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杜甫在《同元使君春陵行序》中云:“不意复见此比兴体制,微婉顿挫之词。”所谓“比兴体制”,显然已不是仅指在微观中作为运用比兴手法的诗作,而是指在一种创作思想指导下的宏观创作体系。杜甫提出“比兴体制”的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是杜甫诗歌创作处于炉火纯青而创作思想也已自成体系的时期。笔者认为,杜甫的“比兴体制”不仅高度概括了他本人诗歌创作的特征,而且也为中患无白诗派的革新运动启开了序幕。本文拟对杜甫的“比兴体制”在唐诗革新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所包蕴的唐代群体人格意识之内核,以及它所体现出来的唐代现实…  相似文献   

2.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郊院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自公元760年“草堂”落成.到公元765年离开成都,杜甫先后在此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240首不朽诗章。由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他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草堂故居也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自五代至清代,草堂逐渐衍变发展为今日占地250亩,融古典园林与纪念铜宇于一体的文化风景名胜。现在的杜甫草堂完整地保留着清嘉庆十六年(18if)修建的一组纪念性古建筑。中轴线上有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词五重主体建筑,两侧有回廊和一些附…  相似文献   

3.
刘少坤  李立臣  王宏力 《前沿》2008,(5):185-187
本文对杜甫集中乾元二年(759年)流寓秦州时期的五言排律加以分析,通过与前期五排创作的对比,指出此期五排创作具有四方面的新变之处:一、赠诗对象由投赠权贵变为赠答友人;二、情感内蕴愈加深沉;三、对仗种类更趋多样;四、炼字艺术倍加传神。这些新变为杜甫诗歌后期创作高峰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杜甫后期的创作和后来的元白诗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延安中学50周年校庆(外三首)廖联原回忆延中学府兮,校风烟烟胜珠现。城隍庙畔同仇汽,杜甫川南捉虎署。一食一衣亲动手,半工半读互资师。吊)L沟战瘟神志,改革兴邦共勉之。(198年9月17日)重游延安感赋又饮延河水,重温故旧情。钻研求是策,学习马毛经。昔...  相似文献   

5.
得名“光华村”、位于成都杜甫草堂西侧的西南财经大学(下称“西财”),拥有一张伸向京、沪、深等金融重镇的网。  相似文献   

6.
欠发达地区部分乡镇企业厂长(经理)的几种消极心态及诊治对策监利县王敦科、冯锦富和余新洲等同志。最近对该县部分乡镇企业的厂长、经理进行走访、座谈,发现他们目前普遍存在如下几种消极心态:其一,不愿冒风险,不敢扩大规模,不敢上新项目.不敢进行技改.怕吃亏不...  相似文献   

7.
蔡副全 《前沿》2009,(7):181-184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度陇,曾客居秦州、同谷二地。宋人黄鹤以后注家均将杜甫与赞上人诗定为秦州诗,即认为杜甫与赞上人交游在秦州。然而,诗内所述情景、时地与秦州明显不符,致使某些诗注前后矛盾,似是而非。早在宋代祝穆《方舆胜览》已将《发同谷县》之“龙潭、虎崖”与《寄赞上人》之“龙泓、虎穴”联系在一起,认为二诗所云同地,从而点明了杜甫与赞上人交游在同谷。《成县新志》则明确指出杜甫与赞上人往还于成县大云寺与龙峡口之间。笔者在杜甫的与赞上人诗和同谷诗的比较中找到了许多契合点,从时节、地名地貌及杜甫在秦州、同谷二地不同内心变化补证了杜甫与赞上人交游在同谷这一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8.
安东 《台声》2011,(7):84-85
剧情: 故事从一座名为“八八八”的夜市开始,以卖鸡排维生的满妹(严艺文饰),以此照顾相依为命又爱闹事的弟弟小七(蔡昌宪饰);卖烤香肠的十八王(赵正平饰),因自卑而不敢向单亲妈妈、卖牛排的阿珠(王彩桦饰)表明心意;卖保养品的关香(刘品言饰)与替人挽面的母亲阿水婶(吕雪凤饰)辛苦工作,  相似文献   

9.
公正意识的缺失焦国标国民性索隐了许多年,许多条,但最隐秘的一条迄今没索出来,就是:“我不要公正。”这又分两种相反的情形:一,给我公正?不行!(不满足于公正);二,给我公正?岂敢!(不敢希求公正)。假如公正是平分180(度)的垂线,前者要求超过这垂线,...  相似文献   

10.
走进FUSION(融合)的怪圈郭栋(特约撰稿人)是神圣的解体也罢,是艰难的重建也罢,现代人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们竟稀里糊涂不明不白跌跌撞撞平平淡淡地陷入了“Fusion”的文化怪圈之中。他们像蚂蚁一样艰难地向上攀援,似乎要逃离(不敢用“战胜”这个词)...  相似文献   

11.
杜甫作为大家熟悉的伟大诗人,因其集大成而被誉为“诗圣”,其诗歌因真实而深刻地记载当时的社会现实而被称为“诗史”。纵观其诗,其主要特色是“沉郁顿挫”。在《春望》一诗中诗人更是把“她”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此作品更显爱国忧民、意蕴深厚的沉郁之气。 《春望》写于唐肃宗李亨至德二载(757)春诗人身陷长安安禄山营时。《春望》是杜甫踬于长安的第二年春天为感时伤别而作,堪称一首爱国忧民意蕴深沉的佳作。后人评此诗“字字沉著,意境直似《离骚》”。而这个时期,是杜甫生活经历中最艰难的一段,诗人饱尝国破家亡的忧患痛苦…  相似文献   

12.
扶沟杜氏     
据《杜氏族谱》记载,扶沟杜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后裔。杜甫,唐代大诗人,他的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被称为“诗史”,杜甫也被后人尊称为“诗圣”。扶沟杜氏元朝末年由大名府滑州(今河南滑县)迁到扶沟,因种种原因,世远谱缺,无以论世系,故以初徙扶沟者为始祖,至今已繁衍200余代、5000人之众,分布于全县40余个村庄。明清以来,杜氏已发展成为扶沟的名门望族。扶沟杜氏秉承其祖诗圣遗风,诗书传家,忠厚继世,代有名贤。据《扶沟县志》和《杜氏族谱》记载,从四世杜清起,明清两代,科第代显,功名不断。以科…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今陕西渭南附近)。他自己和好友元稹、陈鸿诸人,都说他是太原人,李商隐给他作墓志铭,也称“太原白公”。白居易出身于贫苦家庭,幼年刻苦读书,很早就会做诗,十六岁时写《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引起当代诗人的重视。贞元十五年,他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历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早期创作了一百多篇《讽谕诗》,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代表作有…  相似文献   

14.
杜甫近来很忙。中学课本里收录的蒋兆和先生所作《杜甫像》,被各种涂鸦后,上传网络,引发热议。某民间组织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杜甫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之光,我们决不允许诋毁杜甫形象。如果有人恶搞杜甫,恶意丑化杜甫形象,说明他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相似文献   

15.
巩义市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文化名人诗圣杜甫的故乡,是河洛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但这些却让巩义面临着不少尴尬。比如人人都知道成都有个杜甫草堂,却不知道杜甫故里巩义,  相似文献   

16.
《民主与法制》2014,(27):36-37
《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以下简称《纲要》)提出45项改革举措,让人们看到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审判的曙光,值得予以高度评价。而要真正实现行政诉讼制度改革目标,则需要切实整备其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国行政诉讼在实践中遇到“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以下简称“三难”)等突出问题,某些地方法院不愿受理行政案件、不敢判决行政机关败诉、生效行政裁判不能得到有效执行。“三难”问题长期难以解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被认为是所谓“司法行政化”和“法院地方化”。  相似文献   

17.
我来到了杜甫草堂沈运良我来到了杜甫草堂,这是我很早就想往的地方,无论是上中学,还是上大学,只要一读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就想到了这个地方。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这里三面环水,风景幽美,当年唐代大诗人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来到这里建屋...  相似文献   

18.
清道光五年(1825)冬,龚自珍写了一首《咏史》诗,其中有一句"避席畏闻文字狱"。大意是,友朋聚会,本可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但席间有人谈到文字狱,因不忍听、不敢听,只好退席,落荒而逃。  相似文献   

19.
陈钦勇 《前沿》2011,(11):146-149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本文基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视角,对当前社会考试舞弊的现状进行透视与分析并提出了治理策略,即发挥替代强化作用,严格考试管理,使参考者“不敢”作弊;提高自我效能水平,改善学习效果,使参考者“不必”作弊;培养自我调节能力,激发自律意识,使参考者“不屑”作弊。从而使参考者从他律走向自律,促进当前社会考试风气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20.
假如杜甫还活着!一鸣前几年在北京东四工体路地铁车站上面,一直高高悬挂着一幅一家房地产公司十分显眼的特大广告。一挂就是好几年。广告词赫然在目:“东环广厦万千间,大庇天下人杰俱欢颜”!稍有文化知识的人不难看出,这个广告词是套用了杜甫的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