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洋实业家、华侨领袖陈嘉庚,曾给南京国民政府以巨大资助,因为他看到南京政府举着孙中山三民主义大旗,又得到国际上一些重要国家认可。抗战爆发后,陈嘉庚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南侨总会)募捐巨款支持祖国抗战,据统计,1939年国民政府军费为18亿元,其中华侨汇款则达11亿元,其中南洋华侨捐款占华侨捐款总数的70%多,这对战时财政经济的支持,起了巨大的作用,使为财源不足而苦恼的蒋介石愁眉舒展,可想蒋介石对陈嘉庚该是何等敬重。然而,陈嘉庚对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却了解甚少,他所听到的都是共产党如何“共产共妻”、“杀人放火”等等。  相似文献   

2.
广大华侨为推动和维护全民族团结抗战所做出的一切努力,是其支援祖国抗战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侨为祖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们也与中共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本文拟就海外华侨在维护  相似文献   

4.
陈嘉庚是南洋著名的华侨领袖,他在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回国前,一直视国民党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但在抵达重庆后,他所看到的国民党的贪污腐化、消极抗日和专制统治引起了他对抗战前景和未来中国发展前途的极大忧虑。经过延安之行,陈嘉庚看到了中共领导人的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以及延安所建立的廉洁政治,他对于中共的认识从国民党的种种歪曲污蔑中摆脱出来,思想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对国共两党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陈嘉庚得出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论断。  相似文献   

5.
华侨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支持十九路军抗日,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日军民,开展各种抵制日货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海外华侨的爱国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做了重要贡献。本文试就海外华侨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精神上积极鼓励十九路军抗战,捐款捐物支持祖国抗日军民,开展国民外交和各种抵制日货的活动作一个论述,以纪念他们对中国人民抗日事业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中共广东党组织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侨务工作,影响和推动了广大海外华侨对中共领导的广东抗战的支援。广大海外华人华侨虽然海天远隔,但积极从各个方面支持和参加广东抗战,积极捐款献物,从经济上支援中共广东党组织领导的华南抗日纵队的革命斗争;政治上积极宣传抗日,声援中共领导的华南抗日斗争,维护国共合作大局;积极奔赴东江、琼崖等抗日根据地,为创建和巩固华南抗日根据地、建立华南抗日民主政权以及开展华南敌后游击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中,致公党以一个政党的气魄来判断和把握自身的行动;致公党人关心祖国命运和侨居国的利益,关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局;同时,致公党领导人就国内抗日民主运动的态势,国共两党的合作以及维护华侨侨眷利益和华侨投资回国等问题发表一系列见解,使致公党具有鲜明的“侨党”特点。也正是在抗战中,中国致公党和中国共产党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开始踏上了新民主主义的征程。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侨务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侨务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它包括四方面的基本内容: (一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海外华侨华人的实际出发,对“海外关系”给予重新定位。 (二 )从维护华侨华人的切身利益和民族感情,促进中国的对外国际关系出发,充分肯定了华侨华人对住在国的贡献,并将他们与祖籍国的关系定位为“亲戚”。 (三 )从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出发,将华侨华人的经济实力和影响与祖国的发展联系起来。 (四 )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出发,将华侨华人的政治力量和影响与祖国的统一大业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9.
按照约瑟夫·奈的观点,当今国家的竞争,除了硬实力之外,还有一种吸引人的软实力。根据学者的阐述,文化是软实力重要载体。陈嘉庚作为福建籍华侨的代表,其所体现的拼搏进取、爱国爱家、重视教育及崇商的精神特质,既是源自福建地域文化,又结合了东南亚在地文化,是一种中西为用的精神文化。他自身所表现出的爱国爱家的特征,经过综合与总结,是可以上升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本文即是在总结陈嘉庚精神特质的基础上,就如何将陈嘉庚精神如何植入文化软实力,以及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陈嘉庚精神又对中国软实力建设有何积极效用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海外华侨社团的产生与发展 ,同华侨华人迁移足迹和华侨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紧密相连。当今的海外社团大致有六种类型 ,它们在团结华侨华人 ,推进所在国和祖国经济建设发展 ,促进祖国实现和平统一事业 ,加强中国与所在国的交流合作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侨联组织要加强同海外华侨社团的联络 ,密切同海外华侨社团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华侨是中华民族在海外的支系。东南亚是海外华侨最为集中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华侨人口已超过600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南亚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亚太战场的重要区域。在从1942年1月至1945年8月的三年半时间中,面对入侵和占领东南亚的凶残的日本法西斯,在南洋的中华儿女——华侨在艰苦的条件下奋起抗战,在华侨华人史、东南亚史和世界反法西斯侵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抗战初期成立的四联总处,不仅对统治全国金融、支持抗战有过重大的贡献,而且对国民政府的金融、经济政策的制订也发生过较大影响。文章对四联总处在抗战期间的演变和具备的功能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以往在研究华侨华人问题时,较多关注到华侨的出国原因、华侨在国外的苦难史、华侨在侨居国的贡献、华侨对祖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华侨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等问题。今后需要更多地关注如何以华侨文化的精粹涵养新生代华人华侨资源,充分发挥文化对应力、文化激活力、文化伸张力以及文化浸润力的作用。果如是,就一定能够在海外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力量。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全体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结果,而且也离不开苏联支援中国抗日战争所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苏联对中国抗战在精神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援助.但是,苏联的这种支持和援助对于当时共同抗日的国共双方来说又是不平等的在军事和物质援助上对国民党高度重视,而对意识形态一致的中共在抗战中的力量和地位则极度轻视.苏联政府之所以在抗战中对国共双方采取这种"重国轻共"的政策,其关键原因在于"苏联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15.
在从长征结束到抗战兴起的重要历史转折关头,我党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的战略策略.这一策略的正确运用,使党的组织和人民武装力量获得了空前广泛的发展,造就了中国革命最伟大、最活跃、最生动的一个新阶段。它不仅为坚持抗战到最后胜利发挥了重大战略作用,而且为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告台湾同胞书》的基调是和平统一祖国。它的发表在港澳地区和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在推动祖国和平统一事业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并加强了港澳工作和侨务工作。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在两岸关系中起到了调解矛盾、化解矛盾的缓冲作用,这是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在抗日战争时期 ,陈独秀出于一个爱国主义者的责任和思考 ,对如何进行抗战 ,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比如发动民众 ,进行全民抗战 ;对日本进行消耗战 ,跟敌人打持久战 ;运用游击战术 ,等等。表现了陈独秀不仅爱国抗日 ,而且对抗战确实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如何看待和评价陈独秀的抗战策略思想 ,对我们更加客观地认识晚年陈独秀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海外华人华侨对居住国和祖国有着双重情结,我们对华人华侨的国籍和居住地的选择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对于他们对居住国的热爱应给予支持。华人华侨同样也保留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眷念祖国的伟大情操,盼望中国繁荣富强是共同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人心所向,是任何人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海峡两岸同胞和海外华侨同胞团结起来,反对分裂,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而继续奋斗。  相似文献   

20.
抗日根据地抗战不仅成为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而且书写抗日战争历史的辉煌篇章。根据地音乐文化为根据地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根据地音乐文化成为鼓舞根据地将士"浴血奋战"的精神武器、呼唤根据地民众"保家卫国"的抗战号角、昂扬根据地军民"坚强不屈"的前进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