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矛盾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矛盾的对应性与同一性的关系问题又是矛盾学说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由青海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刘怡翔先生历多年心血撰著的<同一论>一书,正是国内学界近年来围绕着这一问题的研究而推出的一部颇有学术份量的力作.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7)
李双元先生是我国国际私法学界的资深学者,享誉极高。作为我国国际私法学的标杆性人物,其不仅仅是国际法学大师,更是法学教育大师。通过研读先生本人的学术论著以及学界对其法学教育思想的评述,有助于对先生学术理念与教育精神进行传承。通过言传身教,李先生塑造了颇具普遍性的教育理念,即法学教育应培养"独立的思想"与"健全的人格";授课方式应讲求"心系社稷、辩论研究";探究问题应讲求"推本溯源、寻根究底";研究范式应讲求"读书笔记、常思两题";研究径路应讲求"广涉博览、精深专业"。  相似文献   

3.
路来森 《各界》2011,(7):1-1
张申府先。生曾经提出“在中国哲学界,以金岳霖先生为第一人”。金先生著有《逻辑》、《论道》和《知识论》。可先生不仅腹笥充盈、”学识丰富,而且在生活工作中,大有幽默感。于谐趣、调侃,乃至于讽刺中一彰显着他的聪敏和睿智。  相似文献   

4.
老歌 《侨园》2007,(3):30-32
徐悲鸿长女:我的继母比我长6岁在安徽农业大学校园内一栋老式灰色将军楼里,住着一位腿有点跛的78岁老太太,她就是国际蚕桑学界知名学者、教授徐静斐,也是中国美术巨匠、画坛宗师徐悲鸿先生的长女。徐静斐生母蒋碧微1978年病  相似文献   

5.
<正>92岁高龄的江流先生,是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致力于科学社会主义教学和研究60多年,学养深厚、德高望重,是享誉学界的大师级人物,被誉为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界的学术泰斗。是我国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一面旗帜。他先后担任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副主任、主任、副教育长、教育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社会  相似文献   

6.
李谟润 《学理论》2009,(2):68-69
罗宗强先生《读(文心雕龙)手记》是继其《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等学界力作之后的又一大创获,对困扰《文心雕龙》研究学界一些基本问题作了精深的研讨。其学术价值与意义在于推动、学界对《文心雕龙》研究向更细致、更深入方向发展,专著中体现出的学术思想与学术方法具有垂范意义。其学术思想与方法主要可概括为“抉微阐幽探求历史本原”与“圆融博观”的文学思想史式研究。。《读(文心雕龙)手记》必将给《文心雕龙》的研究,甚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研究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7.
李春晓 《民主》2006,(2):40-41
马叙伦先生研究“六书”意义何在?在相关著书当中透露出作为爱国志士的他对当时学界研究状况的担忧,他认为研究意义在于让世人了解中国文字的真相。《马叙伦学术论文集》  相似文献   

8.
国学这个概念、名称,现在学界争论很激烈,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肯定的说法也不一致。我个人认为一个概念、名称能否确立,关键是是否有相应的客观对象,而国学是有其研究、表述的客观对象的。在概念确立的方法方面,我个人也以为,国学概念是开放的,后人可以在前人确立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概念的界定。正是在这两层意义上,我很赞成我的老师张岱年先生的说法:国学是指一国的  相似文献   

9.
谢立敏 《学理论》2010,(6):9-10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美学界出现了多元展开的新局面。各派都有一些学者在努力做一些建设性的工作,尝试按各自的思路建构比较系统的美学理论。其中,朱立元先生在继承和发展实践美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基本构想并运用到其美学理论研究当中,构成了实践存在论美学独特的理论内涵。作为当代中国美学的一种新尝试,实践存在论美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实践美学的不足,为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虚拟亦或虚拟现实是近几年来的热点问题,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项前沿分支技术,它是适应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学界对有关"虚拟现实"问题的研究给予了极大关注,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重要成果.学界研究内容概述如下,以期引起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道家思想由于晦涩难懂因而总被世人误解为消极的退缩主义,但在现如今道家文化越来越受学界的重视,而老子的道论思想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内容。结合近代以来学者对老子道论的研究现状,主要论述了陈鼓应先生在这一方面的研究特点,分别从"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道"为《易传》思想的主体以及具有人文精神这三个方面来论述,不仅展现出老子思想中积极入世的一面,也为今后老学研究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2.
王晨 《民主》2013,(5):59-61
周有光先生窗外的大树,我以前也天天见。办公楼西边就是国家语委(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后院,那里住着我国语言学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周有光、王均、陈章太、李行健、傅永和等等。从办公楼走廊西窗望去,便可见周有光先生家的窗户,以及那棵人们视而不见的大树。要不是听周先生说,我还真不知道它是泡桐树呢。平日里,吸烟族会依窗喷云吐雾;编辑们眼睛疲劳时会隔窗远眺,但谁会关  相似文献   

13.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也走过了一个漫长的道路,在不同的阶段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学界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并未获得独立的学术地位,处于初步译介和外在批判的状况;80—90年代中国学界依托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而走向深化;新世纪以来学界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呼唤中国学术界,以一种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式,科学地再现90多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14.
汤礼春 《侨园》2014,(9):37-37
我曾在上海和广州各生活过几年。入乡随俗,在上海我老婆称我为先生,我则称她太太;而到了广州,老婆则叫我老公,我也改口叫她老婆了。一声老公、老婆,一声先生、太太,反映出广州人和上海人在文化上的特征和性格上的差异。上海人会认为喊丈夫妻子为老公老婆太粗俗,是下里巴人的表现;而广州人则认为喊先生太太太文雅酸气。  相似文献   

15.
作为自由主义者,胡适一生在守成与激进的两非境遇中奋斗与挣扎,作为一名学者,胡适先生勤勉不惰,著作等身,将其一生都致力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不仅记录了胡适先生晚年的言谈,更是为我们展现了一代学者对于做学问与做人的理解。而对《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的再次品读,更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可以为自己微薄的阅历、浅薄的知识增加厚重感的某种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刘骧 《学理论》2010,(27):131-132
鲁迅在散文《藤野先生》中深情回忆了日本恩师藤野先生。统而观之,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活习惯、治学态度、日本观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由王家瑞顾问作序、张志军先生主编、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人员参加的<20世纪国外社会主义理论、思潮及流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子课题重要成果,最近由当代世界出版社付锌出版了.本书一经面世,就引起广大读者、学者、学界、社会,尤是国外社会主义研究工作者、社会主义命运前途的关心者的关注,肯定居多,好评如潮.  相似文献   

18.
罗冠男 《理论探索》2020,(4):111-119
从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开始,我国行政法典的编纂经过了片断式立法阶段、程序法先行阶段以及遭遇程序法法典化瓶颈的历程,目前学界对行政法典编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热烈讨论和呼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片断式立法是在尚未搭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时期实用主义的选择;而伴随着新"六法体系"的提出和政治上的推动力,却由于国家的法治实践经验不足,学界的理论准备亦有限,法典化的初次尝试受挫,但是这一阶段充分体现了我国在立法上的智慧,走出了程序法先行的独特路径;行政法法典化的瓶颈则出现在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尚不充分的情境下,即使政治力量也不能强行推进。行政法学界在法典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准备和实际推动作用。从我国行政法编纂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行政法的法典化需要政治力量的重视和推动、国家法治实践的需求和经验积累、学界的理论准备,三者缺一不可,而这三个方面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目前,学界提出了行政法法典编纂的新思路。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法治建设的推进,当各方面的条件都具备,行政法典编纂之梦就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30)
对赛珍珠作品在新中国38年来的译介过程进行细致的爬梳剔抉、推原本根,的确让学界对国内这一时期的赛珍珠接受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梁文的最大贡献,是以《赛珍珠反动作品选辑》(1959)等第一手赛珍珠研究资料为基础,考察这一时期中国的"阶级斗争"意识形态如何控制赛珍珠及其作品在中国的接受。鉴于该文存在一知识性错误,而这一错误在学界由来已久,有必要进行勘误,为了更全面认识国内的赛珍珠接受,也有理由对梁文进行一些补充以及引申论证。  相似文献   

20.
陈益群 《民主》2006,(5):33-34
勤奋笔耕一生的至善先生,积劳成疾,最后终于累倒了,永远离开我们而去了。民进痛失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好领导,我痛失了一位博学谦逊、常能得到教益的好师长。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悲痛、无限的思念! 至善先生是我的师长辈,他同我的关系应该是长辈与晚辈、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但在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