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崑 《瞭望》2005,(19)
今年4月,是中国人关注亚洲的季节。当前"亚洲季"的几个关键词是:"亚非新型伙伴关系"。4月22日-2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赴印尼参加万隆会议50周年纪念活动及亚非首脑会议。胡主席发表题为《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构筑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演讲。他说,"进入新世纪,亚洲和非洲这两个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正在进一步发展和复兴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展现出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4月12日至13日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上,朱鎔基总理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创新世纪亚洲美好未来》的演讲,受到多方关注。 去年2月成立的博鳌亚洲论坛的主要特点是:以亚洲为立足点,从亚洲的视角去审视世界重大经济问题,同时又通过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对话与交流,深化亚洲内外的经济联系;它是由26个国家的代表共同  相似文献   

3.
惠灵顿专电 3年前,新西兰政府制定了名为“亚洲2000年计划”的战略,开始积极发展同亚洲国家的关系。今年9月下旬,新西兰正式宣告成立“亚洲2000年基金会”,把向亚洲靠拢的进程又推进了一大步。“亚洲2000年计划”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班牙政府首相萨巴特罗日前在首都马德里正式推出了“亚洲计划”。根据这份以发展同亚洲国家友好关系为宗旨的政策纲要,亚洲国家公民前往西班牙的难度将大大降低。“亚洲计划”是西班牙外交部的重点项目之一。这份厚达321 页的政策纲领,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主旨是要发展同亚洲及太平洋国家,尤其是中国、日本和印  相似文献   

5.
亚洲的安全困境亚洲的安全困境,除了中美关系,更要把小国考量在内。在任何地方,小国家需要多边主义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较之大国,小国的选择比较少。小国的各方面的需要,包括主权国家和安全和发展,都要求和大国处理好关系。因此,无论是东北亚国家还是东南亚国家,他们的选择是,  相似文献   

6.
亚洲价值观的涵义无论是战前还是战后的日本右翼都反对西方的自由民主价值观,主张"以国家主义对抗国际主义,反对约束日本国家利益无限制扩张的国际秩序",而在这方面亚洲价值观的倡导者和他们的观念很近似。众所周知,日本新右翼的  相似文献   

7.
亚洲合作的6种构想目前,国际上出现了关于亚洲(陆地的亚洲和太平洋的亚洲)地区合作和地区秩序的一些有意思的构想。第一种是中心("hub")和围绕着中心的国家("spokes"),即美国在亚洲霸权的继续。其他国家,不仅是韩、日、澳大利亚和东盟国家,而且中国都属于这个以美  相似文献   

8.
现行的亚太合作安全观、亚洲区域主义安全观以及开放的区域主义安全观均有自己的安全机制,虽进行了安全实践,却在面对亚洲此起彼伏的新安全问题时显得力所不及。近年来,习近平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继承了新中国的外交传统,修正了亚洲区域主义安全观和开放的区域主义安全观的不足,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强调"命运共同体"的道德内涵;点明了义与利的价值取向;回答了"谁该来维护亚洲的安全"问题;解决了地区政治秩序问题。这一安全观,指明了亚洲的责任,规划了亚洲安全的路线,提出了亚洲安全的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的全球安全观。  相似文献   

9.
旨在增进亚洲各国、亚洲与世 界其他地区之间交流与合作 的高层次论坛2月27日在风光秀丽的中国海南省博鳌成立,并决定博鳌是这个高层次论坛的永久所在地,因此,这个类似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亚洲论坛被称为“博鳌亚洲论坛”。 “博鳌亚洲论坛”为亚洲和关心亚洲事务的政界知名人士、企业家和学术界精英提供一个共商亚洲地区经济发展、人口和环境等问题的高层次对话、加强合作的适宜场所,将对促进亚洲各国之间以及亚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发挥重要作用。江泽民主席说:“亚洲各国国情虽不相同,但抓住机遇、迎接挑…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较量和斗争仍在继续。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种较量和斗争在很大程度上采取了不同人权观念对立的形式。国家解体,民族战争,军事对峙,贸易争端,所有的矛盾和冲突似乎都可以用人权的语言来解释,也似乎都可以从人权问题中找到根源。可以肯定地说,在当前的国际政治中,人权问题和对于人权的不同主张是一条重要战线。而这一条战线的一个新的特点是亚洲国家向一直在国际人权领域占主导地位的西方的人权观提出了挑战。“亚洲国家的人权观”作为与西方世界的人权观不同的声音经常处在人权论战的前沿,这意味着亚洲国家的人权观念和主张已经大张旗鼓地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亚洲区域合作思想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关于"为什么实践亚洲区域合作、怎样实践亚洲区域合作"的总体观点和看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亚洲区域合作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性作用。从提出背景、思想渊源和核心内容等三个方面深入探析习近平亚洲区域合作思想,旨在助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上一次在亚洲谋求主导权的努力以失败告终,并使大多数亚洲国家投到了华盛顿的怀抱。现在,中国又开始尝试。不过,这一次角色颠倒了过来:美国被视为地区的麻烦制造者,它咄咄逼人、到处插手事务,对从人权到知识产权以及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施加要求。与此同时,中国摒弃了早年那种向邻国输出意识形态的做法。它承诺发展互利  相似文献   

13.
王建 《瞭望》1998,(23)
亚洲金融风波未解之谜与欧元启动王建破解亚洲金融风波未解之谜欧元统一是关键的外在因素亚洲金融风波未解之谜与欧元启动●王建亚洲金融风波以来,国内外媒体刊载了大量有关研究和分析文章,大都把产生这场风暴的起因,归结到受危机影响国家内部的制度或机制因素。例如,...  相似文献   

14.
当代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腐败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一些国家猖獗的腐败已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财富的积累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本文结合相关国际组织公布的数据资料和亚洲各国治理腐败的历史经验,探究亚洲国家和地区走出腐败高发期的条件和机制。亚洲发达国家与地区治理腐败的成功经验、发展较快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所面临的腐败的严峻现实表明:只有尽快启动和深化改革,打破现有固化的权力结构和不公正、不公平的利益分配格局,建立完备、高效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制度体系,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腐败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根治。深入实施反腐倡廉、推进廉政建设应当以经济发展与反腐倡廉的良性互动为前提,以完善顶层设计、进行政治改革作为必要条件,以构建完善高效的廉政机制作为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亚洲合作对话第四次外长会议4月6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如期召开。在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了"做亚洲人民可信可靠的合作伙伴"的重要讲话。他说,亚洲是当今世界充满希望的地区,也是十分复杂的地区。面对机遇和挑战,亚洲各国应肩负起历史的责任,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和平、稳定、合作、发展的新亚洲。亚洲向来只是一个地理概念。从西亚到东亚,从南亚到北亚,从海洋到大陆,多样性和差异性是最基本的特征。人们从来就不奢望亚洲出现欧盟式的地区合作。但是,没有欧洲联  相似文献   

16.
李伟 《学理论》2009,(28):51-52
中印两国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国家,自1950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始终在冷与暖之间交汇,事实证明,作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增长点,有效地解决经济、政治领域和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合作互利的稳定而长久的关系,才能有利于两国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才能促进两国携手发展,才能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产业转移与承接是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或地区产业发展与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后半期,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地区通过产业承接与结构升级,实现了"东亚奇迹"。以亚洲"四小龙"为例,分析探究承接产业转移的现实基础及其实现产业承接的内在机理,可以为我国的产业承接与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段时间,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出现了不稳定的现象,使一些外资证券公司调低对市场的预测,一定程度上影响亚洲经济复苏的势头。但多数市场观察家认为,亚洲经济前景仍然看好,投资者不必对亚洲股市的前景太过忧虑。 亚洲经济从去年开始重新走上 了快速增长的轨道。亚洲四 小龙──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今年首季的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达11%,增幅之大远远超过预期。今年上半年新加坡经济强劲增长8.8%,韩国增长10.9%。今年以来,亚洲出口势头强劲。1—5月份,印尼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2.3…  相似文献   

19.
4月2日下午,泰国曼谷亚太经社会大厦会议厅中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为期五天的世界人权大会亚洲区域筹备会通过了《曼谷宣言》,取得圆满成功。根据联合国大会的有关决议,世界人权大会将于今年6月在维也纳举行。这是国际人权领域的一次重要会议。亚洲国家和人民高度重视《联合国宪章》中有关保护和尊重人权的原则。亚洲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勤劳、勇敢、智慧的亚洲人民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养成了尊重国家、社会、家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13,(14):29-29
“亚洲世纪”是近年国际舆论的热词。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日本、“四小龙”、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崛起,及至本世纪亚洲延续了崛起势头,并在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冲击下仍能保持快速发展,这使得本世纪成为“亚洲世纪”的预言有了更多的论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