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权法(草案)》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未能按计划列入讨论议程,其中该草案是否违宪成为起草人和民意间的最大分歧。当人们对一项立法是否违宪产生争议时,可以通过建立宪法解释机制弥合民意分歧。如此不仅可为物权法立法扫清障碍,而且会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宪政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违宪审查依据是指违宪审查机构运用违宪审查权对受审查之规范性文件或其他公权力行为作出是否合宪判断时所应遵循的根本准则。基于违宪审查依据之"绝对拘束力","宪法关联法"意义上之宪法性法律、仅具"弱拘束力"之宪法判例、不具普遍约束力之宪法解释、自身需接受宪法审查之宪法修正案均不具有违宪审查依据之资格。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是确认、利用和保护公民财产权的基本法律,同时对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具有积极的规制作用,它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法治发展成熟的体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虽然其实施已快三年了,然而交通管理部门在现实执法过程中却没有足够地重视这部法律,往往出于执法的便利对公民合法的财产利益于不顾.因此,交通管理过程中应当贯彻物权法精神,避免侵犯合法物权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近30年来的经济变迁,不仅为我国宪法秩序的建构奠定了经济基础,同时也对现代化转型期的制度变革提出了挑战.自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在反思问题与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先后进行了四次宪法修正,清晰界定了产权,确认了经济发展模式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但就经济秩序与宪法秩序的建构而言,仍有不足之处有待弥补.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物权法(草案)》中规定了征收制度,相对于"公共利益"应当怎样规定等问题,本文试图从理论上深入探讨在物权法中规定征收条款的必要性及其任务,明确此征收条款在实践中和相关法规的适用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物权法》中征收条款的一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4年将私有财产权写入宪法,对私人所有的财产进行严格保护.物权与财产权之间存在差异,对于围绕物权构建起来的物权法与围绕财产权构建而成的宪法,同样不能将二者关系简单化之,也就为财产权的保护提供了两条路径.备受争议的物权法历尽周折才得以出台,争议背后更为重要的是改革20多年来形成的产权关系如何定位以及由此产生的公平与自由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7.
论物权法平等保护合法财产的法理依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所有制是经济学的范畴,财产权是法学的范畴。凡属存在于公法领域的国家财产,为公共利益的载体,其地位高于私人财产,但凡属存在于私法领域的国家财产,则被视为个别利益的载体,其权利由法人(公法人或者私法人)享有。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财产权归集体企业法人享有;农村集体土地因权利主体缺位,导致农村集体所有制与集体财产所有权之间无法达成法律技术的转换,但因集体土地及其他集体财产而设定的他物权关系,是一种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一旦进入民事领域,即成为私法上的民事主体(法人)所享有的一种“私”的利益,与自然人和其他法人财产具有同等的民法地位。就个人财产而言,财产与身份相剥离,是近代社会以来的基本原则。物权法是财产保护法而非财产分配法,不具有矫正不合理分配制度的功能,即使现存法律框架范围内的分配制度存在某种不合理性,也只能通过改变分配法律的方式进行调整,但对于已经形成的分配结果,却必须予以平等的法律保护,这是法制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宪法解释形式具有法定和特定的双重特征,宪法解释机关不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解释形式之外创立解释宪法的形式,也不能采取与解释机关行使权力的性质不相符合的解释形式。境外宪法解释的形式主要有宪法案件判决书、宪法解释文件和宪法性法律三种。我国宪法第67条以及相关法律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的各种形式,这些形式包括法律、决议、决定和法律解释文件四种。从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的实践出发,法律和决议不能成为宪法解释的形式,而决定和宪法解释文件具有规范性强的特征和补充立法的性质,应当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9.
许多国家不仅把宪法解释问题规定到宪法典当中,而且通过诸多宪法解释的实践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宪法解释体系。然而,宪法解释在我国还没有引起法学界的足够重视。要确保宪法的权威性和至上性,就必须加强宪法解释制度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宪法监督也称为违宪审查,指由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以特定方式进行违宪审查,追究违宪责任,从而保证宪法实施的一种宪法制度.自宪法问世以来,世界各国都从本国国情出发,以不同形式建立了宪法监督制度.我国的宪法监督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这种宪法监督体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存在诸多缺陷.本文通过对西方主要国家的宪法监督模式的利弊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应分"两步走"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法治是建设富强中国的必经之路,依法治国首先应当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理性化,是自由的政治生活进程的保障,是人权的保障。任何遵守法治原则的政治共同体中,宪法解释都是一项关系万千重的问题。中国正面临司法改革的转折点,宪法的解释是违宪审查的必经环节,构建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宪法解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香港立法会议员宣誓争议的本质是议员的政治效忠问题。政治效忠表达的是个人或组织对国家的忠诚义务,其经历由道德义务向法律义务(首先是宪法义务)的转变。现代法治框架下,政治效忠集中表现为个人或组织等主体对国家宪法体制的尊重和维护,其主体包括个人、国家公职人员、政党、社会组织和地方政府,但不同主体效忠义务的具体内容及其违反的后果均存在差异性。《宪法》上的政治效忠义务应通过普通法律予以具体化并应由相应的法律机制予以保障。香港议员对国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承担政治效忠义务,宣誓是政治效忠的表现,不能以言论自由为由否认法定的宣誓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宪法的人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现实主义的人权态度,即人权实质上依赖于宪法及宪政。具体而言,人权是宪法的原则与主题,而宪法对人权实现的功能或意义则不可替代。为了在宪法层面保障人权,包括违宪审查、宪法诉讼等制度有必要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经济社会历史的转型决定了宪法观念的变迁和发展,而宪法观念的变迁又是宪法变迁与发展的先导。宪法观念在宪政建设中有重要作用,不同的宪法观念使人们对宪法规范的解读产生差异,由此建构起来的宪政秩序也会相异。中外宪法观念在“根本法”意义和宪法价值层面上具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实现宪政的过程中,厘清传统的宪法观念,进而更新传统的宪法观念是当前宪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更是中国宪政建设不可忽视的一环。  相似文献   

15.
尽管紧急状态在世界各国宪法中用语并不统一,但基本特征明显,而且意义重大。我国制宪史上曾出现过紧急状态制度,当前为实现法治,保障人权,建设政治文明和形成完整的紧急状态法律体系,必须尽快在现行宪法中加入紧急状态制度,对宪法中的一些条款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16.
宪法司法化是指宪法规范由法院适用的过程,它是宪法法律性、宪法至上及违宪审查的价值目标的根本要求,对宪法和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宪法司法化的总体思路应当是:赋予法院违宪(合宪)审查权和宪法的具体司法适用权,建立以违宪(合宪)审查和人权保障为核心的宪法审判制度,使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得到认真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7.
《物权法》与《婚姻法》在关于不动产的法律适用上存在冲突,《婚姻法》作为婚姻家庭生活中的特别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物权法》有突破。结合司法实践,从夫妻共有房屋与物权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夫妻仅共有一套房屋与一物一权原则、夫妻共有房屋分割与抵押权及《婚姻法解释(三)》与《物权法》相关规定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宪法保障制度在宪法的实施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俄罗斯现行宪法继承并发展了原苏联的宪法保障制度 ,而我国宪法的制定与原苏联宪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我国宪法在保障制度方面还很不完善 ,力度还不够。俄罗斯现行宪法 (1 90 3年通过 )的保障制度 ,对完善我国宪法保障制度亦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依法治国的今天 ,迫切需要将宪法引入诉讼 ,建立宪法诉讼制度 ,做到真正依法治国。宪法进入诉讼是宪法法律性的必然结果和司法实践的需要 ,是违宪审查制度建立的前提。我国宪法不进入诉讼无据可查 ,根据宪法自身的特征 ,其也具有进入诉讼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宪法权威的树立,在于宪法能够对政治实践具有现实的规范和控制能力,对违宪行为产生足够的威慑力量。近代以来的宛政实践表明.设置一套切实可行的宪法监督制度是确保宪法具有足够威慑力从而树立宪法应有权威,并进而实现宪法价值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因此世界各国从本国的社会现实和宪政实践需要出发建立了宪法监督机制。鉴于我国目前由于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的缺失而导致的宪法监督成效不大的问题。建立一个一元多轨的宪法监督机制应该是我国目前较为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