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7年春季开始,泰国、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使在东南亚投资的台商倒抽凉气,也让以东南亚为出口市场的台湾公司战战兢兢,毕竟东南亚市场占了台湾出口比重的12.6叽,这Ioo多亿美元的出口货值要消化、转出口绝非易事。到了9月,台湾终于对东南亚金融风暴有了感觉。过去响应当局号召,分散祖国大陆投资去东南亚“南向投资”的台商,在当地货币贬值的影响下吃尽苦头,通过各种渠道大吐苦水,大有“悔不当初”的痛苦。台湾当局在内外压力下,也对“南向政策”紧急叫停,要台商暂缓对东南亚的投资。金融风暴终于在10月登临台湾,台湾企业和民众…  相似文献   

2.
2005年7月18日晚上,香港凤凰卫视台“时事开讲”栏目主持人董嘉耀先生与嘉宾石齐平先生“开讲”两岸关系问题。石齐平先生认为,大陆是绝不允许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大陆解决台湾问题将综合运用四种“力”:经济力、政治力、社会力、军事力。笔者以为,这四“力”固然很实在,很重要,但还有一种力中之力——“文化力”!它虽是软力、隐力,却无处不在,也无坚不摧。如果说,把发展两岸贸易主要视为经济行为,归属于和平统一战略中的“经济力”,那么,运作这一“经济力”的深层基础则是“文化力”。一、两库自由贸易区:走向务实从1979年到2004年,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累计超过5000亿美元。截至2005年5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6.5万多个,合同利用台资827.65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405.8亿美元。“按实际使用金额统计,台资在大陆吸收的境外投资中排第六位。现今,有近7万名台商在大陆创业,他们和他们的家庭正在慢慢融入大陆社会。截至2005年5月底,按照投资方注册地形式统计,两岸间接贸易总额累计已达4381.85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715.08亿美元,大陆从台湾进口3666.77亿美元。由此可知,台湾顺差达2951.69亿美元。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出  相似文献   

3.
几百年前,大陆人“从唐山过台 湾”,落地生根,建设台湾;50年前起,海峡两岸隔绝达数十年,老死不相往来;约15年前,台湾当局开放岛内民众到祖国大陆探亲;而今天,台湾人纷纷到祖国大陆当“台干”、做“台劳”,经商,工作,生活,寻梦。一个新的社会群体 随着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发展,台资企业越来越多,从台湾岛内到大陆台资企业工作的台籍干部与工程技术人员也不断增加,于是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出现这就是所谓的“台干”。目前在大陆的“台干”是越来越多的趋势。 过去,尽管大陆“台干”的工资待遇较岛内高得多,但毕竟是远离…  相似文献   

4.
“南向”政策的提出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祖国大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在这种形势下,台商投资大陆的信心大大增强,台湾岛内形成了一股投资大陆的热潮。据统计,1991年台商投资大陆的批准额为8.4亿美元,1992年猛增为33.26亿美元,1993年为59.78亿美元。在这种背景下,台湾当局于1993年7月提出了“南向投资”的政策,试图抵销台商“西进投资”的趋势,将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引向东南亚地区。统计资料表明,台商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额从1993年的8.84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39.85亿美元,1995年…  相似文献   

5.
日月潭、阿里山、乌来瀑布,这 些都是台湾地区的风景名胜地。本来大陆游客今年7月1日就能身临其境亲眼看看这些怡人景色,然而,这个美好的愿望如今无法实现了。生变源于台湾当局“行政院”此前的一次正式表态,有关开放大陆游客赴台观光旅游的规定将延后实施,而且“没有时间表”。消息传出,岛内各界哗然,纷纷指责当局“跳票”(台湾政治用语,指没有兑现诺言)。 那么,为什么台湾当局当初要提出开放大陆人士赴台旅游呢? 一方面试图刺激岛内经济增长,增加台湾经济收入。台湾文化大学旅游观光研究所所长曹胜雄统计后指出,1994…  相似文献   

6.
2002年4月18日,即在台湾当局宣布烟酒解禁以后不久,青岛啤酒抢先登陆台湾岛。一股被台湾业界称为“青啤台风”的销售热潮旋即席卷全岛。入台10个月,青啤大出风头,很快压倒了喜力、麒麟等在台国际品牌,在台市场占有率已近10%。对此,岛内啤酒霸主深感不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美国所倡导和力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得到了台湾当局的积极响应。美国基于牵制中国主导的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及扩大对台贸易出口的双重动因,对台湾加入TPP表示支持。而台湾当局出于拓展“国际经贸空间”,提升美台实质性关系,并减少对大陆经济依赖度等多重目的,也积极谋求加入TPP。但是受制于两岸关系的现实以及中美关系的大局,加之台湾岛内经济自由化程度远未达到TPP的要求,台湾当局加入TPP的过程势必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8.
7月2日至4日,由广州市台办、市外商投资局主办的’99荔枝节对台招商活动在广州举行,近120位来自台湾岛内的企业家参加了为期3天的活动。3日晚,在广州中国大酒店举行的欢迎酒会上,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市委副书记石安海、副市长沈柏年等会见并宴请了台湾企业界人土。近年来,广州市伯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广州的对外经济贸易在改革调整中发展,去年,市属外贸出口80.18亿美元,增长6.4de;利用外资保持平衡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0.45亿美元,增长5.2叽。在广州登记注册的“三资”企业达8470家。稳台两地的经济交流与…  相似文献   

9.
宝岛传真     
《台声》2007,(4):6-7
消费增长乏力且投资低迷 岛内储蓄率将再创新高;去年台租赁业增长逾13% 运输工具增长逾18%;去年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逾385亿美元;台湾厂商首次拿下全球液晶面板市场半壁江山;台湾网络普及率60%居亚洲“四小龙”之尾……  相似文献   

10.
宝岛民生     
《台声》2007,(7):6-7
台北市宣布公厕全面供应卫生纸 印特定标识防窃;台湾民众平均寿命增加 但自杀死亡率却攀升;台“民航法”大修正 岛内民众可拥有私人飞机;台湾5月外汇储备较上月减8.41亿美元;台湾玉长公路通车花莲至台东车程大缩减.  相似文献   

11.
台湾当局宣布,台湾将向科索沃难民提供3亿美元(约新台币100亿元)的无偿援助,以显示台湾“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与能力”。但该计划刚一出台,即激起岛内各界的强烈反应。 为了达到最大的宣传效果,台湾抢在科索沃和平协议达成以前于6月7日宣布该计划,表示愿意提供相当于3亿美元的无偿援助,帮助  相似文献   

12.
台湾“交通部观光局”日前指出,去年“9.21”大地震已重创岛内观光旅游业。据初步估算,岛内观光旅游业外汇收入损失2亿多美元。 去年上半年来台湾的游客平均每人每日消费金额为193.62美元。去年年初预估来台湾的游客全年应达到252万人次,消费总金额可达37.76亿美元,但世事难料,“9.21”大地震发生后,去年实际来台观光旅游人次只有241万,每人每  相似文献   

13.
《时事资料手册》2005,(6):86-86
近一个时期来,台湾高雄市捷运工程及引进外劳弊案在岛内越滚越大,民进党台湾当局的高官被揭出涉及弊案的事证越来越多,引起社会哗然。台湾领导人被迫为此事在公开发言中表示“道歉”,涉案官员辞职.民进党中央开除了涉案官员党籍。此事重创民进党台湾当局的形象,这个在岛内仅执政5年的政党面临官商勾结、贪污腐化、谎言不断的腐败和信用危机。  相似文献   

14.
自1996年3月以来,台湾当局在改善两岸关系问题上出尔反尔、言行不一;在政治舞台上翻云覆雨,从“内政”、“外交”、经贸、军事等方面,不遗余力地进行全线出击;同时与岛内“台独”势力相勾结,深陷“分裂分治”的泥淖,终于导致台湾当局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均面临不同程度上的困境。屡遭挫折的“务实外交”台湾当局极力谋求与日、美关系新突破,努力巩固“邦交”、拓展与“非邦交国”实质关系,并继续联合在野势力,积极推动台湾“参与联合国”、加速进入世贸组织。尽管台湾当局在“外交”领域进行全面主动出击,但是,却接连…  相似文献   

15.
台湾资本的大量外流是在1986年以后出现的。60年代起到70年代中期是台湾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时期;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是台湾的第二次进口替代工业化与面向出口工业化的并行发展时期。这两个时期是台湾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岛内资本投资活跃,对外的直接资本投资只是极少量、极个别的;80年代上半期是台湾岛内产业技术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其产业技术升级虽然面临了一定的困难,工资水平、材料与中间产品成本也均有较大幅度的上涨,但其资本外流的数量仍然有限。根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资料,在1980—1985年的6年间,台湾的年平均资本外流仅在3至4千万美元的规模而已。1986年台湾的海外资本投资额也仅有6千万美元。1987年起台湾资本外流量便开始急剧增大。据台湾“经济部”所公布的资料,1987年台湾当局核准的对外直接资本投资总额为19.38亿美元、1988年为21.9亿  相似文献   

16.
台湾教育主管部门2013年12月出台了“人才培育白皮书”,岛内存在多年的人才流失和就业市场萎靡不振等问题再度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该“白皮书”提出,台湾当局将在三年内投入410亿元新台币以改善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此外还要培育2.4万名技术人员。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白皮书”出炉前还指出,近十年来,受“少子化”和台湾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关系发生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当局在人才培育方面遭遇挑战。  相似文献   

17.
2010年6月底,台湾当局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一周年。据台湾方面统计,2009年7月1日到2010年6月底,台湾“经济部”批准大陆企业对台投资项目58项,投资金额7991万美元,雇用台湾员工达1200多人,远不如预期。其中,大陆企业对台制造业投资项目非常有限,仅有3项,仅占总数的0.05%。这与台湾对大陆投资以制造业为主,占85%以上(初期占90%以上)形成鲜明对照。而今年上半年,台商对大陆投资金额达5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5%,  相似文献   

18.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7):33-35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随着岛内两场重大选举的逼近,陈水扁当局近期不断列举数字,强调“拼经济”的成果亮丽。6月中旬“行政院院会”通过了“农村改建条例草案”,声称要成立1000亿元(新台币)农村改建基金,释出1万公顷农地开发田园住宅社区,为民众打造快乐生活,这张大饼实在诱人。比这更诱人的是台湾行政部门负责人放出话来,“未来将每周宣布一项重大政策”。这样算起来,到明年“大选”投票前,当局释出的“利好”最少也有30个。不过民众的感受却完全相反,7年来,从各项经济统计来检视,台湾当局总成绩让台湾民众很失望。岛内媒体近日也纷纷为台湾经济问题“把脉”,并呼吁当局将“拼经济,救台湾”落到实处,“不要再让人民空等”。  相似文献   

19.
一进入80年代,台湾经济开始步入转型期。作为转型期的重要现象,台湾开始从过去的资本输入地区演变成资本输出地区。台湾“中央银行”编制的国际收支统计表显示:1987年,台湾资本帐净流入16亿元,1988年则逆转为净流出75.12亿美元,1989年净流出额更达82.49亿美元;另一方面,随着“自由化、国际化和制度化”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和内外经济环境的急剧变迁,台湾岛内市场逐渐对外开放,其与各地政商团体、企业、个人相互之间的经  相似文献   

20.
宝岛民生     
《台声》2007,(12):6-7
调查显示岛内医生成为高压力族群;台“卫生署”统计称今年前7月台湾2179人自杀死亡;台交通部门拟将出租车司机执业年龄延至68岁;台邮政部门明年首季推出5种新邮票台湾古厝入列;岛内77%企业没给员工调薪薪资负成长严重;11月份台湾投资人信心指数创今年以来最低纪录;台上班族压力大40%情绪失控科技业最需宣泄;调查显示台湾房价综合信心最新分数创近5年新低;台“工研院”:台半导体及面板产值今年逼近3万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