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10月,本县中山公园饲养的8只长尾黄猴中有7只发生链球菌病,死亡4只,其余3只治疗后痊愈。 (一)发病经过 该公园的猴子是在同一厩舍用铁丝网分栏饲养,每栏1~3只。猴群年龄8月~15岁。1987年10月7日有7只发病,10月10~13日先后死去4只,发病率为87.5%,致死率为57.1%。死亡猴年龄,8个月1只,2岁1只,12~15岁母猴2只。对1只死亡猴解剖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溶血性链球菌病。并对其余3只病猴和1只未病猴用青霉素、链霉素进行防治,使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
恒河猴敌鼠钠盐中毒病例发病经过及症状1991年3月5日,为配合广州市一年一度的灭鼠活动,广州动物园灭鼠人员在老鼠经常出没而恒河猴又能接触到的猴子山的洞口、道路投放了大量的敌鼠钠盐谷。至3月12日,猴子山49只恒河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顿、食欲不振或废绝...  相似文献   

3.
来稿摘登     
猕猴应激综合征的抢救与治疗  应激综合征是由于动物体受到过强或持久不良因素刺激而引起的一系列严重病理状态,以至死亡。1998年8月在我所猴园中,因围捕而发生11例猕猴应激综合征,经抢救治疗,7例治愈,4例死亡。发病情况 18日上午,对饲养在猴园内的猴进行围捕,捕捉的60余只中有11只发病,2只当即死亡,9只表现对反应微弱,立即转入治疗室抢救、治疗,并加强人工护理,4d中又死亡2只,7只痊愈。临床症状 猝死病例未表现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急性病例则躺于地上,精神忧郁发呆,机体乏力,皮肤湿冷,口角流涎…  相似文献   

4.
长尾猴病毒性脑炎的诊治车桂翠张恩珠贲亚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161005)1992年我园从广州引进一对成年长尾猴,1995年3月这一对猴先后在5d内突发病毒性脑炎,抢救无效死亡。1发病情况1995年3月25日早晨,发现该对长尾猴中的雌猴精神高...  相似文献   

5.
链霉素交巢穴注射治疗兔肠炎兔患肠炎精神不振,低头耷耳,食欲减退,粪便黄白而稀软,进而卧地不起,被毛蓬乱,体温升高,粘膜潮红、发钳,食欲废绝,排水样或带脓血便;最后全身脱水、酸中毒,4~5天后死亡。笔者1981年以来,用链霉素交巢穴注射治疗病兔568例...  相似文献   

6.
本园猴山展出的广西猴共39只,在1984年1月至1985年2月,大部分猴表现消瘦,被毛粗乱,食欲不稳,并伴有咳嗽、发热;肺部听诊有罗音;颌下、腋下、股内侧淋巴结肿胀,硬变。先后死亡18只。死猴外观普遍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颌下、腋下、股内侧淋巴结肿胀、硬变,有的化脓,见到肺、肝、肾、脾、肠系膜、淋巴结等组织  相似文献   

7.
仔海狸鼠溶血病的诊治发病情况1995年5月21日,某海狸鼠养殖专业户的4只幼海狸鼠全身无力,体软似瘫痪,前来我站就诊。主诉:产这几只海狸鼠的母鼠今年3岁,曾产3窝仔鼠,2窝仔鼠全部死亡,5月19日安全产仔鼠5只,5月20日死亡1只,尸僵不全。5月20...  相似文献   

8.
鹌鹑链球菌病的诊治吉林市某肉联厂饲养鹌鹑1800只,几天内死亡百余只,没有临床症状即突然死亡,每天有7、8只,用链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治疗无效。其余发病鹌鹑精神稍差,羽毛蓬松,食量减少1/3,爱喝水,部分排绿色稀便。剖检变化营养一般,腹部皮下青紫色...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 1 0 9只恒河猴和 87只食蟹猴的红细胞C3 bR花环 (RBC C3 bR花环 )和免疫复合物花环(RBC IC花环 )进行检测 ,分析和比较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结果 ,恒河猴的RBC C3 bR花环率和RBC IC花环率分别为 1 8.3 7%± 4.45 %和 4.3 4%± 2 .2 4% ,食蟹猴的RBC C3 bR花环率和RBC IC花环率分别为 1 7.88%± 4.63 %和 5 .3 7%± 2 .0 1 %。经统计分析 ,恒河猴不同年龄组RBC C3 bR和RBC IC花环率无明显差异 ;食蟹猴RBC C3 bR花环率成年组最高 ,RBC IC花环率老年组最低。多数年龄段 2种猴的RBC C3 bR花环率和RBC IC花环率与性别无关。少数年龄段的食蟹猴RBC C3 bR花环率较恒河猴高 ,而多数年龄段的食蟹猴RBC IC花环率较恒河猴高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500年,秦惠公出游到一个叫做朐衍的地方。土人送他一只怪牛,有5只脚的,朐衍就是现在泰国南部的马来半岛附近。20多年前,在吉隆坡的黑风洞门口,也有一只五脚牛,拴着在吃草。第5只脚挂在背上。牛长5只脚或者蛇长两个头,就跟人长角一样,在科学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1.
广西某野生动物保护站下属养猴场新引进的食蟹猴发生一种以急性死亡为特征的疾病,经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肺炎球菌病。1发病情况该养猴场于1998年4月23日从中越边境长途运输引进野外捕获的食蟹猴共124只,到场6h后即有1只死亡,当日...  相似文献   

12.
笔者用痢菌净治疗鸡霍乱,以青霉素和链霉素治疗做对照,经2年临床验证,疗效理想。 试验分组 1986年春和1987年春,在同一村子共25户农家,选320只鸡霍乱发病鸡,体重1.5~3kg,分成痢菌净治疗组和青霉素、链霉素治疗组,每组160只。痢菌净组,每鸡每次注射痢菌净0.01g,1日2次,连注3天,对照组每鸡每次肌注青霉素4万单位、链霉素2.5万单位,1日2次,连注3天。  相似文献   

13.
鸭传染性眶下窦炎是由霉形体引起的鸭传染病。笔者等1998年诊治2群病鸭,均痊愈。发病情况厚禄乡李某饲养樱桃谷肉鸭500只,20日龄时发现部分鸭流鼻液,摇头,两侧眶下窦臌胀。用青霉素、链霉素、安乃近混合肌肉注射治疗无效,发病鸭达50多只,且每天死鸭1~...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作为试验材料的灵长类动物猴的用量日益增多。为了判断养猴场内空气污染程度,便于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我们于1984年4~5月,对猴舍空气进行了细菌学检测,并做了过氧乙酸液消毒效果的测试。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有猴房11幢,每幢随机抽测1间,共检测11间,其中每间养猴4~6只的9间,未养猴的两幢2间。每间分内外室,关上中间小门,行内室测试。培养基:细菌总数测定用普通琼脂培养基;消毒剂:取冰醋酸140毫升,加硫酸7.1毫升混匀,再加30%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15.
李某自养猴1只,于1987年5月10日就诊,1月前发现该猴右腹下有1鸭蛋大的囊状物,并逐渐增大。经查该囊状物有游离感,压迫回腹,放手复出,听诊有小肠蠕动音,诊为可复性腹壁疝,其疝轮呈椭圆形约6×4cm。  相似文献   

16.
仔貉红爪病的治疗1995年4~5月,某养殖场有受孕母貉500只,产仔成活3012只,初生仔貉绒毛干后不吮乳,嘶叫不止,四肢水肿,关节变粗,足垫红肿,100%发病,发病2d后开始死亡,共死亡527只,死亡率17.5%。笔者经剖检并结合母貉孕期日粮分析,...  相似文献   

17.
鸽新城疫的诊断和处理王守智徐广贤张国玲李景水(宁夏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银川750002)某养鸽场饲养信鸽700只,1997年5月初发病,至5月7日已死亡20只,遂送2只病鸽到本所就诊。据症状和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鸽新城疫(ND)。经给发病鸽群注射抗...  相似文献   

18.
用带5MHz探头的多普勤超声和带5MHz直肠探头的B型超声分别从体外和直肠对5只配种后15~18d(每周探查3次)、5只配种后30~38d(每周探查2次)的蒙古种绵羊进行系统的早孕诊断试验,至妊娠60d。对7只配种后25~38d的蒙古羊随机探查1次。结果,用多普勒超声可在配种后30~38d探到胎血音(UMS)或胎心音(FHB),判断妊娠,较以往的报告提早5d以上。用B型超声可在配种后18,19,20d先后探到胎水、胎体和胎心搏动,判断妊娠较以往报道的提早3~5d。多普勤超声虽然诊断母羊早孕较B超要晚,但仪器小、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很适合我国和发展中国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以抗链霉素、对卡那霉素敏感的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1059株(血清型为8A)和抗卡那霉素、对链霉素敏感的C48-1株(血清型为5A)为亲本,在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Ⅰ)始终存在的条件下,以聚乙二醇(PEG,分子量6000)为助融剂,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然后在高渗琼脂平板上再生细胞壁,再转种于含卡那霉素和链霉素的双抗培养基上检出融合株。对筛选获得的2个融合株(简称为F2和F6)进一步研究表明,其在形态、染色特性、生化反应和毒力等方面均符合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特性。通过血清型鉴定和双抗药性试验证明两亲本株菌细胞确已发生了原生质体融合和染色体重组,经反复继代培养证明融合株表型稳定。用F2制备的灭能苗免疫小白鼠,14d后攻毒,对两型标准强毒菌混合培养物1个MLD保护率为100%,10个MLD保护率为80%。  相似文献   

20.
1988~1989年,我们将外购的结核菌素(TB)试验阳性的11只猴隔离饲养,再按常规方法进行人型旧结核菌素试验2次,结果其中有10只猴呈阳性反应,1只为阴性反应,后改用牛型TB试验出现阳性。将此11只阳性猴全部处死,进行了系统尸体剖检及病原分离鉴定。(一)重复试验1.试剂:①人型旧结核菌素:系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881,规格10万U/ml。②牛型结核菌素,系中国兽药监察所生产。批号85—1,规格10万U/ml。2.重复试验方法:与初次TB试验方法相同,于猴的上眼睑皮内注射人型旧结核菌素原液0.1ml(1万单位),分别于24、48和72小时时观察判断试验结果,2次试验的间隔时间为20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