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马骡嵌闭性腹股沟阴囊疝是肠管的一段堕入腹股沟阴囊内,并卡在其中使肠腔闭塞不通,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的一种重剧性腹痛病。虽然其发病率较低,但如果误诊或延误治疗,致死率常达100%,目前,仍是真性疝痛中较难诊断和治疗的一种。1974年以来,我院共诊治马骡嵌闭性腹股沟阴囊疝11例(其中马7例,骡4例),全部系未阉割的公畜,嵌闭均发生在右侧腹股沟阴囊内,发病前均有腹内压突然增高史,发病后有10例曾有误诊史。我们用外科手术整复法成功地抢救了2例重症患畜,7例确诊后,病已至晚期,失去手术抢救时机而死亡,另2例虽也作了手术,其中一例因肠管坏死,作了端端吻合后死于胃肠麻痹,另一例死于继发症-肠阻塞和腹膜炎。  相似文献   

2.
笔者采用手术疗法治疗骆驼肠阻塞3例,均痊愈。 保定 首先肌肉注射静松灵10毫升,出现药理作用后,迅即在两后肢缠绳,两助手用力将驼扯倒,将驼移于六柱栏一侧,然后将两后肢绳从股内侧交叉结于背部,长出部分系于六柱栏上。两前肢另用绳缠捆,成为卧姿保定。 手术部位 左侧肷部,腰椎横突下6厘米,距最后肋骨4厘米处做一长度为20厘米的垂直切口。切口过低,肠管易涌出。术前,用2%普鲁卡因40毫升在第二、三、四腰椎横突前端作浸润麻醉。 操作 常规切开腹壁,仔细寻找结粪。3例中,小结肠阻塞1例,将结粪捏开后,水、气体即通过。  相似文献   

3.
笔者于1980~1988年,8年间共收治6例因误食异物引起的肠阻塞。其中马2例,骡1例,驴3例。阻塞发生在小肠的3例,发生在小结肠的3例。异物为芨芨杆、小木棍、针织物和尼纶绳等。诊断主要是通过直肠检查和剖腹探查确诊的。  相似文献   

4.
捶结术是治疗马骡肠阻塞的有效方法,然而对胃状膨大部阻塞却无法应用,一般采用投服药物结合直肠按摩术处置,虽能对部分轻型病例起到一定效果,但疗效不甚确实,且多因久治不愈而造成自体中毒死亡。据我们多年来治疗肠阻塞的病例统计,胃状膨大部阻塞的发病率仅占整个肠阻塞的10%左右,但其死亡率却很高,直接影响到农牧业的发展和集体经济的巩固。我们遵照毛主席“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  相似文献   

5.
据不完全统计,我校附设兽医院从1964年春季至1978年10月底共接受肠阻塞病牛172头。现初步总结如下。(一)发病情况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4~6月份最多,87例,占50.6%;7~8月份最少,7例,占4.1%;1~3月份29例,占16.9%;9~12月份49例,占28.5%。  相似文献   

6.
自1959年以来,我们先后在临诊中遇到马、驴颈椎不全脱位10例(其中马9例、驴1例),采用局部封闭疗法,均收到满意效果。该法简便、安全。颈椎不全脱位多发生于第3、4颈椎,第2、3与6、7颈椎间次之。 病例1 1959年11月15日,伊宁县农民的1匹马突然头颈下垂,头部肿胀,嘴唇着地不能举扬并向左侧弯曲,面颊及唇部水肿,前来求治。患马体温、脉博、呼吸及饮食欲均正常。其右侧第3、4颈椎间有凹陷,对例相对部位突起,触诊敏感,诊为劲椎不全脱位。用0.5%盐酸普鲁卡因80毫升分点注射于突起部位皮下,每天2次,连续治疗6天,患马头颈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作者自1966年以来用鸡蛋清,白糖、大黄末配合治疗新生幼驹肠便秘202例,除2例治疗太晚死亡外,其余均痊愈,疗效达99%。方法是:产后1~7天的患驹用鸡蛋清3~4个,白糖50克、大黄末15~20克;产后8~13天的患驹用鸡蛋清5~7个、白糖60~80克、大黄末21~25克,混合调匀,小勺灌之。一般灌  相似文献   

8.
1980~1988年,笔者用辣椒、槟榔滴剂直肠注入法治疗马骡结症33例,效果显著。药物配制 红干辣椒10g研末,加50%酒精至100ml,浸泡7天后过滤,制成10%辣椒酊;槟榔片10g研末,加50%酒精至100ml,浸泡7天后过滤,制成10%槟榔酊,加液体石蜡适量。一般配比为10%辣椒酊15ml,10%槟榔酊3ml,液体石蜡2ml,配好后将药液密封保存。用法用量及效果 取20ml注射器一个,针座安接3cm人用导尿管一节,将药液吸入,然后左手抬起马尾,右手持注射器将药液注入患畜直肠内,深度2~3cm,注完药液后用手拍打马的尾  相似文献   

9.
随机抽调3个基层兽医站连续3年的大家畜门诊病例,统计数字表明:马、骡消化道疾病约占68.30%(694/1016),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疾病占60.62%(616/1016)。其中仅肠痉挛、肠鼓气、肠阻塞和胃扩张4种就占腹痛总数的70.94%(437/616)。 腹痛病因复杂,病势剧烈,偏远地区常因辗转求医、错误诊断或条件所限,使病情加剧或预后不良,死亡率达10.55%(65/616)。其中肠阻塞  相似文献   

10.
1989年8~9月份我们收治附红细胞体病马5例,病骡3例,病驴7例(其中出生8天的驴驹1例),共15例。治愈9例,基本治愈1例,未愈出院5例。(一)临床症状 3头驴因其他疾病前来诊疗,查到病原,而无明显症状。1例患骡、2例患驴精神不振,饮食欲不佳,  相似文献   

11.
结症(肠阻塞)是马骡内科常见病,发病率高,自愈率低,若诊断错误或治疗不及时,能造成病畜死亡。结症的治疗方法很多,如捶结术、掏结术、直肠按压、药物疗法和外科手术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技术。对于轻症病畜,无论使用何种治疗技术都能达到治愈的目的。但对重症,尤其是危症病畜,如何根据病情,选用最适当的治疗方法,以求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使病畜脱离危险期就显得特别重要。现以我们某年收治的133例结症病畜(盲肠结5例,右下大结肠结4例,左下大结肠结12例,骨盆曲结14例,左上大结肠结6例,膈曲结2例,右上大结肠结5例,胃状膨大部结7例,小结肠结76例,玉女关便秘2例)中确知治愈时间的107例(见下表),分析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及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们采用臀中部与臀部稍后方缝合固定阴道壁的方法,治疗大家畜顽固性阴道脱,两年来共收治牛18例、马2例、驴1例,除一例牛未愈外均全部治愈;再从追访的10例(牛7例、马2例、驴1例)看,除一例肉用牛(因患牛臀肌丰满,缝针不能穿透臀中部,只缝了小孔一点)外均未复发.其中并有3头怀孕牛产犊后亦未复发,这说明本疗法的远期疗效也好。现将施术方法介绍如下。 (一)施术准备 术者、助手各一人,保定两人,大号三棱缝合针4~6根,并穿上12~18号缝合线,折叠成双,长约70厘米,纱布圆枕8~10卷。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试用改进的方法治疗马属动物混睛虫病9例(马5、骡3、驴1),均一次治愈,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疗效确实。 药械 1毫升玻璃注射器、人用8号注射针头、小缝合针各1个,20厘米长7号缝合线2段,10毫升兽用金属注射器、6厘米长12号注射针头各1个,严格消毒。0.5%精制敌百虫生理盐水溶液1毫升;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5毫升;醋酸可的松眼药水2瓶;青霉素200万单位;注射用水20毫升;酒精棉球适量。 治疗方法 将患畜横卧保定,使病眼在上,确实固定头部。患眼周围皮肤用酒精棉球小心消毒后,切  相似文献   

14.
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对传统烧烙术稍加改进,治疗马属动物关节粘液囊炎52例,其中骡31例、驴15例、马6例,均1次处理而愈。 (一)术前准备 1.烧烙应选择在春季或秋季的晴天,上午八、九点钟施术为好。 2.对患畜应检查体温、心跳、呼吸及患肢病变性质,术前绝食10小时。幼驹、衰老畜和孕畜及伴发高热病畜禁用。 3.器材及药品:捅条2~3条,火炉1个,大、小保定绳各1根;陈醋1斤,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笔者用自拟钩藤天麻汤,配合静松灵肌注治疗犊牛惊风12例,治愈10例,好转2例。临床症状 患犊表现意识模糊,精神恐惧,全身发抖。继而晕眩倒地,四肢抽搐,肌肉痉挛,头向后仰,口吐白沫,脉搏、呼吸加快,体温一般无大变化。方剂组成及用法 钩藤10g,天麻、全蝎各7g,防风、远志、茯神各10~15g,两煎1次内服。一般连服2剂,隔日再服1~2剂即愈。在服药同时肌注2%的静松灵0.7~1ml。  相似文献   

16.
以往治疗马驴浑睛虫病都是按《元亨疗马集》三棱针刺扎开天穴的方法,有时获得成功,有时只是房水流出而虫不出,为了寻求较好的方法,几年来我曾应用注射器抽吸的方法治疗马驴浑睛虫病11例(马7匹、驴4头),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操作方法 患畜六柱栏保定,使头部固定牢(烈性马采取放倒横卧保定),患眼对光。先用0.5~3%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1974年以来,试用胸腔注入药液(氢化可的松与大剂量青霉素的混合液)的办法,共收治41例肺炎患畜(其中马20例、骡11例、驴3例、猪7例)。疗效达95%,兹将其治疗情况及体会等介绍于后。(一)治疗情况1.胸腔注药部位:马属动物的注药部位在右侧胸腔倒数12~13肋间,猪在倒数5~8肋间。都在外胸静脉上缘约二指处(外胸静脉在肋骨和肋软骨连接处的稍上方,可用沾水的刷子将术部被毛浸湿,顺毛刷平,则胸外静脉明显露出)。  相似文献   

18.
牛的肠阻塞,文献上有毛球、粪球、结石、异物等记载,而以花生秧纤维形成的球团阻塞,少见于报道。1964年以来,在新郑县以花生秧为主要饲草的地区发现了本病百例以上,药物治疗无效,死亡率100%。从新郑县的发病规律来看,每年秋末,从开始喂花生秧后,如遇潮湿天气,花生秧不干不脆,就陆续有本病出现,至来年春末,牲畜开始吃青草后基本消失。1964年和1965年均是如此,以后仍有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19.
真胃变位是牛的常发病,我校附属兽医院仅1984年3月至1985年2月2日的11个月内,就先后确诊奶牛真胃变位9例,其中5例为右方变位(顺时针),4例为左方变位。9例均经剖腹探查验证,其中手术治愈6例,死亡3例(右方变位2例,左方变位1例)。 (一)真胃右方变位 1.发病情况:5例患牛系3~7岁黑白花奶牛,其中2例妊娠6~7个月,1例正常  相似文献   

20.
笔者认为,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实质是动物食入过量谷物,引起瘤胃内环境异常改变,导致以瘤胃为主的全消化道急性脱水,使患畜发生脱水性休克。由于洗胃疗法可向患畜体内供给大量水分,立即中断脱水,所以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一)治疗效果 我们在临床上用洗胃法治疗瘤胃酸中毒自然发病羊79例、牛99例,其中羊7例、牛9例,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余162例全部康复,对羊的治愈率为91.2%,对牛的治愈率为90.9%。除对有窒息危险的个别病例,在洗胃前静脉注射3%双氧水100~200毫升与25%葡萄糖1000~2000毫升混合液外,对绝大多数病例,只单用洗胃疗法而治愈。与其他疗法比较,洗胃疗法具有见效快、疗程短、花钱少,治愈率高,不留后遗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