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77”式、“64”式手枪,击发“64”式7.62mm手枪弹,通过对射击弹头痕迹的观测、统计、和研究,确定判断“77”式和“64”式手枪射击枪种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距离双手持枪射击的优越性(1)双手持枪的两臂与身体构成三角形,而三角形的几何特性就是稳定性。双手握枪和通过两臂向后传送后座力,可以大大减小枪的跳动,还能缩短射击过程中每次发射的恢复时间,从而有利于短时间内连续射击。双手持枪还有利于防止近距离内被袭击而使枪支脱手。(2)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实战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往往几秒钟内就结束。因此,当事人在心理上临场会产生错综复杂的变化,其显著特征就是心律加快,呼吸急促,肌肉被动收缩。采用双手强力控制枪的握法,有利于减少心律加快、呼吸急促带来的影响,适应紧张条件下肌肉僵硬时的临场状态。另外,双手持枪动作增加了手臂的支撑点,触觉点相应增加,这也会在射击心理上产生踏实感、稳定感,这是单手持枪动作无法比拟的。(3)能够便于射击位置移动,更加合理利用掩护物,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完成射击动作。例如:直角转体射击动作(侧身双手射击的变形)就是典型的范例。当警察在胡同口、窗外或门口射击罪犯时,身体左侧背部贴在墙上,利用砖墙做掩护,抓住瞬间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际上流行PPC(Police Pistol combat国际警用手枪实用射击)训练法。PPC射击过程中,射击条件不断变化,射击要求也较高,要求掏枪、上膛、更换弹匣、击发的速度都要快,要求多种射击姿势变换,强调真实,培养警察临战应变能力。考虑到枪战过程中警察在现场紧张气氛中心理压力、思维变化都会对呼吸、肌肉产生强烈影响,使握枪手臂产生不由自主的晃动或颤动,提倡双手有依托持枪,以保持  相似文献   

4.
PPC(POLICE PISTOL COMBAT)是指国际警察实用射击训练科目和比赛项目,其训练内容设置合理、科学、规范、实用。我国警察在强化技能训练时应加快同国际警察射击训练接轨,学习、借鉴先进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提高实战技能。警式射击姿势行进状态侧身攻防式和直身推防式据枪 1.快速侧身双手据枪:行进中左脚或右脚顺势在前成弓步,前后左右协调平稳。强手臂伸直,弱手臂弯曲大约成45度角,肘向下,弱手虎口向上握强手前端,强手臂向前推,弱手臂向后拉,两手合力将枪握紧,两臂低于瞄准视线,形成侧身攻防式射击准备姿势,射击动作分为站、跪、坐、卧等姿势。 2.快速直身双手据枪:行进中左脚或右脚向一侧拉开约与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涉枪案件中。犯罪分子利用国外旧、杂式枪支杀人作案有所增加,由于受到枪弹的种类、数量及质量的限制,除发射原装的适用弹种外。发射再加工的复装枪弹已成为一个新特点,加上我们自身对这类枪支了解相对较少,这些无疑给认定发射枪种带来了难度。因此,在重视识别现场发射弹种的同时,应加强研究国外旧、杂式枪支射击弹痕所反映出的枪种特征。笔者结合本市“93.8.15”枪案现场弹痕的检验情况,谈谈对比利时1910年7.65mm勃朗宁式手枪射击弹壳上定位槽痕迹研究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吴正 《法制与社会》2011,(19):243-244
本文通过对警察射击教学训练过程中,最常用的三种据枪动作(即:单臂据枪、等腰三角形式据枪、威沃尔式据枪)进行分析,找出这三种据枪动作各自的特点与不足,并结合这三种据枪动作指出分别运用的一些情况,以便在学习和运用过程中更好的掌握这三种常用据枪技术。  相似文献   

7.
刘锴 《政府法制》2013,(20):17-17
说起来也许有人会不相信:清朝时,中国就已经有了“机关枪”——这枪十分了得,一次能连射28颗子弹,杀伤力远胜“洋枪”。更别说是传统的冷兵器——大刀、长矛和弓箭了。也难怪有人不相信——史书和影视作品中,大清帝国军队所使用的兵器主要是大刀、长矛和弓箭,最先进的也不过是后来从国外买来的一些“洋枪”,不过是一次只能射一颗子弹,然后再装填,再射击,所以民间俗称这种枪为“单子搂”。根本没有提到过“机关枪”。其实,清朝时,还真就有位中国人发明了“机关枪”,只是后来束之高阁。没能广泛应用于战场上。  相似文献   

8.
本章我们进入了比较有意思、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移动中进行无瞄准射击。移动中的无瞄准射击移动,在实战交火中,对警员来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当嫌犯取枪或者已经朝你开枪的时候,他是先发行动(action),警方是后发反应(re-action)。"行动——反应"之间的反应间隔有1.25~1.5秒,警方比嫌疑人滞后。警方必须通过战术移动来成为行动者,赢得先机.  相似文献   

9.
西小虹 《法人》2013,(2):24-25
企业正常的操作程序是端起枪,瞄准再射击,太多的企业是先端了枪射击,然后再去瞄准如果在矛和盾中选择,规则更像是盾,是保护你的东西,不是拿去刺人的,如果你不懂得自我保护,很可能最后代价很大。所以企业要走出去,包括整个经营当中,"防火"远远比"救火"更重要。要真的想去海外投资,用一句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你可能不是第一个出去的,也不是最后一个出去的。在你前面的人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学习,虽然有时成功的经  相似文献   

10.
2007年8月6日早饭前,曾多次遭同班战士范某打骂的某部战士董某,再次遭范某踹、打后,产生枪击报复范某的念头。当日9时30分许,董某持811式自动步枪执勤时,将子弹袋内装有5发实弹的弹匣中的3发空包弹取出。11时许,董某从子弹袋中取出实弹匣装于枪上,并调松了枪背带,使枪口朝向左下方。12时许,范某与战士马某一起向哨位方向走来,董某便将子弹上膛,将枪机保险至于“单发”位置,当范、马行至距哨位约2米处时,董即转身连续朝范某射击,在范、马转向跑离闪避的同时,董边射击边调整方向,将子弹全部打完后逃逸。范某右前臂、右骼骨枪弹贯通伤,构成轻伤:马某左胸部枪弹贯通伤,经抢救脱离危险,构成重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92式手枪射击残留物检出率与遗留时间的相关性,为射击时间的推断提供依据。方法实验人员使用92式手枪分别射击1枪和3枪,射击后分别在0.5h内,24h,48h,72h,120h,168h,对实验人员的手部及衣袖袖口处进行射击残留物的提取,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射击残留物进行检验。结果射击人的手部和衣袖会附着大量的射击残留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手部的残留物数量急剧减少,24h(射击1枪)、72h(射击3枪)后不能检测到枪击残留物。而衣袖处120h(射击1枪)、168h(射击3枪)内均可检测到射击残留物,且射击残留物的检出率与遗留时间呈负相关性。结论随着遗留时间的增加,衣袖处射击残留物检出率递减,对涉枪案件中射击时间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弹弓,是一种以“Y”形杈做固定点,杈两边分别用橡胶皮固定,并连接后端装“子弹”的包皮,以钢珠,玻璃珠、石头等为子弹的可射击的玩具。它制作简单,原材料平常易得,较为多见。它利用橡胶的弹性,先给橡胶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利用瞬间松开后橡胶向前的反作用力及其本身的弹性击发,颇具威力。若以玻璃珠等较大密度的物体为弹丸击发,其在玻璃上形成的整体分离痕迹与枪弹在玻璃上形成的整体分离痕迹极为相似。笔者在工作中偶遇一例,现报告如下:1案情简介2003年3月18日晚9时40分许,我县某司法单位401住户先后听到两声清脆的撞击声,检查后发现书房到…  相似文献   

13.
齐宣王挽弓     
李国文 《政府法制》2013,(23):33-33
在冷兵器时代,弓最为骑兵和步兵所乐用,因为其击敌距离,要数十倍于近战的刀枪剑戟. 弓箭的射程,决定于器械的质量和射手的膂力."养由基百步穿杨",说明箭射出百十多米远,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在这个距离内,敌方若无盔甲保护,而射者的命中率比较高,那对手就死定了.但箭的弱点在于射得愈远,"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其杀伤力也愈低.为改变这种劣势,射手必须与射击对象缩短距离,不过,距离越短,危险越大.尤其对手有坐骑的话,移动较快,射手目测较难,尚未瞄准,疾驰的奔马已杀到眼前.所以,只有加大弓弩的弹射力,才能远距离的制敌于死命,这样,需要射手具有相当的膂力,才能胜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使用五六式步枪和五六式冲锋枪作案的案件日益增多,据此笔者对两种枪的结构、性能、生产工艺及其差异点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实验和分析工作,就两种枪射击弹头弧形部痕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观察、测量和统计,找到了两种枪射击弹头上的重要痕迹差异点,为以后准确区分枪种提供了  相似文献   

15.
陈和平 《刑事技术》2003,(Z1):19-19
检验射击弹壳上的痕迹特征,常规方法主要是对枪弹在装弹、发射、抛壳等过程中枪支有关机件与弹壳对应部位在紧压贴合下产生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时在弹壳上形成的痕迹特征的检验。枪支的有关机件在弹壳上形成痕迹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反映了枪支的结构特点,是据此认定发射枪种的种类特征;枪支机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和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轮廓异常及点、线状细小特殊的痕迹特征是认定发射枪支的个别特征。但是在实际检验中,经常遇到由于在射击过程中受到枪弹和各种射击因素的影响或者被破坏,使射击弹壳上供认定发射枪支的个别特…  相似文献   

16.
我们要避免成为靶场"打靶专家",而要学习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枪战高手"。在发生枪战时,夜视仪、枪载手电、激光系统、花哨的握把等貌似专业的小花招、噱头玩意儿救不了警员的生命,只有无畏的勇气、坚定的决心、超常的出枪射击速度和精度才是救命的法宝。警员求生求胜的决心、克服恐惧提振勇气的能力、出枪对准目标的速度、致命的射击精度等才是真正克敌制胜的因素。在实战中,谁先出枪、谁先击中对方,谁就赢得先机!  相似文献   

17.
何谓放弃重复侵害行为?长期以来在中外刑法学论著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科学的定义,只是举例说明,而不作理论上的概括。通常的案例,都是指开枪杀人,第一枪未能击中,本有可能再开枪射击的情况下,自动放弃射击的情况。如(苏)契希克瓦节在《苏维埃刑法总则》中举例说:“例如,某人开枪射击,并未射中,虽有第二次射击的可能,但没有实行射击。”(见该书第347页,1955年版)杨春洗等编的《刑法总论》中说:“例如,在杀人犯罪中,犯罪人对被害人开枪射击,第一枪没有射中,不再开第二枪、第三枪……”(见该书第189页)我国刑法学界对此问题存在着分歧,在争论的过程中,刑法学者把这一问题引向深入,克服了例证的局限性,从理论的高度对传统的命题作了概括,从而使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含义趋于清晰、明朗。但是,由于各人的见解不同,刑法学界对此问题仍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从近期几起涉枪案件中发现的仿真枪支,有些在使用前稍经改制和加工、有些竟然在买到手以后可以直接装填子弹进行射击。一、玩具仿真手枪的结构性能□仿五四式手枪该枪外观上与真枪形状相似,尺寸略小,枪身由金属材料制成,一般由底座把、枪管、发射机构组成。所用子弹为经过改制的5.6mm小口径运动枪弹,由于受抛壳口长度的限制,未经改制的子弹尺寸较长,无法通过抛壳口塞入枪管末端。使用8发经改制的5.6mm小口径运动枪弹进行实验射击,全部射击正常。实验结果表明该枪结构虽十分简陋,但其性能却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射击后弹壳表面烟垢较多,击针痕呈扁圆状凹陷,位于弹壳底部边缘与中心之间。射击弹头一般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形变,并且有明显的擦碰痕迹,这是由于弹头在出枪口之前与枪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推断被枪击者在中弹瞬间所处的位置和姿势以及枪支击发时的位置。方法 采用立体几何作图法和三角函数计算法进行体内弹道射击角度计算。结果 可以准确计算枪弹弹道与人体解剖学三维断面———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产生的角度。结论 可以确定被枪击者中弹瞬间的位置及体位或枪支击发时的位置 ,对分析案件性质有非常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花絮     
《法律与生活》2010,(4):23-23
枪 缪小龙看到银行营业大厅内已没有其他顾客,就突然拿出一把手枪顶住银行女引领员,大喊“快点把钱拿出来”。该引领员还没反应过来,就听到腰间“咔嚓”一声响,似乎是被缪小龙打了一记空枪。里面柜台的人见女引领员毫发无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