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冼某,男,驾驶员,37岁。2009年4月2日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羁押于看守所。2009年4月14日17时43分,冼某在监室与人聊天时,突然卧倒在水泥质地的床上,即口吐白沫,神志不清。随后经多家医  相似文献   

2.
<正>于某,女性,56岁。2008年2月14日因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外伤,至某市中心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等治疗,术后意识恢复情况欠佳,至今未能恢复。于某代理人认为,肇事司机及单位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遂诉至法院并要求赔偿。为正确审理此案,某人民法院特委托对于某的伤残等级进行法医学评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交通事故致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的患者伤残等级鉴定结果,并探讨DAI对鉴定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556例本鉴定中心2011年1月-2012年12月受理的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案例,其中单纯性脑挫(裂)伤467例,临床诊断为DAI89例。再重新审阅被鉴定人颅脑CT及MRI检查结果,分为单纯DAI组、DAI合并脑挫(裂)伤组、无DAI脑挫(裂)伤组3组颅脑损伤,并对鉴定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DAI组(20例)的伤残等级为7.72±1.09,DAI合并脑挫(裂)伤组(69例)的伤残等级为7.78±1.11,无DAI的脑挫(裂)伤组(467例)的伤残等级为8.86±0.66,前两组的伤残等级均高于无DAI的脑挫(裂)伤组(P〈0.05)。结论患有DAI的被鉴定人可能存在更为严重的脑功能损害.鉴定时应注意临床的漏诊和误诊,避免过于依赖CT、MRI等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4.
1案例资料 张某,男,27岁.某年3月21日,在公司院内因故与他人发生纠纷,被人猛击头部,后倒地昏迷,被送至医院就诊.查体:意识不清,呼之不应,伴躁动,无从嘱活动,偶有自主睁眼,双侧瞳3 mm,光反射(+).面纹对称,右耳廓约0.2cm皮肤挫伤,头面部多处皮肤挫伤,肿胀,少量渗出,肢体活动可,肌力5级,双侧巴氏征(-),Gcs10′.头颅CT示颅内未见明显出血征象,左眶内壁骨折,眶内积气.诊断:考虑弥漫性轴索损伤.  相似文献   

5.
1案例资料 何某,女,1993年出生。2011年8月6日17时50分许,在步行时,被一辆同方向行驶汽车撞倒。病历摘要何某因"车祸致伤头部及全身多处后神志不清1h"入院;查体:脉博10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7.7kPa(120/58mmHg),GCS评分8分,刺痛有痛苦表情,左枕顶部见长约8cm头皮裂伤,双侧瞳孔等大,直径均约为3mm,光反应灵敏,  相似文献   

6.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某男,54岁,某日从约4 m高处坠落,头部及左侧肩胸部着地,伤后昏迷,GCS 5分,送当地县医院住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d后转院治疗。查体:昏迷,无睁眼,可呻吟,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 mm,对光反应迟钝,右侧肢体肌力2级,左侧肢体肌力0级,左侧  相似文献   

7.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一种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脑损伤,是重型脑损伤的主要死因之一,作者对6例脑外伤SEM研究发现:大脑皮质挫伤远区可见神经细胞树实折断,轴索排列紊乱、断裂、粗细不等,有的断端球形扩大(retractball)。髓鞘变性、表面粗糙、呈筛孔状,有的坏死脱落至轴索裸露,有的可见星形细胞附着在毛细血管壁的足板有断裂,毛细血管淤血、弯曲、破裂出血、出血区可见纤维蛋白网络红细胞。SEM下上述病变观察清楚,立体感强,不失为一种先进的研究手段,脑外伤DAI的研究中尚未见报告。  相似文献   

8.
于岚  徐俊玲 《法医学杂志》2005,21(3):208-209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钝性外力作用于头部所致的一种原发性、器质性、闭合性脑损伤,是指以脑深部神经肿胀、断裂为特征的弥漫性脑白质损伤类型[1],在临床法医学鉴定中较常见。在CT尚未应用之前DAI多为尸检病理所诊断,CT的应用对活体的DAI诊断无疑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对较小的病灶仍常出现假阴性结果,随着MRI的广泛应用,DAI的临床诊断更加可靠。笔者分析了36例CT未能诊断DAI的被鉴定人的MRI表现,以期为DAI的鉴定提供更为直接的客观依据。1资料与方法1.1资料36例资料选自1998年1月~2004年3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指定对人身伤害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自行研制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致伤装置,并利用该装置成功复制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瞬时旋转加-减速致伤装置,使家兔头部在冠状位逆时针加速旋转90°,后瞬间减速运动停止,并于伤后6h、12h、24h3个时相点处死,取材、石蜡包埋,行HE染色、镀银染色及β-APP免疫组化染色,以观测神经轴索的损伤特征。结果致伤后家兔行为和脑组织病理学特征均符合弥漫性轴索损伤表现,大脑中线结构附近(脑皮质下、胼胝体及内囊)出现点灶状出血和斑片状β-APP阳性着色等神经轴索的损伤。结论瞬时旋转加-减速致伤装置可以成功复制弥漫性轴索损伤动物模型,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强的特点,且通过更换不同规格的扭矩弹簧可适用于其他中小型动物。  相似文献   

10.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axonalinjury ,DAI)是指脑白质的轴突广泛损害 ,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 ,其伤残率和死亡率高 ,因而成为临床救治的重点和难点。由于DAI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统一的诊断标准 ,也成为法医鉴定的一个难点。因此 ,对DAI的发病机制、损伤特点和诊断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出血性弥散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DAI的法医学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T1WI、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序列影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AI出血灶多位于脑组织表浅区,SWI对出血性DAI的检出率最高,与其他序列成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在DAI法医学鉴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掌骨骨折致伤方式法医学鉴定附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掌骨骨折的形成机制,为掌骨骨折致伤方式的法医学推断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7例致伤方式明确的掌骨骨折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部位、性质的掌骨骨折结合其致伤方式进行损伤机制分析,并分类统计。结果诸掌骨中以第5掌骨骨折最为常见。就部位而言,又以基底部骨折最为常见,多见于间接暴力传导作用所致;其次为掌骨颈骨折.往往为纵向暴力作用所致。常见于攻击伤、撞击伤;掌骨头骨折常见于握拳时暴力直接打击所致;掌骨体横行或粉碎性骨折为直接暴力作用所致.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多为旋转暴力作用所致。结论根据掌骨骨折的部位、性质,通过分析其骨折的形成机制,可以推断其致伤方式,从而为司法鉴定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3.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for detecting 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 in a mouse model. Brain tissues from DAI mouse model were prepared with H&E, silver, and 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β–APP)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s and were also studied with FTIR. The infrared spectrum images showed high absorption of amide II in the subcortical white matter of the experimental mouse brain, while there was no obvious expression of amide II in the control mouse brain. The areas with high absorption of amide II were in the same distribution as the DAI region confirmed by the silver and β‐APP studies. 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high absorption of amide II correlates with axonal injury. The use of FTIR imaging allows the biochemic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DAI pathologies to be detected in the tissues, thus providing an important adjunct method to the current conventional pathological diagnostic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技术建立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诊断模型,筛选DAI相关蛋白或多肽,为寻找DAI的分子标志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1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DAI组(n=10)和对照组(n=5),采用MALDI-TOF-MS技术对两组大鼠脑干组织的蛋白或多肽表达谱进行检测,运用Clin Pro Tools 2.2分析软件筛选出具有差异的分子峰,应用遗传算法建立诊断模型。结果筛选出有差异的分子峰61个(P0.05),其中DAI组有9个分子峰下调,52个分子峰上调。筛选出5个分子峰建立诊断模型,交叉验证的特异性为96.14%、敏感性为95.98%,盲法验证结果的特异性为73.33%、敏感性为70.00%。结论应用MALDI-TOF-MS技术不仅能够建立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DAI诊断模型,还可以筛选差异蛋白或多肽,为DAI的法医学鉴定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Chen ZY  Wang JY  Li YH 《法医学杂志》2008,24(3):172-174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时间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SD雄性大鼠复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模型,分别于伤后1、3、6、12、24、48h和3、7d取脑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DAI后不同时间段大脑皮层、丘脑、小脑和海马部位NGF的表达变化进行观察并与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结果正常及假手术组大鼠大脑皮层、丘脑、小脑、海马均有少量NGF的表达。打击后1hNGF表达增强,12h达高峰,3d开始下降,7d降至正常。结论NGF参与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的修复:NGF的时序性变化有望成为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的时序性变化,探讨其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作用。方法 5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和DAI组,采用HE、Gless氏嗜银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不同时间(30min~7d)脑干组织病理学改变及IL-1β和TNF-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显示DIA大鼠脑干组织结构疏松、水肿,Gless氏嗜银染色可见轴索肿胀、扭曲、收缩球形成等改变,证明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成功;IL-1β和TNF-α在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大鼠脑干神经元内有低表达,而在DAI后30min~6h大鼠脑干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内表达迅速增加,于6h达高峰。结论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IL-1β和TNF-α蛋白在脑干内表达的增加,与轴索继发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利用HE染色、银染和β-APP免疫组化染色确认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利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面扫描成像技术检测弥漫性轴索损伤区域酰胺Ⅱ带的光谱分布情况,得到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红外光谱数据,绘制红外光谱病理图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酰胺Ⅱ带红外光谱吸收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红外光谱病理图像中酰胺Ⅱ带的高吸收区与弥漫性轴索损伤区符合。结论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可对弥漫性轴索损伤进行病理形态学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成像(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imaging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IMS)技术建立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大鼠脑组织内蛋白差异化表达的质谱成像方法。方法应用AutoflexⅢ MALDI-TOF质谱仪在质荷比1 000~20 000范围内对DAI组和对照组脑组织进行质谱扫描,利用Clin Pro Tool 2.2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挑选出存在表达差异的蛋白质分子进行质谱成像,观察不同质荷比的蛋白质分子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质荷比为4 963、5 634、6 253、6 714及7 532的5个蛋白质分子在DAI大鼠脑组织内表达量存在差异。结论 MALDI-TOF-IMS可用于大鼠DAI后脑组织内差异蛋白的研究,初步建立了质谱成像技术检测DAI大鼠脑组织中差异蛋白分布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重庆地区324例司法精神病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现状与特点。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324例司法精神病鉴定资料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犯罪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既有医学结论又有法学结论的共322例。精神分裂症145例(45.03%),精神发育迟滞51例(15.84%),其余几种精神障碍78例(24.22%),三者共占85.09%;无精神病48例(14.91%)。责任能力211例(65.53%),性防卫能力41例(12.73%)。结论有精神病者占绝大多数,反映出司法精神病鉴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法学结论的种类多,表明鉴定案件的多样化与复杂化。  相似文献   

20.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以脑白质轴索弥漫性损伤为主要特征,迄今其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不同学科诊断标准迥异,是法医学和神经科学亟待解决的难题。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通过检测弥散参数及纤维束成像(fibre tracking,FT)可准确地反映轴索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具有广泛的法医学应用前景。本文综述DAI发生机制及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尤其DTI技术在DAI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