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3年2月7日,欧盟委员会颁布了《欧盟网络安全战略:公开、可靠和安全的网络空间》①,这是欧盟在该领域的首个政策性文件。当今世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虚拟空间的影响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该文件的出台阐明了欧盟对于网络安全问题的立场及措施,反映了欧盟在互联网发展领域的雄心壮志,对欧盟各国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具有互利共赢性、均衡普惠性,沿线各国如能摒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携起手来共同应对网络恐怖主义、网络霸权等,必将有效维护沿线网络安全。但是沿线各国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时也面临西方大国的掣肘、意识形态各异等挑战。为此,本文提出了建立沿线网络空间共治权利及相关国际法准则、形成沿线网络空间共同利用的体制机制、补齐沿线网络技术和产业发展短板等构建沿线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基于全球治理的视角,“多利益相关方”契合了互联网治理的特征和趋势,是当前全球治理的大势所趋.“多利益相关方”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而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治理路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根据议题的不同,它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各利益相关方依据其行为体特性,发挥不同的作用;“多边主义”作为一种具体的实践形式,与现有的“多利益相关方”实践并不存在对立,而是一种相互补充.我们应理性和客观地看待“多利益相关方”,避免将其简单归类于美国模式,既看到它在普遍意义上积极的一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它在实践中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甚至是看似对立的模式,遵循国家利益做出灵活应对.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是科技革命的产物,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美国把"网络空间"视为与陆、海、空、太空平行的"第五领域",中美作为"崛起国"与"霸权国"之间的斗争与合作也在这个虚拟空间里展开。从奥巴马推出的网络安全新政及连任后的国情咨  相似文献   

5.
美国“网络自由”战略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操控国际互联网的政治传播,近期美国政府制定并加紧推行一整套“网络自由”战略。该战略包含理念输出、资金支持、技术研发和组织运作等几个方面。究其实质,美国“网络自由”战略是信息时代美国家利益在互联网上的延伸,是美式“民主”、“人权”和美国霸权主义在虚拟世界的扩张和体现。认清美国“网络自由”战略对世界和中国的负面影响及其“网络自由”主张的虚伪性和危害性,加强对互联网和虚拟社会的管理,具有战略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相比于传统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互联网攻势令人关注,在借助社交网站功能、依托网络支付、发布网络影音与电子刊物等方面都有较大创新.“伊斯兰国”结合现代人的碎片式阅读节奏与快节奏生活习惯,以鲜明的标题和简单的语言通过网络招募成员,成为中东地区极端组织的网络效仿对象,成为危及中东国家与域外国家安全的重大因素.基于互联网的扩散性,“伊斯兰国”的网络攻势呈现出新的演变趋势,其灵活性与隐匿性增强,加大了国际社会对其防范和打击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美国自1979年提出航行自由计划以来,始终以此为指针,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对其认定的他国过度的海洋主张发起挑战。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这一计划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即行动频率上升,行动区域集中于南海,行动目标主要指向中国,行动方式由单枪匹马向裹挟盟友转变,美国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计划正在使南海军事化。美国在南海实施航行自由计划的实质,在于维护其在南海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霸权,并以此遏制中国。对美国可能常态化的军事巡航,中国须做好主动应对的准备,以战略性思维对国际法进行解读,为自身政策提供法理依据;同时以重在开展海洋合作的海洋命运共同体认知对冲以军事宣示为主的航行自由计划认知;提供有关航行自由的公共产品,赢得其他国家的信任。  相似文献   

8.
自1995年,美国通过政府声明、官方讲话、政府文件等方式凸显"南海航行自由"问题,并使之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自2009年,美国将"南海航行自由"框定为国家利益,通过媒体歪曲中国"破坏""南海航行自由",力促公众对"南海航行自由"的威胁达成共同认知。2015年9月,美国在《2016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特别增加"1263号南海行动"章节,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干预南海问题的具体内容,随后针对中国在南海进行频繁的"航行自由"行动。美国对"南海航行自由"规范的扩散采取自上而下的"教化"模式,是美国的霸权主导以及对本国和它国国内制度的利用与操控。美国的这种自上而下单向的规范扩散忽视了规范传播的复杂过程以及规范本身的变动性,忽视了可能导致出现新规范的因素。对此,中国可以借助"东盟+"南海区域间机制,与东盟共同努力切实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并付诸具体行动,通过双向规范扩散最终促进"南海航行自由"新规范的诞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亚太地区战略环境的深刻变化,印度和美国的防务关系在“印太战略”和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等机制的作用下不断升温。然而,新德里对华盛顿的“海洋航行自由”行动的态度颇为微妙:一方面,印度在成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时对部分条款提出了保留性要求,对美国在印度近海实施的“航行自由”宣示活动感到不满;另一方面,在中印边界争端和南海局势复杂化的背景下,印度在国际场合多次提及尊重南海“航行自由”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重要性,对美国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动以“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为名,表达了口头支持,并通过同日本及东盟国家的海洋安全合作增强印度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但避免直接参与美国在南海的“航行自由”巡航活动以防过度刺激中国。印度对于美国军舰在印度洋和南海不同水域“航行自由”活动的认知差异及其应对措施体现了鲜明的实用性和利己性,特别是以维护“海洋航行自由”为幌子介入南海事务,加剧了中国周边外交局势的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10.
美国"棱镜门"所曝光的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让人震惊——从"棱镜"到"梯阵"等系列窃听项目,标志着美国对整个世界的监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棱镜门"背后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隐私保护问题,也是美国反恐、霸权政策中自由与安全分裂的问题,更是美国不断将网络信息问题"安全化",进而"军事化"的问题。这意味着,网络信息领域将成为新世纪争夺最重要、最激烈的领域。其中,窃听与反窃听、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将持续且激化,这将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严重隐患。解决网络信息安全的出路在于从个体层面应立法加强隐私、信息的保护;国际层面则应增强信任与合作,及在网络信息领域"去安全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以互联网技术和Web2.0技术为平台的网络媒体迅速崛起,影响和改变着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认识到网络媒体所蕴藏的巨大能量,世界各国的外交部门都在积极作出调整,试图抓住信息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实现突破,抢得先机。美国是互联网技术和Web2.0技术的发源地,美国务院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网络媒体开展电子外交的外交部门之一。2002年,美国务院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