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立的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志,就是它与其他法律部门,特别是邻近的法律部门之间,具有明确的边界条件,即不同的调整范围。那么,行政法与经济法之间的边界究竟应如何划分呢?二者联系与区别的焦点究竟何在呢?《经济法学》(统编教材)认为:“经济法调整国民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当涉及经济行政方面时。同行政  相似文献   

2.
汤黎虹 《行政与法》2003,(11):95-97
经济法学范畴对于经济法学的研究及其科学体系和方法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其产生具有三个条件:必须是经济法本质的表现;必须是经济法的具体概念的抽象和概括;必须是以概念的形式来表现。经济法学范畴的产生应当从政府经济管理体制构成要素的分析入手进行法学抽象。  相似文献   

3.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民法通则》颁布以前,经济法学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这段时间,由于民法没有出台,人们把所有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都视为经济法,因此,认为经济法既调整纵向经济关系又调整横向经济关系的大经济法观点占据主导地位,经济法学也就以“纵横统一论”为中心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和体系。在“纵横统一论”的理论体系下,把公民和法人都视为经济法主体,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在《民法通则》制定的过程中,国家立法机关并没有采纳经济法学者的意见,而是把平等主体之间的横向经济关系全部划给民法调整,这就使“纵横统一论”为中心的经济法理论在立法上失去了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把“法人”和“公民”的概念引入经济法学,就很难从主体上划清民法理论和经济法理论的界限,从而不利于经济法学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经济体制转变中的经济法与经济法学的转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法和经济法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本刊历来重视经济法基础理论和经济法学学科理论研究,自去年以来曾发表了刘国欢《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回顾、评析与展望》,王健《经济法理论体系构成的核心》等论文。本期发表的王保树研究员的《经济体制转变中的经济法与经济法学的转变》一文,系统阐述了经济体制转变中的经济与经济学的转变特点和经济法学趋向成熟的理论问题,并对经济法学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本刊竭诚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为把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这一专题不断引向深入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学的尴尬很大程度上源自针对经济法独立法律部门地位的由来已久的论争。要深入开展经济法学的研究,必须首先解决现代经济法的独立法律部门地位,并以恰当的方式回答什么是现代经济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现代经济法,其方位是确定的,而其界限却是模糊的,以此为基础确定经济法的方位时,“需要干预经济关系论”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6.
“干预论”的缺陷与经济法的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法规范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现实,而经济法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为其存在提供理论解释。中国经济法学界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二十年的探索及讨论,并伴随着宏观经济改革及理论的演变,现在终于就经济法的定位问题及功能模式方面基本上在如下方面达成了一致: 基本上否定横向经济关系由经济法调整。 都普遍认可国家(或政府)干预应为经济法调整的共同特征。 国家对经济干预的主要目的应在于为弥补市场机制的固有缺陷。  相似文献   

7.
自经济法学在我国兴起以来,对该问题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但迄今为止,人们对经济法基本原则到底是什么的回答,一直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 一、经济法基本原则问题研究状况简评 经济体制的确立与转变,直接影响到经济法制的发展与变化。经济法制(包括经济法立法、经济法执法和经济法司法)又是经济法学理论研究的直接蓝本。因此经济法学理论问题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体制变化的影响,从而打上经济体制的烙印。1992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我国经济体制的一个根本性转变,以此为界,将我国学者对经济法基本理论问题包…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法学总论30年研究:关键词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斌 《北方法学》2009,3(4):54-70
经济法是现代法,极少有现代化与传统冲突的痛苦,其开放性和对新观念、新理论的强劲吸纳能力,便于从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中获得支撑。中国经济法学总论30年研究表明,在我国传统、现代与后现代的共时性存在的具体语境下,经济法总论重在探究市场与政府、经济与法律、私法与公法这三对关键词。经济法既是“有关经济的法”,又是“经济法”。认真对待经济法,就必须克服“中国式”市场与政府、经济与法律、国家与社会、科技与财政等种种挑战,介于经济私法与经济公法、经济学与经济政策、经济行政与经济行政政策、传统与现代等横切面之间进行研究。经济法应主要作为法律科学而不是法律部门,经济法理论应由“小经济法”转向“大经济法”。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角色转型,有助于解决“中国经济法学向何处去”的问题,真正面向中国社会的真问题,与西方经济法学前沿理论开展有建设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7月2日,由中国法学会"法治经济研究方阵"组织、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主办,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经济法学科和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承办的"2016年度中国经济法治高端论坛暨第八届中国农村法治论坛"在西南政法大学顺利举办。论坛的主题是"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法律保障"。来自高校及实务部门的50余名专家学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关于经济法学体系的理论基础《民法通则》颁布以前,我国经济法学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纵横经济关系统一论”。这种观点认为,经济法既调整纵向经济关系,又调整横向经济关系,并认  相似文献   

11.
第三届中国经济法前沿学术问题研讨会于 2 0 0 2年 4月 2 3日———— 2 4日在西北政法学院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西北政法学院和北京大学经济法研究所主办 ,由西北政法学院法学二系承办。来自全国经济法学重点学科点、博士点、部分硕士点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经济法专家、学者及西部地区部分高校经济法学科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此次研讨会是我国经济法学界的一次高层次的学术会议 ,会议围绕西部大开发与经济法律制度创新、加入WTO与中国经济法变革、“十五”期间经济法学的研究重点问题 ,以及经济法重点学科建设等问题展开了三个专场研…  相似文献   

12.
法律部门与法学部门的非对应性往往被众多学者所忽略,致使在诠释某些法学概念时造成混乱,尤其在国际经济法这个新兴概念上,最终必然导致概念层面上的循环论证,实际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国际经济法"这个概念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法律部门意义上的国际经济法,二是法学学科意义上的国际经济法。只有在明确了这两层含义后,讨论国际经济法的概念才有意义。从法律部门的意义上讲,并不存在真正的国际经济法,即有关于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应归入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的范畴,不构成独立的部门法,;从法学学科的意义上讲,国际经济法学对国际经济关系有其独特视角和现实意义,应成为独立的法学学科,与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并行。  相似文献   

13.
法律部门与法学部门的非对应性往往被众多学者所忽略,致使在诠释某些法学概念时造成混乱,尤其在国际经济法这个新兴概念上,最终必然导致概念层面上的循环论证,实际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国际经济法”这个概念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法律部门意义上的国际经济法,二是法学学科意义上的国际经济法。只有在明确了这两层含义后,讨论国际经济法的概念才有意义。从法律部门的意义上讲,并不存在真正的国际经济法,即有关于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应归入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的范畴,不构成独立的部门法,;从法学学科的意义上讲,国际经济法学对国际经济关系有其独特视角和现实意义,应成为独立的法学学科,与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并行。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后,我刊于今年第一期发表了题为《法制建设必须为改革服务》的评论,并从第二期开始增辟“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法制建设”专栏。为了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理论研究,第四期我们发表了潘念之同志的《从经济体制改革谈经济法》专论。这篇文章,按“决定”精神,较全面地论述了有关经济法的若干理论问題。这期开始,我们就经济法的概念、主体、调整对象,我国经济法的体系、性质、作用和经济立法等问题,将陆续发表文章。欢迎来稿,深入进行经济法的理论研究,共同为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法制而努力。  相似文献   

15.
<正> 经过经济法学界十来年时间的讨论,凡主张经济法是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同志,在关于经济法概念和调整对象的问题上,逐渐形成了三种相分歧的主要观点,即:“经济管理关系”论、“经济管理关系和经济协作关系”论、“经济管理关系和与经济管理关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的概念包括双重含义,一是指作为法律部门的法律规范,二是指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研究经济法学体系是在经济立法和经济法规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我国经济法学是门新兴的法律科学,许多基本理论问题长期处在争鸣,探讨中;经济法兴起初期,又大多集中于经济调整对象的研究,而对法的体系探讨就显得比较薄弱。对法的体系研究又以经济的“纵横统一”论为基础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类:分总则和分则两大部门;有的分引言、总论、附论、分论等几部分;有的以部门法分类,按章节排;有的为了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如同在其他国家一样,国际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国际经济法学也是一门新兴的法学分支学科。直至1983年,在日本权威法学辞典《新版·新法律学辞典》(我妻荣主编,有斐阁版)中,还没有关于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学的条目与解释。两年后即1985年出版的另一本权威法学辞典《国民法律百科大辞典》(伊藤正已主编,行政出版社版)与此相同,仍没有相应的条目与解释。当然,这并不是说国际经济法研究在日本不受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代著名经济法学家刘隆亨教授著《经济法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于2005年8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经济法学专著问世25年来先后修订6次,业已进入我国精品教材之列。该书主要特点如下:首先,辩证地论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以及依附其上的经济法制建设成就和法学研究的升华过程。《概论》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哲学观点精析了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抚下经济法学的产生和发展。他认为,“我国经济法是经济改革、发展、建设与民主法制改革、发展、建设,以及科技进步和繁荣的产物”。从发展观上看,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转轨…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价值初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济法价值初论鲁篱经济法价值,是指经济法所构筑的法律秩序的目标及其调整的法律活动所应当遵循的基本方向和原则。具体而言,析论经济法价值对我国经济法的理论构建和实务运作具有如下功效。首先,这是经济法调整对象理论研究的逻辑结果和必然延伸。在经济法学体系的构...  相似文献   

20.
刘漤 《政法学刊》2002,19(4):65-67
经济法学是一门新兴的法学学科。但对经济法的理论研究却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法制的建设,经济立法的实践给整个法学界提出了新的课题,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的重要讲话和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的经济法制建设和经济法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