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政府决策中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独特价值(一)弥补政府决策中常规参与渠道的不足。随着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民主诉求不断攀升,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形式也在不断拓展,但常规政治参与渠道仍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政治参与地位作用尤为突出。网络政治参与以网络作为平台,开辟了一条公民直接参政议政、发表政治观点渠道。普通公民可以利用网络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参与民意调查,通过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2.
网络问政对政府决策、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社会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我国公民参与网络问政仍存在部分领导干部对网络问政认识存在误区、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自由缺乏有效规范、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相关制度环境缺失等问题。因此,强化政府引导、推进网络问政健康发展,提升领导干部对网络的认识与应对能力,培育公民有序理性参与网络问政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的有效参与将会影响、推动或改变政府的决策,对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建设公正廉洁政府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有效性受到了来自公民、政府、参与途径、制度保障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各项措施和制度,更好地保障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有效性,使公民在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能更好、最大地发挥作用,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曹妍 《理论研究》2013,(5):56-58
网络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新途径,但其弊端还制约网络民意进一步发展,使得网络民意与政府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求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势必影响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的良性互动,因而有关网络民意影响公共决策的现实合理性争议的声音越来越大。网络民意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模式产生了一定影响,其参与政府公共决策的过程表现出一定的规律,要合理利用网络民意来保障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相似文献   

5.
网络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参与的有效性是指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否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政治体系的运转状态,这种改变应该体现在制度的创制目标、制度的创制规则及制度的创制结果上。现今我国政治参与通常是以压力传递、信息传输的方式来改变原有的政治系统,而核心决策体系能否感知这种压力并做出回应,则是政治参与取有其有效性的必要前提。网络政治参与作为政治参与的一种新兴形式,其参与有效性的获取,需要有几个因素作为保障。包括网络政治人群体的壮大,网络民意的理性聚集,网络与传统媒体的共鸣及政府开明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6.
网络政治参与的规范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兴的参与方式,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社会影响与发展潜力。政府缺乏现代理论支撑和完善的制度设计以及公民缺乏厚实的公民文化基础和较强的政治参与能力是影响网络政治参与规范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实现网络政治参与规范化发展主要在于形成政府与公民参与的双向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从自身利益出发,以网络为手段和途径对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政治决策施加影响的过程,具有直接性、广泛性、平等性、便捷性、隐匿性等特点。网络政治参与拓宽了人们政治参与的途径,提高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政治社会化进程,有利于塑造新型政治文化,有利于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民主,但网络信息的不均衡性也造成政治参与不平等、存在"非理性"和"非法性"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影响政治稳定等问题。为有效推进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应着重推进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网上职能;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促进网络政治参与法制化;普及网络基础设施和教育,保障公民平等参政;加强网络伦理教育,提高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素质;建设新型网络政治文化,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8.
一、公民能力的内涵与服务型政府理念 公民能力指是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即公民对于一项政府决策的政治影响和参与的程度。德国学者胡贝图斯·布赫施泰因将公民能力分为三个层次。关于政治决策实质的认知能力,主要是指公民政治选择的能力;关于发现政治决策程序的程序能力,主要指公民对政治程序的接受和利用;集体共有的、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6,(9)
公民的广泛参政能够增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换句话说就是公民通过广泛的政治参与能够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比如在一定的压力下,迫使政府作出符合大多数公民利益的决策,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推动政府的改革等。本文主要通过对美韩两国环境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实证研究,阐述公民的政治参与对政府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一般政治学的意义上讲,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式参与公共政治生活,并对国家政治体制的构成、政治运作、政治决策、政治结果等的关心、利益表达和施加影响的行为及过程。简单地说,政治参与就是公民试图对政府决策施加自下而上的影响的过程。如我国近几年出现的旁听制度、评价政府、政务公开、立法听证、物价听证、公示制度、海推直选等等,旨在提高和扩大公民对国家政治社会生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公民政治参与已经成为密切政府与群众联系,增进相互理解与沟通,维护社会团结与稳定的重要渠道。因此,党的十六大将扩大公民…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借助网络为媒介直接或间接影响和参与政治的行为,其表现形态如网络政治交流、网络政治传播、网络政治宣泄、网络政治选举、网络政治结社等;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将构成了新型的作用关系,它既可能缓解政治冲突,促进政治稳定,也可能激发政治冲突,解构政治秩序;其关键是政府和公民能否利用好网络媒介,能否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学者们对网络民主两个最主要的质疑——网络民主是直接民主的复兴以及网络民主影响社会稳定一一给予回应,指出网络民主是现代代议制民主的重要补充以及不稳定是转型期的正常现象,并依次从直接民主的条件及弊端、网络民主降低了公民的参与成本、提高了政府决策的有效性,弥补了代议制民主公民参与不足以及政府自身的缺陷和政治学意义上的稳定、网络民主有利于提升政府危机意识、有利于培育公民社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述。最后指出,网络只是工具,公共权力机关必须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扶持,为民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公民参与在政府治理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和民主性。通过分析石家庄市政府官网的相关数据,从公民参与地方政府治理的渠道、议题、类型及环节分布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出公民参与渠道分布的多样性、公民参与议题分布的广泛性、公民参与类型分布的局限性、公民参与环节分布的集中性四个特点,反映出政府对公民参与地方政府治理的预期与公民实际参与地方政府治理现实之间的偏差,并从政治参与传统和公民认知两个层面剖析原因,提出构建公民参与地方政府治理的权利制度保障、培育公民参与地方政府治理的自觉性与能力、增进公民参与地方政府治理形式选择的有效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政治生态与公民政治参与之间存在鲜明的辩证关系,因为公民政治参与会受到政治生态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公民也会通过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系统发展。从当前我国网络政治生态中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表现为政治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政治参与不均衡性明显、政治参与渠道有待拓宽、政治参与功利性比较强、政治参与制度不健全。从优化网络政治生态,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思路与对策来看,主要包括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增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消除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治理网络环境,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5.
厦门PX事件是信息时代条件下政府恰当处理民意表达的典范,PX事件表现出一些新特征,如:电信、传媒、网络等技术设备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必要条件;政府以务实、开放的态度对公民政治参与意见予以及时回应等。这个事件的成功解决对公民政治参与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包括应打造高效电子政府,实现政府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良性互动;应加强公民...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9,(5):31-31
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学中的一个概念。所谓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顾名思义就是一定的政治主体通过一定方式从事旨在影响政府决策或其他与政治有关的活动的行为。这一定义包含如下内容:第一,政治参与的主体是一般平民,是公民自下而上地影响政治的过程。第二,政治参与是一种活动而不包括态度。第三,政治参与是旨在影响政府决定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网络政治参与:协商民主的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政治参与体现了协商民主的精神与理想,是协商民主的新的实现形式。网络的自由、平等、开放、包容等特性,有利于公共领域的生成与维持。网络成为公民与政府直接或间接对话的重要渠道,影响了政治决策过程。网络政治参与能突破协商时间、空间和代表性的限制,打破权力精英对协商议题和话语权的控制,照顾少数群体的利益,为弱势群体找到利益表达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18.
公民普遍而充分地享有网络信息知情权、网络政治参与权、网络权益表达权和网络舆论监督权等网络基本权利,其构成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基础。现实"数字鸿沟"的存在和加剧造成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的差距,深刻地影响其网络基本权利的实现。要加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公民网络权益保障基础,扩大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力度,保证公民网络信息知情权,加强公民网络技能教育培训,扩大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权,完善网络管理法律法规制度,保障公民网络权益表达权,以权利保障为主,权利规制为辅,维护公民网络舆论监督权,保障和提高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权益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政治效能感意指人们对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和政府的回应性抱有一定的信心。它影响着人们是否参与政治和如何参与政治,也是一个国家民主化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公民政治效能感偏低,其原因有三个方面,即公民自身政治知识水平偏低、政府回应性不足和政治参与渠道不畅;公民政治效能感偏低导致了公民的政治冷漠、政治不信任,将民众引向暴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本质、引导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追求和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提升我国公民的政治效能感,其路径在于,提高公民经济生活和文化教育水平、加强回应型政府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以及加强网络政治参与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时代不断地发展,网络逐渐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渠道之一。实现公民网络有序政治参与,对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具有多维度的现实意义,但是,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仍普遍存在困境。对此,分别从政府与公民两个主体层面出发,全面探索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困境的纾解路径,从而形成公民网络有序政治参与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