马克思剖析资本剥削制度的一个重要视角,马克思主义空间思想深刻剖析了空间与资本生产的关系,科学阐释了资本生产的空间化逻辑正是源于空间的资本化,并以此为基础对人类解放的空间维度进行了构建,明确提出建立一个人民性的属人新空间,实现政治意义上的空间正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基本执政理念,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思想人民性的伟大实践,是对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0,(2)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范畴,马克思正是基于此实现了其思想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实践”更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钥匙。本文立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视角,从实践范畴的历史流变、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内涵、马克思科学实践观所面临的中西方论争、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中国化及当代意义四个方面对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发展逻辑进行简要梳理。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时代的新的伟大实践进程中,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实践观的内涵,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空间是马克思剖析资本剥削制度的一个重要视角,马克思主义空间思想深刻剖析了空间与资本生产的关系,科学阐释了资本生产的空间化逻辑正是源于空间的资本化,并以此为基础对人类解放的空间维度进行了构建,明确提出建立一个人民性的属人新空间,实现政治意义上的空间正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基本执政理念,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思想人民性的伟大实践,是对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9)
马克思在其研究生涯中,尽管不同时期的侧重点不同,但对"人"的思想的研究始终贯穿马克思研究的全部内容。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最终的价值指向和理论依归。马克思主义在不断中国化的进程中,经过党历代领导人的努力,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依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形成的历史过程是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主义者们不断努力探索的产物。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伟大的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主义者们探索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国际两个实际进一步创新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形成,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已经逐渐形成,这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发现和论证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功绩,也是他们借以合作的思想基础之一。但是,有些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硬说恩格斯在与马克思合作以前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没有提出任何见解,企图贬低和抹煞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本文依据恩格斯的早期著作,探讨了他和马克思开始伟大合作之前,在探索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过程中所独自作出的贡献。用事实驳斥了一些西方学者的错误观点,本文认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以前,恩格斯已接近了对无产阶级本质特征的认识水平;他独立地发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独立地从经济上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从而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形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谢铭威 《学理论》2012,(7):159-160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共产党宣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找寻伟大的人类导师马克思的教育思想,并试图将马克思主义原著蕴含的教育思想引入到现代高校教育管理中,对当今高校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行优化和完善,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尝试进一步构建高校教育管理的新路径以及建立高校教学的新模式,为培育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努力改革。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精神文明理论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三座伟大的里程碑。如果把他们关于精神文明的理论看作一个巨大的宝库,那么,其中一些著名论断则是这个宝库中最为耀眼的明珠。马克思提出培养全新的人是共产主义最重要条件的论断,列宁提出在文盲大海里建不成社会主义的论断,毛泽东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生命线的论断,至今深深留在人们的记忆中。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思想,并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每一次伟大的结合都是一次伟大的创造,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丰富和发展。 一、“三个代表”思想——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的又一次伟大结合 在我们党80年的历史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三次伟大结合,创造并形成了三个伟大的思想: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18.
吴苑华 《理论探讨》2007,1(1):41-44
马克思的“革命的实践”是人们把握生活世界的尺度,是识别各种思维、思想、理论的“现实性和力量”的根本标准。要创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需要合理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必须随着人们探索和改造生活世界的实践而完成。因此,应该在马克思“实践解释”范式中审查各种理解性理论在何种意义上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由此看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哲学”、“人道主义的马克主义”指称马克主义,都是有问题的。实践是检验各种“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标准,我们要学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识别各种“理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陈少娟 《学理论》2010,(15):131-132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主要源头即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黑格尔哲学为出发点,论述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辩证法思想。文章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马克思走向黑格尔哲学,第二层次是马克思走近黑格尔哲学即吸收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思想,第三层次是马克思扬弃黑格尔哲学即抛弃了其唯心主义成分,吸纳了黑格尔真正的内在精神实质——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20.
发现和论证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功绩,也是他们借以合作的思想基础之一。但是,有些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硬说恩格斯在与马克思合作以前,对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没有提出任何见解,企图贬低和抹杀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本文依据恩格斯的早期著作,论述了他在与马克思开始伟大合作之前,在探索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过程中,所独自作出的贡献,用事实驳斥了有些西方学者的错误观点。本文认为,恩格斯在未与马克思合作以前,已接进了对无产阶级本质特征的认识水平;他独立地发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他独立地从经济上初步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形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