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彤 《理论导刊》2001,(2):11-12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构想,其中债转股是国家为解决国有企业所欠银行的巨额不良债权,企业沉重债务负担而推出的一项政策,它是继“拨改贷”后我国投融资体制的又一重大改革。债权转股权不仅可以使部分国有企业减轻债务、剥离国有商业银行部分不良资产,也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化解金融风险的战略性举措。    债转股,是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投资主体,将商业银行原有的不良资产转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原来的银行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持股关系,还本付息转为股权…  相似文献   

2.
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副教育长、副教授郑晓幸党的十四届三中会全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框架。这个框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梁柱和支点,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相似文献   

3.
一、国有企业机制转换中的债务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1995年改革的重点。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企业应该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而要达到这个要求,国有企业必须进行一系列改革。在企业产权制度和组织形式的改革中,新旧体制的碰撞,法律的滞后,必然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对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一些新的冲击,各种错综复杂的深层矛盾将暴露出来。过…  相似文献   

4.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重申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然而如何认识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直是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广泛探讨的问题。近日,本刊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吴敬琏教授。记者:吴老,您对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发表了许多有见地的文章。能否请您谈谈怎样看待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吴教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在企业改革方面有重大突破,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问题在于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现代企业制度就是现…  相似文献   

5.
如何认识当前企业改革的难点袁宝华今年以来,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正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企业界和经济理论界的同志都认为:国有企业沉重的债务负担、企业办社会的包袱,以及企业现行的领导体制和公司制原则的矛眉,正成为我国企业改革的主要难点...  相似文献   

6.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不断深化深圳经济特区改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深圳要办成区域性金融中心,金融业将成为特区第三产业的“龙头”。如何运用金融手段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这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而繁难的问题。一、减轻企业负债包袱的金融性思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个重要问题是解决企业包袱,否则,实现制度创新和配套改革就没有保障。但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我国目前企业债务大大超过自身能力,特别是国有企业负债沉重,严重地阻碍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进程。据有关资料,1994年对124万户工商企业资产清查,平均负债率达74.3%。…  相似文献   

7.
关于构建现代森工企业制度的思考吴镇良,吴铁军,贾全,陈俐苹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作为森工企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关系柳长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是有些人担心这样会削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导致国有企业私有化。应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呢?下面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有企业长期以来缺乏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和其它非国有制企业相比,背负了更重的经济包袱。其中债务负担、冗员负担以及离退休金支付负担是三大主要问题。本文将侧重从政府政策角度,就如何减轻国有企业负担问题发表一些意见,并以此与学术界同行讨论和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一、关于企业的债务负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使企业自己具有一定数量的资本金。可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情况却是,大多数企业不仅没有足够的资本金,而且还背负着大量不良债务。有经济学家断言,如果不尽快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现有…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如何走出困境,关键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在深层次上进行制度创新,二是在此基础上推进技术创新;只有把这两方面及其关系都解决好,国有企业才能真正走出困境。一、要在深层次上进行制度创新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明确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我国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国有企业中,现代企业制度仍未建立起来,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现在政府和企业仍未分开,政府的职能也没有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土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系统化、具体化,明确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国有企业改革在思路上所迈出的重大步伐。我们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这种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方式和运作机制,为推行社会保障制度指明了方向。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计划在未来的三年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就对上海市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一、社会保障:现代企业制度的呼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和热点。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既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条件,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运行的一个关键。概而言之,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为特征,以公司制组织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要求的新型企业制度。因此,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标志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它将有效地消除国有企业存在的许多弊端和矛盾,…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00,(11):45-45
许经撰文提出债权转股权是从剥离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开始的。1984年“拨改贷”以来积累的不良资产包袱,把国有商业银行压得喘不过气来。大量不良资产的剥离,使商业银行获得了难得的发展空间。与此相联系的,对国有企业来说,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代理银行债权人的角色,而成为持股人,还本付息的负担陡然减轻,也因此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小环境。  相似文献   

15.
著名经济学家、中央党校教授王珏谈———如何解决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三大难题刘荣荣自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之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即制度创新阶段。在这一阶段,如何使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确保改革开放目标顺利实现?著名经济学...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的沉重包袱杨文珠建立新的企业机制,对国有企业来说,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沉重的包袱问题。国有企业用不掉包袱,就谈不上彻底改革。目前,国有企业的包袱有:1、企业的冗员多,最低估计冗员占职工总数的1/3还多.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1993年国有企业的冗...  相似文献   

17.
关于建立现代企业领导体制的若干思考孙安平,李刚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在各项改革以至整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结构机制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融资结构和破产机制 ,中国国有企业融资结构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的所有者分别是政府和国有银行 ,当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时股权控制并不可能向债权控制顺利转移 ,破产机制并不能有效地约束国有企业经理。要实现国有企业有效的股权控制 ,使债务在约束国有企业经理时发挥充分的作用 ,债务人就必须不同于债权人 ,债务人必须对企业经营负责 ,债权人必须有激励去履行债务合同 ,而这些要求只有当企业和银行都民营化时才可能真正满足。  相似文献   

19.
关于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沈伟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深化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这一重大改革举措,为国有企业增进活力、快速发展创造了更...  相似文献   

20.
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国务院选择百家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在试点工作中,如何按照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探索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的新路子,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当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一个新的课题。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逐步完善企业领导制度,改进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