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秦汉时期,就形成了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这个地广人多、历史悠久的国度里,我们的先人创建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管理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重民思想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历史中,在古代统治阶级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管理活动中,绵延不息,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经验之一。 马克思曾说:“管理是国家的组织活动。”古代一些杰出的政治家、有识之士一般都承认“治国有道”。诸如儒家认为“治国无以礼,犹无耜而耕。”①道家主张“无为…  相似文献   

2.
萧建生 《各界》2011,(5):53-56
在叙述宋朝伟大的文明之前,俄们首先要指出的是,宋朝没有实现中国的统一。当时中国分裂成宋国、辽国、金国以及后来的蒙古国等几个国家。这种国家分裂局面,是延续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的。宋朝是在当时国家分裂的状态下,繁荣了中华的文明,并将这个文明推进到中国古代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14)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大制度创举,它有效地摆脱了以血统和出身作为选官标准的人才选拔制度所带来的危害,使人才选拔制度走上了公平、标准化的发展之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生顺应了特定时代的发展需要。虽然它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弊端丛生,但是其对于中国古代社会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较客观地论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从而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正名。  相似文献   

4.
正近代以前的中国古代历史,先后经历了奴隶制社会形态下的国家治理和封建制社会形态下的国家治理,积累了丰富的治理思想,也留下了很多成功经验。总结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思想与经验,依然是今天史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笔者注意到学界也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只有统治而无治理,或者说统治就是治理,治理就是统治,进而认为"治理"只是当代国家的产物,古代没有。我们认为这个观点并不完全正确。这里笔者仅从中国古代"治理"一词的含义入手,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腐败现象成因浅析王淑梅腐败现象的存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究其原因,既在国家制度方面所存弊端和缺陷所造成,也受传统落后观念影响所滋生。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法制不健全。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既实行私有制,又以夺权统治社会,因而腐败现象始...  相似文献   

6.
由于政治尺度的变迁,单一不变的城市性并不存在。从“国野制”到郡县制,国家治理尺度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制度背景,市场的繁荣、坊墙的崩塌与流动人口的属地管理,使中国古代城市管理日益务实,也使城市尺度有了国家以外的内容。近年来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人口的乡城流动与社会力量的生长,瓦解了固化的城乡壁垒,并从国家体制内外对刚性的城市形成了合围,即体制内的城市化体现为农民的市民化,而体制外的城市化则体现为乡村的市镇化。这一合围也说明在城市性的变迁过程中,国家叙事需要借助城市实现人民权利,城市性也将透过国家叙事的外壳体现人民对城市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吕虹  王泉 《理论导刊》2006,1(8):49-51
中国古代的法律,是“礼”与“刑”的完全融合,其中虽然包括了古代全部的法律文献,但是以确立权利为基础的体系化的成文的民法在中国古代是不存在的,这主要是由于忽视“个人”,不讲平等,不讲权利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制约了中国古代民法的发展。但是在任何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变革总是取决于自身特定文化背景,所以在我国当前的民事立法中,仍然应当注意传统习惯的重要性,以科学、理性的态度把握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对于中国古代腐败和反腐败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多偏于资料的发掘、整理和汇集,而较少有人对其进行理论的概括和经验的总结。站在这一视点,作者透过中国古代繁杂的历史材料,总结探讨了中国古代腐败和反腐败的特.或及其规律。在此基础上,得出关于腐败和反腐败的诸多启示,并对之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莉 《团结》2009,(6):38-41
同在众多大陆法系国家一样.行政法在当代中国被看作是有别于民法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然而.权力不分、行政权居于主导地位的中国政治、法制传统不利于这种带有控权特征的部门法在中国产生和发展。在古代中国.县令既是行政官又是法官,承担着税收、治安、邮政、教育、  相似文献   

10.
李鸿才 《理论导刊》2006,3(11):41-43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证明,民乃国家和社稷存在的基础和根本,民心的向背决定着国家的兴衰和社会的治乱。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承传了古代民本思想的精华,但与其又有质的不同,执政为民在经济基础、政治主体、目的和宗旨三个方面实现了对古代民本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王惠燕  卞雪华 《学理论》2012,(1):101-102
周王朝历时近八百年,在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资源相对匮乏的国代中国可以说是取得了相当瞩目的成绩,然而周王朝能够屹立不倒800余年而获得瞩目成就,周朝的国家福利功不可没,他究竟有何优势,将通过周王朝的国家福利分布特点及其所体现的古代福利价值观来分析周王朝的福利优势之处,作为中国古代优秀的福利文化分布以其在价值观念上给予当代中国以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王缉思 《党政论坛》2013,(18):36-37
今日中国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上的全球定位可以说是“非东、非西、非南、非北”;换一个角度,又是“亦东、亦心、亦南、亦北”。中国处于特殊的社会发展阶段,拥有与众不同的文明传统,是在人类历史上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名副其实的“中间国家”、“中央之国”,是缩小南北鸿沟的“桥梁国家”。比之于古代华夏秩序里的“中国”,今日中国的视角要宽广得多,站位要高大得多。似可根据这样一种全球定位来设想中国的战略大棋局。  相似文献   

13.
王元 《各界》2011,(11):34-37
在中国古代科学家中,明代的宋应星是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其科学巨著《天工开物》驰名中外,被誉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科学典籍、世界科学名著。这部作品全面反映了中国明代工农业生产领域的技术成就,内容博大精深,此后再也无人能够超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的一脉清泉,源远流长,清净明澈,在今天,仍然极富教育意义,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中国政研会副会长李洪峰从中国古代廉政思想、廉政制度、廉政人物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廉政文化进行了梳理。本刊从本期始,特开设《李洪峰谈古代廉政思想》专栏,敬请读者关注。廉政,在国家层面,是一种政治文明形态;对官员个人则是一种从政品质和风范。廉政的思想观念,伴随公权的产生而产生;其相对固定和系统化,是在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在几千年的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廉政思想集中表现为八个基本理念,即:民本、德治、任贤、治吏、法治、勤政、节用、教化。本期重点介绍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是以农立国的农本国家,十分重视基层组织的建设。从周之乡遂到明清保甲,辗转相承,代有兴革,绵延不绝,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乡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经验,为确保基层的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稳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对中国古代社会巩固基层、维持治安、寓教于民、保障民生、自治自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今天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史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民本是现代民主的初级表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有些人不潜心发掘民族传统的丰富思想宝藏,而是按照“西方文明中心论”的观点和近现代政治概念尺度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他们缺少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及其反映的社会现象的深入研究,却得出中国古代没有民主思想的结论。这种观点长期流传下来,就产生了一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义利观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 ,是中国传统哲学和思想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课题 ,也是自先秦以来诸多思想家和学者争论不休的话题。但人们对其政治管理价值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通过对以儒家义利观为主体的中国古代义利观所包涵的基本内容的透视 ,集中阐释了其所孕育的现代政治管理价值 ,目的在于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思想在现代政治文明建设中的特殊意蕴。  相似文献   

18.
马小勇 《学理论》2009,(27):98-99
庄玄、禅宗在中国古代艺术精神上的影响,既有中国传统审美和思维方式上的继承和发扬,又深深地烙上时代的印痕和历史的足迹。本文旨在通过对庄玄、禅宗思想的疏理,揭示其对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的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使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处于新的历史方位,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既不同于中国的古代治理,也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治理,而是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在中国国家治理中,高度重视和运用了独创性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形成胜于西方民主形式的独特优势。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和浩大的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擘画了治国理政的宏图大略。  相似文献   

20.
杨媚 《学理论》2009,(27):210-211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有连续性,也有阶段性高峰低谷,起起伏伏发展至今留给我们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从漫长历史长河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服务于今天的现实需要,总是值得人们去探究的事情。本文将以史实为依据对中国古代技术发展历史的特征以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兴与衰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