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犯罪现场重建理论和实践中,研究的焦点一般都集中在犯罪现场物质痕迹的发现、提取、分析、检验和鉴定而忽略了现场重建中大量存在的心理痕迹。本文比较详细的论述了心理痕迹在犯罪现场重建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犯罪现场是犯罪信息的载体,包括隐含犯罪信息的心理痕迹,这些信息反映了犯罪人在作案时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点及犯罪动机和目的~([1])。侦技人员除了重视物质痕迹的发现和提取外,也应重视对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1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概述1.1心理痕迹的概念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外显出来、通过犯罪行  相似文献   

3.
犯罪现场物质痕迹中隐含着相应的心理痕迹,它是犯罪行为人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事物发展联系内在逻辑的充分体现,也是现实的一种客观存在。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动态分析虽然不能直接起到证据作用,但通过它可以帮助我们刻画犯罪分子的个人特点,确定案件性质,判明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对犯罪心理痕迹的动态分析应立足于客观的反应现场物质痕迹原则,使心理痕迹动态分析的结果与客观物质痕迹起到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与分析操作性研究心理痕迹是相对于物质痕迹而言。是指犯罪嫌疑人在犯罪现场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外显出来的某些带有犯罪意向的、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点通过犯罪行为间接地反映在犯罪现场遗留痕迹之中。本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心理痕迹与分析作为一种现代刑事技术和方法在国外兴起,并行之有效地在侦查破案中得到应用和推广。例如,美国犯罪侦查学家道格拉斯·莫尔,在侦破暴力杀人案方面已成功地进行了操作性应用。他认为对犯罪  相似文献   

5.
一 犯罪痕迹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一切变化现象。按照痕迹的存在形态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有形的形象痕迹,主要是指遗留在犯罪现场的物质痕迹;另一类是无形的意识痕迹,即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印象痕迹,有人称之为感知痕迹;再一类是通过现场各种变化现象所反映出来能表征犯罪人心理现象的心理痕迹。 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在犯罪现场上能直接或间接反映犯罪心理活动的一切现象。这种痕迹能反映犯罪分子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犯罪现场,犯罪心理痕迹同物质痕迹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现场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犯罪心理痕迹比物质痕迹的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物质痕迹主要作为法庭证据使用,而犯罪心理痕迹对分析案情、刻画罪犯、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犯罪心理痕迹与物质痕迹不同,  相似文献   

7.
犯罪心理现场勘查的两种应用 犯罪现场包括物质现场和心理现场。现场勘查中的心理现场分析。是指对现场的物质痕迹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加以整理,尽量复现每一现场痕迹产生时的心理状态,刻画出作案人的心理面貌,从而为判断和识别犯罪分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蔡晓东 《刑事技术》2003,(Z1):62-63
近年来心理测试在公安工作中的运用越来越多,但由于心理测试的运用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在理论上还不是很成熟,我在心理测试工作中有一点体会,本文讨论一下犯罪现场信息在心理测试中的重要作用和运用。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和遗留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一切场所。犯罪现场是获取犯罪信息及搜集物证的“宝库”,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结果必然会使犯罪现场上的客观事物发生各种变化,这些变化是研究犯罪现场的关键。犯罪现场信息是从犯罪现场提取的相关痕迹、物证及通过现场走访和现场分析获取的犯罪资料。犯罪现场信息…  相似文献   

9.
林丽 《法制与社会》2013,(21):125-127
近年来,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受到了侦查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其基本概念和内涵着手,分析其特征,进而讨论应当如何在现场勘查中运用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以提高侦查效率。  相似文献   

10.
心理痕迹属于广义痕迹的一种。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在心理上留下的印象或迹象。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主观能动反映,具有客观存在性,同时又有表现形式上的依附性,通过犯罪行为间接地反映在犯罪现场遗留痕迹当中。如果我们在心理测试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开发犯罪心理痕迹,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地编制测试问题,正确地分析测试结果,从而减小测试误差。1犯罪心理痕迹的特征(1)犯罪心理痕迹的客观性。犯罪人的心理活动是内在的、隐蔽的,而犯罪行为及其所造成的结果是外在的、暴露的,犯罪行为必然破坏和改变客观物质形态,…  相似文献   

11.
犯罪现场是指犯罪行为实施后,引起受害人、客体物发生变化的统—体。犯罪行为、犯罪工具造成特定的物质变化(被害对象直接发生变化,现场客体物表面发生变化.现场客体物增加或减少的变化,现场客体物位置和组合形态发生变化).产生相应的遗留痕迹(形象痕迹、印象痕迹、心理痕迹、电磁痕迹),痕迹与行为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据不完全统计,犯罪现场遗留的各种痕迹,约有百分之三十被一些物质覆盖。探讨无损剥离覆盖痕迹物质的有效方法,展示痕迹原貌特征,解读更多现场信息,是我们刑事技术人员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多年现场勘查经验和典型案例,参照痕迹形成三要素和相关的人为自然因素,就常见覆  相似文献   

13.
每一个犯罪现场都是作案人的犯罪“作品”,作案人遗留在现场的物证特征和特定场景,是其犯罪心理的“外显”。因此,犯罪现场及其包括的实物型痕迹,是犯罪心理痕迹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4.
贾永生 《政法学刊》2010,27(3):48-54
犯罪现场层次是犯罪现场存在表现及其被侦查人员认知的程度。犯罪现场是由犯罪时间、犯罪空间、犯罪嫌疑人条件、犯罪痕迹物证、犯罪活动过程、犯罪心理、犯罪证据等各种层次构成的复合体。研究犯罪现场层次论也是研究犯罪现场构成要素的存在及其在不同层面的联系。犯罪现场层次也是研究和揭示犯罪现场存在的一种认知。研究犯罪现场层次问题,也可以使我们对犯罪现场状况及其勘查工作质量给以程度判定。  相似文献   

15.
心理痕迹蕴藏在整个犯罪现场之中。充分发掘和利用现场心理痕迹,通过现场整体态势和细节特征所反映出的反常性、心理惯性、特异性,揭示作案人的真实动机、规律特点以及与被害人的关系,为侦查准确判断案件性质、串并案件和划定侦查方向及范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实施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在犯罪现场的外化表现。所以,犯罪现场上的犯罪痕迹都储藏着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特点。挖掘、分折、利用犯罪心理痕迹是我们开展侦查破案的主要途径和必然选择。在犯罪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作案手段越来越狡诈的今天,传统形象痕迹现场采获率越来越低,命案更是如此。犯罪人在实施杀人犯罪  相似文献   

17.
犯罪现场信息在刑事侦查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现场信息是指犯罪分子在现场留下的各种痕迹物证,以及通过这些痕迹物证和现场客观事物变化等外在表现,进行逻辑推理所获得的一种理性认识的总和。犯罪现场重建分析技术是以现场勘查获得的犯罪现场信息为基础,对犯罪客观过程进行的整体构建。在刑事侦查中,充分发掘和利用犯罪现场信息,提高对犯罪现场分析水平,对提高刑事案件侦破效率,有效地打击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客观存在的犯罪现场之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犯罪痕迹物证,蕴藏着诸多的犯罪信息,是侦查破案工作的依据,绝大多数的刑事案件侦查工作都是从现场勘查开始的。因此,重视和立足于现场勘查,在勘查中拓宽思路,寻找突破口,对于及时破案和提高侦查破案水平非常重要。细致勘验现场,注意发现和提取痕迹物证犯罪嫌疑人只要进出现场,就有可能留下足迹(鞋印);就有可能将现场之外的物质带入现场,或将现场内的物质带出现场。他们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免不了要留下不同的痕迹物证,如指纹、工具痕迹、作案工具等。这些痕迹物证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由于客体的条  相似文献   

19.
怎样运用心理痕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和犯罪前后的心理活动。自身的行为习惯结果间接地反映在犯罪现场物质痕迹或被害人、事主和知情者记忆之中的某些带有固定的、一致性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它是一种抽象的注意对象,在现场勘查中,既不能直接观察,也不能提取,而是现场诸物证之间关系的反映,是留在被害人、事主和知情者记忆中的心理踪迹。因为,犯罪个性心理特征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犯罪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他所从事的职业,所受的文化教育程度,内在的需要,行为动机,情绪情感体验特点等都会综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嘉兴市公安局为了适应治安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侦查破案对策,刑侦支队刑事犯罪信息、刑事技术等部门在强化犯罪信息传递与利用,提高打击流窜犯罪效能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强化犯罪现场信息工作,为系列案件侦破提供线索侦查破案的线索主要来源于犯罪现场信息。犯罪现场信息不仅包括手印、足迹、工具痕迹等形象物证,还包括依附在上述痕迹物证当中的犯罪心理、实施犯罪过程、作案熟练程度、特殊作案手段、作案人数等犯罪信息内容。刑侦支队明确要求基层情报信息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搜集上述犯罪现场信息,并快速汇总、整理并上报。刑侦支队的信息、技术等部门可通过公安信息网不间断地浏览各地上报的犯罪现场信息,及时捕获流窜作案信息,为领导决策和各地的设卡、守候、清查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998年10月下旬,嘉兴市平湖、嘉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