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穆易 《各界》2011,(4):1-1
在华君武人生及艺术成长的过程中,延安时期给了他许多滋养。这使他终身受益,也永难忘怀。  相似文献   

2.
苗妍 《学理论》2013,(12):208-209
在解放区的延安,孔厥有过一段生活经历,也创作了不少作品,他对陕北百姓生活的关注是细腻的,对陕北农民的生活是同情的。同时,他的一些创作也是附和了当时党对文艺工作者创作的要求,文艺深入到大众,歌颂工农兵,歌颂党,文学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都有所体现,他此时的创作主要体现在对陕北民间女性生活受压迫的揭露和对农民中的"英雄"的歌颂。孔厥在延安时期的功绩是不能与他后来的脱党相提并论的,肯定他在特定时期的成就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李兴濂 《各界》2014,(3):44-44
二千多年前的列御寇,也就是列子,战国时代的郑国人。他的一篇《愚公移山》,曾因是“老三篇”中的一篇,文化大革命期间,强制思想灌输,老三篇是必背课程,愚公移山的传播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人朗朗上口。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08,(4):57-57
蒋先云与资衷寒、陈赓并称“黄埔三杰”,其长处被人概括为“蒋先云的笔”,他创造了黄埔一项奇迹般的纪录:从入学到毕业,他囊括了所有科目考试的冠军,被廖仲恺视为“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40年代末,国民党精锐部队尽丧,南京政府大厦将倾,蒋介石被迫下野,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李宗仁上任后,就与亲密战友白崇禧达成共识:与中共谈判,以求早日结束内战。为探测中共的态度与条件,他们安排刘仲容作为密使北上。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的著名史学家,围绕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之间的博弈及其后续影响等问题,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展开热烈的讨论:一、蒋介石到台湾后反思失掉大陆的重要原因;二、国共为什么错失本可以和解的机会;三、国民党是否真正统治过大陆;四、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性格对战局的影响;五、共产党的成功得益于土改,还是得益于其强大的"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7.
乔建忠 《党政论坛》2011,(15):10-12
井冈山斗争时期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构成了牢不可破的“井冈山情结”。这种情结是人类文明中最丰富、最生动、最纯洁和最为高尚的一种心理感情,它的审美价值远比人类其他诸如恋人间、家人间、亲友间的情感更为珍贵。因为这种隋感是在枪林弹雨中升华,是在炮火硝烟中净化,是在生命与鲜血的交融中进入凝重悲壮、和谐统一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陈蔚 《学理论》2010,(29):115-116
从历史角度,分三个阶段就蒋介石宗教信仰的转变展开论述,即单纯信仰佛教阶段、基督教信仰与佛教信仰并存阶段和虔诚的基督徒阶段。以较多史料为依据,阐述了蒋介石宗教信仰的转变过程,探讨了其宗教信仰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许陈静 《各界》2010,(10):85-87
蒋介石的情史堪称丰富多彩。他的第一任妻子是毛福梅,后有侧室姚冶诚、陈洁如,但最终情定宋美龄。从他和4个妻妾之间的书信往来,外人可以窥见他感情世界的诸多隐秘。  相似文献   

10.
邢建榕 《各界》2010,(11):72-76
犟脾气 早年与张奚若同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的金岳霖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说道:“张奚若这个人,王蒂(周培源夫人)曾说过:‘完全是四方的,我同意这个说法。’四方形的角很尖,碰上了角,当然是很不好受的。可是,这个四方形的四边是非常之广泛,又非常之和蔼可亲的。同时,他既是一个外洋留学生,又是一个保存了中国风格的学者。”  相似文献   

11.
王晓娟 《学理论》2012,(35):213-214
西安事变前后中共依据事态发展对蒋介石政策不断调整变化,从事变爆发前的反蒋抗日、逼蒋抗日的政策,到西安事变爆发之初的审蒋、除蒋方针的制定,再到事变后期为和平解决事变有条件释蒋政策的出台,经历了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局部到全局的演变过程,最终做出理性的选择,促进事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2.
广艳辉 《各界》2010,(3):79-82
王玉瓒先生早年从戎,是张学良将军的得力部下,历任排长、连长、少校副官、中校副官、上校参事、上校营长、团长、副旅长等职。在其任东北军警卫队第一营营长期间,曾两次担负蒋介石在西安华清池行辕的警卫任务。1936年12月12日,他奉张学良之命率部捉蒋,打响了西安事变的第一枪,活捉了蒋介石,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的抗战做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从抗战结束时世界五大强国之一变成了仓惶逃离大陆的“国际弃儿”,南京国民政府经历了一个从辉煌到没落的全过程。从这个过程中不难发现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是失败的外交。其外交失败的原因包括政府统治的独裁腐败和治理机能的不断弱化,外交政策的频频失误,高估了自身的外交实力和冷战的国际环境对其影响等。研究这些原因对当今新中国的外交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23)
蒋介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态度是由早年时期接受的中国传统教育奠定的基础,青年时期留日经历是促因,而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侵略形势的加剧,是蒋介石坚持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接现实原因。蒋介石并非只是一味地固守传统,而是尝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开发出与西方接轨的现代思想。蒋介石重振传统的努力,带有现实逼迫的无奈性和浓厚的政治功利性。在他身上经常可以看到"保守"与"激进"、"守旧"与"革新"的相悖并存。  相似文献   

15.
王志屏  梧槐 《各界》2011,(4):10-12
2005年10月,在郑州张庄村一个农家小院里,当年杨虎城卫士队副班长、现已91岁高龄的王志屏老人,首次披露了在“西安事变”中他看守蒋介石的经历。这篇文章为“西安事变”的研究,又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6.
沈醉曾经说:“这个人(指王亚樵)的行动的确使蒋介石感到害怕。那个时候连蒋介石、戴笠都怕的人,是值得写入历史的。”  相似文献   

17.
马庆楠 《学理论》2015,(2):136-137
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通过近年来史学界研究发现:抗日战争时期的蒋介石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实行全面独裁统治的同时,出于抗战以及稳定其统治的需要,暂时放弃了长期坚持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开始寻求并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但到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他又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片面抗战路线。  相似文献   

18.
关于拒绝许可著作权,欧美法院在判定其不构成垄断时主要考虑的是著作权法对于著作权人利益的保护,在判定其构成垄断时主要考虑的是著作权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欧洲运用必要设施原则要比美国更多一些.我国反垄断法及相关规章征求意见稿中并没有明确提到著作权,但是借鉴欧美相关立法和司法的经验,可以认为相关条文是适于应用到著作权领域的,对于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著作权人非正当行使著作权而拒绝许可著作权的行为应适用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19.
彭程 《党政论坛》2010,(2):36-36
应该怎样描述一个人同一种巨大的存在的关联?那种血脉相连骨肉相牵,那种哀乐共享悲喜同在,那种命运的休戚与共,如何表达.才能够准确、生动、形象,才能够刻骨铭心永难忘怀?  相似文献   

20.
李勇 《党政论坛》2012,(8):23-23
有关报刊上刊有关于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文史稿。事实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根据笔者对当年随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当事人的采访,得出结论是:根本没有这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