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组织的建设与创新。要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特征出发,把握组织建设与创新的基本原则,研究并解决组织建设与创新中的一些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围绕中心,发挥优势,奋发进取,不断提升组织工作水平,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3.
如何发挥党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大任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不断强化措施,创新载体,丰富内涵,切实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为此,要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到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着力推进领导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与发展非政府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政府组织是指非政府的、非营利的、带有志愿性的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社会中介组织。它能督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推动国际合作和民间交流,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政府应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指导与管理,使其健康、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社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青年和青年组织不但不能例外,而且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青年是承前启后的桥梁,是促进社会发展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组织则是由有一定年龄规定的,具有共同信念或利益的青年人组成的,在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按照自愿原则结合起来并遵从一定规章制度的,具有层级结构和角色分配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青年组织在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可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理解。  相似文献   

7.
组织部门要自觉服务大局,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来谋划组织工作,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来推进组织工作,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效来检验组织工作。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呈现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特征。和谐社会表现为社会结构层面各种关系的协调,社会组织在各种关系的整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整合作用,将会积极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村非政府组织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非政府组织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农村具有积极作用。针对农村非政府组织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法律地位不明确、内部管理不规范、组织化程度低、非政府组织的行政色彩较浓等,应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规范农村非政府组织管理,加强农村非政府组织的自我建设;理顺农村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社会的关系;完善和强化多元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0.
和谐思想及和谐社会的治国理政理念存在于古今中外的历史典籍中.中国共产党吸收人类历史上和谐社会的优秀文明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和谐社会的界定,和谐社会的实质是利益关系和谐,利益关系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就是权利关系,因而和谐社会与法治存在极其密切的关系,可以而且应该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来构建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部署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方针政策,这些政策可以而且应该从法治建设的角度,如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财政立法、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进一步改革促进司法公正、加强基层调解等几个方面来落实.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基于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要求而作出的科学抉择。和谐社会的内核是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具有基础性的指导意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原理,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哲学思想之一。在当代学者的视域中,和谐社会思想最少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法治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和谐。在当代中国,不和谐因素在三方面都有所凸显。要构建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也有赖于上述三因子的联动,且主要在于政府的作为。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陈蓉 《实事求是》2004,(6):12-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这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 ,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妥善协调各方面关系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健全工作机制 ,维护社会稳定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14.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型民主形态,有利于公民利益表达、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促进公共治理。发展协商民主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和完善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建设,发展基层民主,完善社会自治,重塑行政文化,培育政府协商精神,加强公民教育和增强公民的主体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5.
民间信仰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信仰,实际上是一个在宗教学、民俗学、人类学等领域游动的概念.中国民间信仰是民族文化特别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信奉的忠孝节义、和睦助人、积德行善、善恶报应、安分守己、平安幸福的人文道德理念,不仅滋补和丰富了中华伦理文化的内涵,而且也为民间社会的整齐风俗、和谐生活与平民百姓的修身养性、安身立命提供了实践智慧和意义关怀.因此,加强民间信仰的管理,需要通过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语法转换,使其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文化资源,引导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相适应,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重要的文化工程.  相似文献   

16.
徐鸿武 《新视野》2006,4(4):8-9
人民共和国是国家的最高形式,共和国一词源于古希腊城邦共和国,在资本主义社会成为普遍的国家形式,社会主义赋予人民共和国以崭新的真实性内容。研究人民共和国的理念特征、伦理特征、制度特征、治理特征,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俗文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建中 《新视野》2005,(5):59-6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完善的法规和制度,还应该利用传统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作为人类文化意识形态结构中最底层的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流动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协调机制。和谐的社会流动必须是均衡有序的,坚持规则的普适与公正,并体现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支持。当前我国社会流动机制中仍然存在诸多不利于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如在数量上的失衡与无序、上升性流动机会的相对不足,自致性规划的普适性受限、对弱势群体流动保障欠缺等。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与社会管理机制、促进和谐的社会流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社会流动机制时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协调功能。和谐的社会流动必须是均衡与有序的,并坚持规则 的普适与公正,体现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支持。当前我国社会流动还存在着诸多不利于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 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与社会管理机制,促进和谐的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20.
何颖 《新视野》2006,(4):43-45
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现代政府的公共行政精神表征着公平与正义、理性与法制、伦理与责任。政府的公共行政精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体现在:政府行政要构建符合中国现实的政府理念,即民主行政的理念、法制行政的理念、责任行政的理念,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政府要公平施政,维护社会公平是政府的基本职责,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政府要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利益整合与组织整合,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