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1月,孟加拉国举行了第十届国民议会选举,此次大选进程异常,由于反对党联盟的抵制、拒绝参选,选举成为哈西娜领导的人民联盟的独角戏,人民联盟赢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大选呈现出了五个方面的特点,折射出了孟不成熟的政党政治和民主制度的脆弱性。孟政局的两种走势已日趋明朗。  相似文献   

2.
2007年以来,巴基斯坦政局乱象迭起。穆沙拉夫总统面临极端主义威胁、反对派攻击和去除军职等一系列挑战,相继经历司法危机和红色清真寺危机,其政治基础有所动摇。军队、伊斯兰势力和美国三大因素相互作用、彼此对冲,使巴难以摆脱其政治发展的历史周期律,政治生态可能进入新一轮循环,甚至推动巴国内政治斗争的主旋律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3.
2007年是巴基斯坦政治进程的重要转折点,穆沙拉夫谋求总统连任,历经波折;各派力量分离组合,角逐激烈;政局也随之起伏、动荡。最终,穆沙拉夫掌控大局,平稳移交军权,就任平民总统,成为巴基斯坦历史上第一位实现由军人总统到民选总统平稳过渡的人,其影响深远。2008年2月18日国民议会选举和平举行,巴政治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2011年是俄罗斯政治进程中的关键年。目前俄各派政治力量正在全力备战选举,积极调整竞选战略,以期赢得2011年12月议会选举的主动权,进而为2012年3月的总统大选奠定良好基础。未来俄政坛将继续维持统一俄罗斯党一党独大、其他政党力量此消彼涨的总体格局。但俄总统选举存在较大变数,可能结束“梅普组合”“双头鹰”政权架构,迎来新的执政模式,这将对  相似文献   

5.
一年来,巴基斯坦国内矛盾加剧,不测事件频发,政局动荡不已。但巴基斯坦人民和各派政治家以国家利益大局为重,顺利举行大选,组成了新政府,开始了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6.
徐伟 《亚非纵横》2005,(4):50-50,78
2005年9月11日,日本举行了第四十四届众议院选举,首相小泉纯一郎所领导的自民党以15年来首次单独获得过半议席赢得选举。小泉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对党派的控制力也得以加强。大选后日本的内外政策将做出一些调整,但中日关系“政冷”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7.
2011年是俄罗斯政治进程中的关键年。目前俄各派政治力量正在全力备战选举,积极调整竞选战略,以期赢得2011年12月议会选举的主动权,进而为2012年3月的总统大选奠定良好基础。未来俄政坛将继续维持统一俄罗斯党一党独大、其他政党力量此消彼涨的总体格局。但俄总统选举存在较大变数,可能结束"梅普组合""双头鹰"政权架构,迎来新的执政模式,这将对俄今后政治生态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2010年11月7日,缅甸举行了20年来的首次大选.2011年3月30日,缅甸新政府成立,给该国的稳定与发展带来新希望,但新政府仍面临诸多挑战.大选后的中缅关系将继续沿着友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年初举行大选,执政党虽然保住了执政地位,但失去了国会2/3多数席位和5个州的执政权,遭受了几十年未有的重创。大选传达了民心思变的重要信息,倾向于马来人的“新经济政策”面临挑战,巴达维总理处境艰难,政局不稳定因素增加。马来西亚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处在深刻变化的前夜。  相似文献   

10.
2008年8月18日,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正式宣布: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自己将辞去总统职务,此时距其成功连任总统尚不足九个月。9月6日,在巴基斯坦议会两院及四个省级议会举行的总统投票选举中,现任巴基斯坦人民党联合主席阿西夫·扎尔达里以超过2/3的得票率轻松击败其竞争对手——来自巴穆联(谢里夫派)的西迪基与来自巴穆联(领袖派)的穆沙希德,成为该国历史上的第12任总统。三天后,扎尔达里正式宣誓就职,入主总统府,从而宣告长达九年的“穆沙拉夫时代”走向终结,巴基斯坦由此开始进入政局更加扑朔迷离的“后穆沙拉夫时代”。  相似文献   

11.
军队、毛拉(伊斯兰宗教势力)和美国是影响巴基斯坦国内政局走势的三大主要力量。军队在巴基斯坦政治生活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宗教势力则随着反恐战争的开展而不断壮大,美国出于反恐的需要必须保持对巴基斯坦政局的影响力。在新形势下,三者之间的互动以全球反恐战争为背景,以对巴政府领导权的争夺为主要内容,以兼顾斗争与合作为主要手段。三者构成了巴基斯坦政治格局的基本力量,对其政治进程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巴基斯坦新政府政策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基斯坦于2月18日举行的大选和新政府的成立,是巴基斯坦政治转型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标志着巴基斯坦军人政权向民选政府最终实现和平过渡。尽管巴基斯坦政局发展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是,巴基斯坦人民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难,最终成功实现政治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3.
奥巴马当选总统是美国的历史性事件。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有美国社会几百年来融合发展的必然性,也有近期伊拉克战争和当前美国次贷及金融危机带来的偶然性。民主党新政府和国会很可能给伊拉克战争、美国经济和社会带来一些较为重要的变化。但美国内政外交是否会出现、是否有能力实现重大改变是个不确定的问题。美国家长远走向仍可能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巴基斯坦近期政治局势激烈动荡,社会政治矛盾激化,突出表现为总统穆沙拉夫辞职和执政联盟内部发生危机。由于巴基斯坦在国际反恐战争中的特殊作用,巴国内政局的变化及由此出现的风险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从更深的层次看,巴基斯坦的特定国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巴国内各主要政治力量的选择及在反恐问题上的立场变化与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15.
缅甸大选后的外交形势及其政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缅甸举行了20年来的首次大选,这是缅甸国家政治转型的一次重要契机。对于缅甸大选结果及新政府的建立,东盟邻国、周边大国和西方国家反映各异.但即使是长期与缅甸对立的西方大多数国家也对大选有了一定程度的认可。未来。缅甸执政当局仍将面临各种政治势力和国内国际局势影响下重新洗牌、西方国家继续施加压力和制裁而出现的不确定性局面。中国和缅甸长期以来建立的密切关系也将因西方国家不断对缅甸的威逼利诱经受考验。  相似文献   

16.
近期巴基斯坦经济发展走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13—2014年度,巴基斯坦的财政赤字率下降,通货膨胀率降低,对外贸易逆差情况改善,汇率趋于稳定,因而宏观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巴的经济增长已经连年稳步回升。但是,由于储蓄率和投资率低,经济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本开发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府债务负担重,政治制度不完善,国内不太安全等因素限制,巴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如果巴国内政治稳定及安全形势不恶化,世界经济形势也不再恶化,今后几年,巴的经济增长率年均可达5%左右。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中旬,受阿拉伯世界政治局势动荡的影响,叙利亚爆发了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抗议活动:巴沙尔政权软硬兼施,一面出动军警严厉镇压,另一面以怀柔政策安抚民众,但示威抗议活动及由此引发的冲突愈演愈烈。美欧对叙利亚当局的态度也日趋强硬,由口头谴责升级为实际制裁。巴沙尔政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虽仍控制着军队,短期内尚可维持局面,但长期来看改革势在必行,且不排除政权更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日本岸田文雄内阁的诞生,是执政的自民党为应对大选而"临阵换帅"的结果。执政联盟利用广大选民对新内阁的"政策期待",加之国内疫情趋缓、在野党势力孱弱以及选举对策缜密,从而赢得了大选。大选后岸田内阁的执政基础虽暂且趋稳,但在权力交接、路线调整及国政选举等层面上仍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其政治稳定性不容乐观,实现长期执政的难度较大。随着岸田内阁施政渐次展开,其在防控疫情、强化日美同盟与推进印太战略上将保持较强的政策延续性,而在经济增长方式与国家安全保障上将实施政策调整。岸田内阁提出构筑"建设性且稳定的中日关系"并奉行现实主义对华外交方针,但其对外政策取向仍将保持涉华指向明显的惯性,经济安全保障、"人权外交"等政策主张或将加大中日关系摩擦几率。  相似文献   

19.
《和平与发展》2021,(4):117-134
2021年2月,缅甸军方以民盟政府选举舞弊为由强力接管国家政权,再次使缅甸政局和东南亚区域安全形势面临严重的不确定性风险。本文简要回顾2020年缅甸大选的基本概况,在阐述军方与民盟权力博弈新态势的基础上,指出两个平行政府的合法性争夺趋于白热化、公民抗命运动加剧社会动荡、国内武装冲突趋于"全面化",是军方接管政权后缅甸政局持续动荡的新特征。缅甸危机对东盟的深刻影响体现在其中心地位、危机协调与管控能力以及东盟经济一体化三个层面,因此迫切需要东盟建设性参与缅甸国内和解进程,深度介入缅甸危机管控,并多措并举提高地区经济一体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北非动荡不仅对中东阿拉伯世界造成直接的冲击,而且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政局也构成潜在的影响。在此背景下,由于确实存在诸多有可能引发动荡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撒哈拉以南非洲局部,即某些国家的政局动荡或许难免,但总体稳定的态势不会改变;即便一些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发生动乱,在性质上亦有别于北非国家,更不会像北非地区那样产生扩散效应,覆盖整个次区域,原因在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在民族结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特别是政治改革和政治治理等方面均与包括北非在内的中东阿拉伯国家存在较大差异。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不失为非洲政局之常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