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顺安  王丰 《各界》2010,(4):16-19
如果蒋介石在崛起过程中,少了杜月笙,少了青帮、军统局,会是一副什么样的情景?蒋介石果真递过“红帖子”,拜在杜月笙的门下吗?杜月笙究竟为何事与蒋介石渐行渐远?为何大骂蒋介石拿他当“夜壶”?为什么1949年不愿跟随蒋介石父子到台湾?对于昔日被誉为‘‘上海皇帝”的杜月笙,其长孙杜顺安(其父即为杜月笙长子杜维藩)回忆他的祖父晚年种种,并解开几许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2.
许进 《各界》2010,(11):18-20
1948年,祖父许德珩在北京大学学生刊物上发表文章纪念五四运动。他在文章中写道:“今日的中国青年,当然要并且已经跨越五四前进一步。我们不要追赶时代,为时代遗弃,而要把握时代,创造时代。是这样,今日纪念五四,才成为有意义的。”回想当年,在国家危急关头,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大胆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  相似文献   

3.
冯容 《各界》2011,(4):16-18
2009年是祖父逝世90周年。河北省河间市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已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位于祖籍河间市西诗经村的祖父国葬墓部分修复重建,并于2009年举行公祭。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在经济上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文史领域也呈现出崭新局面,对诸多历史人物与历史问题的研究秉持客观态度,  相似文献   

4.
1902年12月24日,祖父顾毓琇(注:本文为顾毓琇之孙顾宜凡忆述)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世代书香之家。1915年,13岁的祖父被送往清华学校中等科(注:清华学堂于1912年改称清华学校,至1925年设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就读。  相似文献   

5.
李雷诗 《各界》2013,(7):31-33
记得小时候,我和姐姐每逢星期六都要去纽约市郊的里弗德尔的祖父家学中文。我家和祖父家仅隔几个街区,我们都是走路去。祖父家的草坪边有一个小警棚,昼夜有警察值班。我们经过那里,心想祖父一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否则为什么要派提着警棍带着枪的警官守卫呢?  相似文献   

6.
封五昌 《各界》2013,(3):29-32
我国著名戏剧活动家、教育家、导演、剧作家封至模先生(1893-1974)是我的叔祖父,因排行第六,故我管他叫“六爷”(以下简称“先生”)。  相似文献   

7.
金振林 《各界》2014,(8):25-29
黄维(1904.2.28~1989.3.20),号悟我,蒋介石为其改号培我。江西贵溪盛源乡人,黄埔军校第…期毕业学生,淮海战役时任十二兵团司令。1948年12月15日,44岁的黄维在双堆集突围被俘,当了27年囚徒。1975年3月,作为最后一批战犯被特赦时,已满71岁。 1987年夏季,黄维随全国政协休假团到湖南衡阳休假,笔者与他相处半月之久,他破例敞开心扉,与笔者畅谈许多鲜为人知的心里话。一年半后,赴台湾前夕,不幸心脏病突发,驾鹤西去。他的谈话,可视为暮年心迹的真实表露,故记述于此。  相似文献   

8.
胡平 《团结》2005,(2):34-37
每当回忆起抗日战争中一个个重要的战役,人们就不能不联想起郑洞国这个名字。这位少年时代从湘西大山中奋斗出来的爱国军人.大革命时期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聆听过孙中山先生的亲切教诲,经历过东征、北伐战争的洗礼。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他率先与日本侵略者血战.成为最早投身于对日作战的国民党抗日将领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中,  相似文献   

9.
苏智良 《各界》2010,(12):75-78
抗战胜利后,尽管杜月笮与蒋介石已有过节与矛盾,但双方基本上井水不犯河水,表面上客客气气:在公开场合,杜月笙对蒋的政策均表示拥护,表态积极,捐款踊跃。但到1948年秋天,杜月笙与蒋家父子形成了正面冲突,发动攻击的,正是如日中天的蒋经剧。  相似文献   

10.
胡为善  李菁 《各界》2011,(7):16-19
毕业于黄埔一期的胡宗南,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军事将领之一。到1947年指挥进攻占领延安时,胡宗南已成为手握几十万重兵、指挥几个兵团的二级上将与名震一时的“西北王”。而在国共几十年的争斗中,胡宗南也成为与中共交手最多的一个对手。随着国民政府的冰山崩塌,他也迅速从顶峰上跌落下来,从陕北一直退到西昌,几十万军队土崩瓦解,最终成了...  相似文献   

11.
陆昕系训诂学家陆宗达之孙。陆宗达,一生精研训诂,考证名物,是章太炎、黄侃“章黄”学派的重要继承人;又喜交游、爱美食、嗜烟酒,性情浪漫,兴趣广泛。在本文中,陆昕以祖父陆宗达为中心,描写了陆宗达与章太炎、钱玄同、黄侃、胡适等文化名流的交往,文采风流,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2.
张学良将军曾有两个卫队营,即卫队第一营和卫队第二营。我原是张学良将军卫队第一营上校营长,当年曾在临潼华清池负责过蒋介石的警卫工作。1936年12月12日,我在张学良将军的直接指挥下,作为“捉蒋”现场指挥官和亲历者,执行了华清池“捉蒋”任务。  相似文献   

13.
许正 《各界》2012,(11)
1949年,中国的命运走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关口。在统治地位即将不保的压力下,蒋介石开始着手实施早已筹谋好的行动:他密令立即将国民党“中央银行”上海金库里的黄金秘密抢运台湾。就这样,从1948年12月起到1949年5月,数百万两黄金被运出中国大陆。国民党政府究竟从上海运走了多少黄金到台湾?这些运台黄金、银元及外汇后来究竟做什么用?时至今日,谜底才终于被揭开。  相似文献   

14.
曹雄 《各界》2010,(3):25-26
从1927年主政,到1949年离开大陆,蜗居海岛。蒋介石22年间,更换了许多侍从秘书和侍从副官。除了少数人获罪外,大多数人以此为晋升之阶。地位显贵者如陈布雷、邵力子、俞济时、钱大钧。但不贪恋富贵荣华,以年少新进,淡于名利,激流勇退者,仅有一人。他就是我的大舅父刘持生先生。  相似文献   

15.
远江 《各界》2014,(4):37-38
1948年11月,当平津渐为孤城时,蒋介石已然看到了北平失陷的结局。在搜罗故宫的古董字画和国库的金银珠宝的同时,也开始了争取知名文化人士的“抢救学人”计划。当时负责这项计划的是傅斯年与朱家骅,具体执行人则是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只是,位列“抢救计划”“第一人”的到底是谁呢?  相似文献   

16.
钱丹  吴红梅 《各界》2013,(11):38-39
一 1948年9月,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败局已定。9月下旬某日,南京中央日报、朝报等报刊登出一则并不很引人注意的消息称“中央监察委员蔡孝义女士交呈重要提案,弹劾李宗仁副总统种种罔顾党纪国法,营私舞弊情状……”  相似文献   

17.
霞飞 《各界》2011,(7):6-11
张国焘是1897年出生的。他投靠国民党后,于1948年随国民党到台湾时,已经51岁了。从此时起,到1979年他82岁去世时止,是张国焘的最后31年。这31年中,张国焘一直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期间,他曾有过多次选择。最后,他凭自己的意志所作出的选择,决定了其凄惨命运的归宿。  相似文献   

18.
程永江 《各界》2010,(12):10-11
初入梨园 在旗的管祖母叫“太太”,她老人家姓托氏。我祖父荣福公原居德胜门内正黄旗界后海南沿的小翔凤胡同官房,原配王氏早故未遗子女,我祖母是续弦,生下十一位子女,仅存四子,父亲行四,旗名承麟。祖父绰号“荣胖子”,40岁时突患暴病逝世,遗下祖母带着四个孤儿靠官府少许钱粮生活。  相似文献   

19.
从1948年4月21日入狱到9月30日就义,干孝和在狱中共写下50封家书,平均两三天就要写下一封,他的亲人对他在狱中的苦难生活很担心,他用这些书信劝慰他们,让他们不要担心,继续好好生活。  相似文献   

20.
王樟松  汪文忠 《各界》2014,(11):24-26
上海保卫战,即1937年8月13日爆发的淞沪抗战,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我军总伤亡人数达30余万人,上海保卫战中有许许多多誓死卫国的英雄,王樟松就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