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会组织高度重视职工的生活福利,就如何在发 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职工的生活福利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经过不断改进与优化,一套能够兼顾生产与生 活的工会生活福利工作理论初步形成。但在实践中,生产与生活难以兼顾。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根植于高度 集中统一的政治经济体制,只有变革体制,工会生活福利工作才真正有可能实现“在增加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 善工人生活”。  相似文献   

2.
数据与资料     
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的区别社会保障是指一种公共福利计划 ,是以全体国民为对象 ,借助整个社会的力量 ,对每一国民一生中所遭遇的各种损失给以保障或救助 ,以保证其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各种公益性服务和津贴制度 ,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国家救济、公共医疗卫生保健和社会福利等内容。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相比较 ,具有以下明显区别。第一 ,实施范围和对象不同。社会保险在一定时期只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实行 ,这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如我国目前主要在全民所有制职工中实行 ,而…  相似文献   

3.
翟兴波 《工友》2012,(6):40-40
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增强职工自我调适和应对各种压力的能力,帮助职工把心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让广大职工在健康乐观的状态下工作、生活,今年年初省总工会与湖北之声合作播出《职工心理咨询热线》节目。  相似文献   

4.
东莞石龙镇设立慈善捐助超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公益物品和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意义深远。它不仅降低了政府的财政压力,而且满足了受助者的个性化需求,扩大了福利产品的供应力度和广度。同时,对于城市非强制性的公共福利产品,地方政府应该从生产者的角色逐步向制度安排人的角色过渡,并逐步倡导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公共服务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5.
工作场所中的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违背了社会伦理准则,但其亲组织性却可以促进组织获取利益,综合而言,该行为兼具了利己与利他动机。基于情感事件理论框架,构建以情感承诺为中介,以积极情绪为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关怀型伦理环境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影响的内在机制。收集来自北京和哈尔滨6家医药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多层次线性回归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关怀型伦理环境对员工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情感承诺在关怀型伦理环境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积极情绪在关怀型伦理环境与情感承诺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积极情绪在情感承诺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职业年金一般被企业作为员工养老补充保险的一部分而常被人们所论及,但是,随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深化和发展,我国政府在公务员的构成方面开始引入“聘任制”,而这种新型的公务员模式将与我国传统公务员在招聘、福利、待遇、晋升等各个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将聘任制公务员纳入职业年金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现实性,在解决目前公务员...  相似文献   

7.
据中央国家机关74个部门统计,在职职工中各种类型的生活困难职工占中央国家机关在职职工总数的2郾91%。调查表明,中央国家机关生活困难职工群体呈以下相对集中的特点:一是职工本人或家属因患大病造成生活困难的比例高,占到困难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二是困难职工大多相对集中在各部门机关服务中心、行政管理部门和印刷企业等后勤服务单位。三是一些新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职工工资收入相对较低,又没赶上单位福利分房,新购房或租房住开支较大;家住农村的赡养老人负担重,孩子入托、上学费用高,生活相对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坚持和发展职代会制度切实加强公有制企业的职代会制度建设。进一步落实职代会的各项职权,是坚持和发展职代会制度的核心问题。在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凡属企业重大决策和劳动用工、工资分配、劳动保护、生活福利、女职工特殊权益和社会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必须依法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或决定。同时,根据现代企业制  相似文献   

9.
40岁的打工者冉艳(化名),生活在一个自己也没法解释的"悖论"里。她一家人在东莞的小屋,只能放下一张床。她选择这样的生活,是因为要在农村老家建一座"空巢"。面对这个悖论的,不只是她一个人。"当前我国有2.36亿外出流动人口,其中1.63亿为外出农民工,还有7000多万城镇间流动人口。到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达8亿,预计流动人口将达3亿多。如果再不着手解决城市外来人口的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积极应对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探究老年流动人口就业状况,全 面提升老年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已成为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任务。研究利用 2017 年全国流 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职业类型、单位性质、行业分布等方面考察了老年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并探讨了就 业质量指数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老年流动人口就业呈现出工作时间长、收入少、层次低、环境差等特点; 老年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指数低于劳动年龄流动人口且群体内部存在差异;教育经历增加、社会参与增多和非 农户籍会对老年流动人口就业质量产生正向影响,且对受雇和自雇老年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异。研 究建议:要完善老年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对从业老年流动人口进行“扶智”“赋能”和“扶助”,从而改善 老年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提高其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