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曼侬·雷斯戈》是十八世纪著名法国作家普沃·德·艾克齐尔的代表作品。若干年前,程青同志把它译成中文,嘱我写一篇序。我在先读为快之余,写了几句介绍这本书和它的作者。后来程青同志听说有人已在翻译此书,自己的译稿就未送出版社出版,我这篇序也随之搁置多年。去年五月偶遇《法国研究》的编辑同志们。谈及此事,他们挺感兴趣,嘱我寄交《法国研究》。于是,“序”终于起了介绍作用。  相似文献   

2.
编与读     
《新民周刊》2012,(13):8-8
《爱美的陷阱》(2012年第12期)太恐怖了,为了美命都不要的女人们都应该看看这篇报道。新浪网友正确选择有资质的医院和医生是维护权益的关键!网友allist2012美是要付出代价的,哪怕是毁灭性的,都有人敢于尝试,还不是抱着侥幸心理?网友北京人真是恐怖!这就是跟上当受骗一样。还是命重要。  相似文献   

3.
“同济大学,命运与前途”──1938年同济德国教师回德追忆李乐曾1939年3月23日,《德国工程师消息报》上刊出一篇题为"同济大学,命运与前途"的文章。作者是曾任同济大学测量系系主任的埃得温.费耶尔教授。1938年暑期他和最后一批德国教师辞别当时已迁...  相似文献   

4.
《马尔陀罗之歌》仅就长度来讲在散文诗歌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它似乎更象一篇史诗或一篇小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小说正是从中世纪的史诗演变而来),总之象一部叙事作品。作者在第六支歌中也写道:“我希望能迅速地看到我的理论某一天得到某一种文学形式的  相似文献   

5.
首先,把《我们是<恶心>的继承者》原文翻译如下: 《恶心》刚出版的时候,我没读过(我当时十六岁,本可以读),而是稍后几年, (正好是)战争结束了才读的。很可能就是这本书,还有《诉讼》或《娜嘉》这两本书对我产生了一种不知不觉的力量,促使我自己也开始写起小说来了。  相似文献   

6.
李道揆 《美国研究》2003,17(2):119-127
20 0 2年 1 0月 ,收到李世洞先生以编者的名义赠送的《美国研究词典》(以下简称《词典》)。《词典》的面世 ,对于促进我国美国学的发展将起积极的作用 ,我为此很是高兴。但是在浏览《词典》时 ,我意外地发现此《词典》在转引本人的专著《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一书中的附录 2《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时 ,“对一些修正案的批准日期依据R .B .莫里斯编 :《美国历史百科全书》第 6版 (纽约 ,1 982年 )作了订正”(见《词典》1 1 76页 )。①但是 ,我现在写这篇短文 ,不是要讨论有关擅自修改他人原著的问题 ,而是这一件事使我认为有必要探析有关美国…  相似文献   

7.
这篇小说的题名似乎叫《奥克塔夫》更为确切,因为小说中最重要的主人公并不是阿尔芒斯,而是奥克塔夫这个哈姆雷特式的青年人。自从莎士比亚塑造出那位忧郁的丹麦王子以后,忧郁症就成为了西方文学作品中不少格调不凡、聪俊灵秀的青年主人公的通病。这种患者在法国十九世纪上半期的文学中,几乎就是成批地出现的:塞南古的奥培曼郁郁寡欢,完全沉浸在痛苦之中,诺缔埃的沙尔在生  相似文献   

8.
被访人:资中筠,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美国研究》主编,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访问人:赵梅,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美国研究》执行主编问:我在1996年曾对您进行过采访,那篇访谈发表在当年《国际经济评论》创刊  相似文献   

9.
德雅 《新民周刊》2012,(42):68-69
我接受所有的音乐,但是我不会去迎合最新的潮流,我会去做我该做的,幸运的是我所坚持做的音乐现在还在赚钱。"我发誓""我会永远爱你""因为你爱过我"(《I Swear》《I Will Always Love You》《Because You Loved Me》);"我一无所有""如果你现在离开我"(《I Have Not...  相似文献   

10.
邵楠 《新民周刊》2022,(13):72-73
那一刻,我意识到,其实这个城市里,有很多人比你更难。昨天,有一篇“骑手睡桥洞”的视频刷屏了,说心里话,我看后很感动。因为镜头里面的场景,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我做骑手的半个月时间里,我会有意拉着几个骑手聊天。我询问过他们吃住的情况,知道一些真实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无名氏创作的《红魔》《龙窟》《幻》这三篇韩人抗日题材小说,大部分源自韩国流亡政府光复军参谋长李范爽的生活。本文从这三篇文章的题材、人物形象、叙事方式、作品艺术等几个方面入手,揭示了其有别于其他描写韩人抗日题材的小说的独特之处。这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韩人抗日题材小说、增进对中韩两国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罗伯特·凯泽为美国《华盛顿邮报》副编辑主任。1971年~1974年曾任该报驻莫斯科记者。今年8~9月,他在苏联首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采访报道。他从9月23日起在《华盛顿邮报》发表三篇观感文章。英美几家主要报纸先后转载了凯泽的文章。现摘要译出第一篇文章,题目是:《衰竭的帝国勇敢地面对着短缺》。  相似文献   

13.
《论法国变革之路——法令改变不了社会》(On ne change pas la societe pardeclet)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欧译丛》的一种,1986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程小林、沈雁南、王大东、杨祖功译。作者米歇尔·克罗齐埃(Michel Crozier)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克罗齐埃长期从事对有关政府部门、企业等社会结构体系的研究,《论法国变革之路》就是作者对这些权力和组织的实际功能进行社会学调查的结果。作者从社会学角度,在充实的资料基础上,分析了当代法国社会的弊病,提出并探讨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萨特确实有一种乱伦意识。在自传《词语》中他直言不讳地说:“大约10岁时,我读了一本名为《横渡大西洋的客轮》的书,十分着迷。书中有一美国小男孩和他的妹妹,两人天真烂漫,彼此无猜。我总是把自己想象为这男孩,由此爱上小女孩贝蒂。很久以来我一直梦想着写一篇小说,写两个因迷路而平静地过着乱伦生活的孩子。  相似文献   

15.
何映宇 《新民周刊》2022,(26):64-67
当《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不是我不明白》《假行僧》等经典再一次被唱响,激起了多少人的青春摇滚情结?而《童年》《梦》《爱的箴言》《恋曲1990》《光阴的故事》等等,首首都是经典,可以说是几代人的集体回忆……2014年8月31日,张惠妹在中国台湾台中圆满剧场举办“2014aM EI‘偏执面’演唱会”。由腾讯视频主办的这场“偏执面”演唱会,开创了国内首次尝试全球免费线上演唱会的先河,线下观众只有6000名,但线上观众却超过了100万。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法国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反法西斯斗争的坚强战士、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夏尔·戴高乐(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1890—1970)诞生100周年。为了缅怀这位伟人,本刊自1988年起除举办《我看戴高乐》的征文活动外,还陆续发表过数篇关于戴高乐研究的论、译文。《法国研究》本期又刊出此专题的两篇文章,作为对戴高乐将军诞生100周年、逝世20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17.
阿尔贝·加缪是当代法国的重要作家,具有世界声誉。他的作品在我国拥有不少读者。可是,对加缪的研究还显得十分薄弱。本刊组织的这一《加缪研究专辑》,目的在于进一步介绍和分析这个具有独特思想和风格的作家,以飨读者。专辑第一部分是四篇论文。《〈局外人〉》,荒诞的言语》细致地剖析了加缪的代表作的语言,从统计的方法的入手,指出这些手法的效果,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荒诞人生底蕴的深层探索》研究了加缪以“荒诞”为主题的三部曲,描画了《局外人》到理论著作《西绪福斯神话》,再到剧本《加里古拉》的发展脉络。《笑声中的忏悔》评价了中篇小说《堕落》,作者从主人公的笑挖掘下去,探索人物的灵魂,并指出加缪的意图。《加缪哲学思想简介》主要分析《西绪福斯神话》的哲学内容。四篇论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加缪的创作和思想。专辑的第二部分是一组译文。《戏剧家——加缪》指出戏剧是加缪偏爱的领域,加缪通过各种题材力图创造当今时代的悲剧。《〈局外人〉》的心理学》的作者从自身的写作特点出发,欣赏加缪的内心分析。《自然、人道主义、悲剧》认为荒诞概念是悲剧性人道主义的一种形式。《一个模糊的世界》分析了加缪的短篇小说集,深得其中的奥秘。《〈鼠疫〉评注》指出这部小说的象征意义和现实精神。《倨傲的忏悔》分析了《堕落》的主角与俄狄浦斯的相似。这几篇译文对加缪的小说、戏剧和创作值倾向进行了颇有特点的分析,可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化是苏联科技进步的主要方针之一。贯彻方针的第一步就是在一些中小学开设计算技术教研室,组织教师课程培训,使计算机进入学生校内外生活,即从年轻一代做起,让人们从小学会使用计算机。在1985年9月的《接班人》杂志上刊登了两篇采访文章。一篇是苏联科学院西  相似文献   

19.
金姬 《新民周刊》2023,(23):18-21
中医不是旁门左道,更不是玄学,但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要通过真正的学习去了解,这样才能向观众说明白。2017年,《新民周刊》曾写过一篇专访,名叫《作家六六:我为什么学中医》。6年后的今天,六六因为编写的中医传承电视剧《后浪》引发争议而上了热搜,此时的她已经从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毕业。而这部戏是过去六年学习生活的汇报演出,剧中的故事与主要人物,皆有原型。  相似文献   

20.
刘洪 《新民周刊》2012,(13):22-22
改革无疑是艰难的,但不深化改革,则会再度落入"中等收入的陷阱"。改革无疑是艰难的,但不深化改革,则会再度落入"中等收入的陷阱"。遇到麻烦时,作为专有名词的"巴西成本"(Custo Brasil)就经常被拿来说事。譬如,《金融时报》最近的社论就认为,去年巴西GDP增幅只有2.7%,约为前年的三分之一,问题之一就是"巴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