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试论袭警案件及其防范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目前严重的袭警案件情况,文章归纳了袭警案件的种类与特点,进一步分析了袭警案件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有效防范袭警案件发生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万人拯救死刑犯内幕据报载,2004年以来陕西省共发生暴力袭警案件403起,有519名民警不同程度受伤;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2004年全国共1.8万名民警遭暴力袭击,其中337名牺牲。一时间传媒争相议论,于是便有了学者专家提出增设“袭警罪”,于是便又有了应否增设袭警罪之争论。对此笔者颇有感言。笔者无意于讨论“袭警罪”的增设有无必要,窃以为这是大方之家做的事。从目前来看,中国的法可谓真的不少,任何一部门任何一领域都有许多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蔚为壮观。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无疑在中国法制建设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就像中国上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3.
张帅  智世勇  孔萍 《法制与社会》2011,(32):181-182
近年来,暴力袭警案件发生原因的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制度和警察自身的原因。本文认为应通过完善社会管理,加强立法保障和法制宣传,提高民警执法水平和自身防护能力等方面入手,来有效预防和减少暴力袭警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狱内袭警案件不同于其他狱内案件,它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为了有效预防狱内袭警案件的发生,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防范重点,构建完整、科学、高效的防御系统,必须增强管理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坚持依法治监、公正文明执法,以营造一个公平竞争、健康向上的改造环境,让罪犯在希望中改造。  相似文献   

5.
暴力袭警案件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袭警现象频发、社会治安严峻,应从社会治安、执法现状、立法概况、自身素质、心理防范等方面分析暴力袭警的深层次原因,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遏制暴力袭警案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水木 《政府法制》2006,(18):4-6
在国外或港台地区拍摄的警匪片中,警察在执行公务时,如果遇到暴力抗拒的行为,抗法者就会被以袭警的罪名得到制裁。而在我国,遇到类似的情形时,却没有相应的罪名来惩戒暴力抗法的人,以致袭警案件频发。袭警造成的社会危害正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是否在刑法中增设袭警罪成为专家学者们争论的热点。暴力袭警屡屡发生2005年10月12日下午6时左右,陕西省西安市东郊高楼村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暴力袭警案:雁塔公安分局等驾坡派出所一辆出警车遭到十余名歹徒的围攻,警车一侧玻璃和后窗玻璃全被打碎,车内被扔进很多砖块。车上的一名警察和两名协助警员被…  相似文献   

7.
刘源 《法制与社会》2010,(30):263-265,273
从2005年以来,全国各地的暴力抗击公安执法人员的事件频频发生,尽管有关部门对此类事都已做出了及时有效的处理,可是从公安部通报的数据来看,此类袭警案件仍然是呈上升趋势。随着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浙江省副主委车晓端关于《在刑法修正案中增设"袭警罪"》这一议案的提出,警察的人身安全,袭警罪的增设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2002年6月16日11时40分,江西公安民警经过持续40个昼夜的艰苦奋战,不费一枪一弹、无一人伤亡,在江西省向塘火车站站台上成功将公安部A级通缉令通缉的江西南昌“2002·05.06”特大持枪杀人、抢劫、袭警抢枪案犯罪嫌疑人曾国平捕获,当场缴获已上膛的“七七”式手枪一支、子弹5发。至此,曾国平这一自1999年以来先后伙同他人持枪杀人、抢劫作案12起,共杀死7人,杀伤4人,恶贯满盈的严重暴力犯罪分子落入法网。 2002年5月6日21时40分,江西省南昌铁路局发生一起特大袭警抢枪杀人案。南昌铁路乘警大队值乘南昌至西安2201/2次列车的三警组组长邬釜凌在返回南昌后前往乘警大队退乘交枪途中,当行至南昌市二七南路铁路五村地下通道中段时突然遭到一名持刀歹徒袭击,身中数刀。歹徒抢走其随身携带的  相似文献   

9.
李连忠 《政法学刊》2005,22(1):69-70
近年来我国各地暴力袭警案件时有发生,综合分析这些已发生的暴力袭警案件,多数因公安民警在执行清查、盘查、检查和缉捕等警务活动中防范、控制不当而造成的。因此,在平时对公安民警进行的盘查战术演练中,应进一步增强基层民警临战意识,提高民警安全防范能力,坚决贯彻依法、合理、有效使用武器的指导思想,尽快加强和提高基层民警警务战术的实战能力,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事故。  相似文献   

10.
冯淑红 《法制与社会》2010,(1):79-79,85
近年来,各地袭警现象屡有发生,袭警行为愈演愈烈,袭警的社会危害性正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业内一些学者提出应该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增设“袭警罪”的想法,本文仅对设立“袭警罪”进行反驳,并就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袭警现象屡禁不止的现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目前,"袭警"类妨碍公务案件频发,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和执法机关权威。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处罚普遍较轻,将是否达到轻微伤作为入罪标准、将对民警的民事赔偿作为从轻处罚量刑情节等问题。出于保护公民权利自由的同时捍卫公安机关执法权威的考虑,针对袭警类案件的办理,寻求合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杰 《犯罪研究》2023,(6):29-40
袭警罪的适用存在泛化问题。立足袭警行为暴力分层,强化警察执法权威的尊严和正当,应对袭警罪适用总体持限缩态度。治安纠纷中,轻微袭警行为属于公民特定情境下的应激反应,刑法应当谨慎限制公民权利,慎重介入警民冲突;袭警罪处罚的对象,更多的是社会中下层普通民众,实施袭警行为往往缺乏违法性认识,对轻微袭警行为,可以以行政处罚替代刑事处罚的,应当尽量避免运用刑罚方式予以处置。遵循刑法宽容理念实现袭警罪的限缩适用,对袭警罪的法益应界定为“警察公务保护”的单一法益,对袭警行为的“暴力性”应予限缩解释,袭警罪的对象一般不包括辅警,袭警罪主观方面应当具有妨害警察执法的主观目的,袭警罪的处罚方式应当注意行刑衔接。办理袭警罪案件,应当以限缩为原则,加强具体情境把握,以实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罪犯暴力袭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各地监狱中陆续发生了一些罪犯暴力袭警的事件,这些事件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改造秩序,而且还直接威胁到监狱民警的人身安全。构建一个罪犯暴力袭警的防范体系,是夯实监管安全长效机制的客观要求,也是打造“平安监狱”的应有之义。本文从选取的三起事例入手,试就罪犯暴力袭警的原因及对策做一分析和研究,旨在抛砖引玉:一、事例分析:事例一:2006年2月,罪犯董某(浙江平阳人,故意伤害罪,2年刑期)因产品质量问题被生产组长指出,当生产组长用衣领拍打其头部时,该犯还手。民警将其带到教育室教育,该犯突然朝民警头部打了两拳,被其他民警及时…  相似文献   

14.
“宁夏灵武市百人暴力抗法案件11名嫌疑人被批捕”,这是6月14日《新华网》的报道。事件起因是借贷经济纠纷。报道说,在这起“百人暴力抗法”事件中,11名法警和2名公安民警遭到群殴,不同程度受伤,一辆警车被砸损。对这起“百人暴力抗法”案件,有关方面抽调公、检、法、司200多名工作人员参与处置。这个事情闹得有点大,我不是评论事件本身,而是对“暴力抗法”这种说法提出异议。“暴力袭警”、“暴力抗法”这样的词语见得不少,前者是直观的描述,后者则抽象了,因为有一个抽象的“法”字在里头。在网站搜索一下“暴力抗法”,找到相关网页约2.65…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狱内袭警被害现象的基础上,针对狱内袭警防范的现状,提出了被害预防的新的防范视角,指出在监狱的袭警案件中,个体民警存在诱发性和易感性的被害因素。认为监狱民警应从提高警惕,远离被害情景和提高防护技能几个方面强化自我保护,避免遭受罪犯的暴力袭击。  相似文献   

16.
"暴力袭警"本身并不是一个专门的法律术语,泛指一切暴力袭击人民警察的行为。由于近年来"暴力袭警"的事件日益增多,有为数不少的专家和学者建议在刑法中增设"袭警罪"。对于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暴力袭警行为,现行刑法完全有可能对此进行规制,足以保护警察不受伤害。如果仅仅因为刑法对于暴力袭警的某些行为无法适用,害怕放纵罪犯,从而增设一新的罪名,其导致的是刑法罪名的虚置,浪费立法资源,也不符合刑法的谦抑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焦点     
《江淮法治》2013,(4):4
三亚游客袭警2012年12月19日22时30分左右,三亚市夏日百货商场门前停车场发生一起寻衅滋事案件。2013年2月12日,一则经过编改的视频《三亚旅游悲惨遭遇》在网上流传,视频中的当事人表示遭到三亚当地公安民警殴打后还被起诉,希望大众关注此事件,还原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8.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安民警遭受袭击的可能性和不必要的伤亡,已经成为各级公安机关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将就群体事件中袭警现象的预防和处置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盗窃、毒杀牲畜犯罪活动愈演愈烈,犯罪动机由最初的以报复为主发展为报复和侵财各占一定比例;犯罪手段也由单人作案向具有职业特征的团伙犯罪发展。2004年在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等省的农村开展了“打击盗杀牲畜犯罪”专项斗争,破获了大量此类案件。例如:2001-2003年7月吉林省就发生了盗杀牲畜案件4048 起;2002-2003年7月,仅3个县就发生盗杀牲畜案件594 起,803头,直接损失376万元,破获案件222起;2004年3-7月仅吉林省四平市就破获盗抢、毒杀牲畜案件398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92人,打掉犯罪团伙 12个,缴获牲畜55头。此类案件的发生, 已严重影响到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20.
袭警行为的发生具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仅靠增设袭警罪是盲目与国际接轨和立法依赖症的表现,不能有效保护人民警察。当前,我们应认清暴力袭警的原因,树立人民警察执法公正、高效的形象,建立警民之间的和谐关系。这是警察执法获得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前提,也是减少暴力抗法袭警事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