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它本身是一种文化,同时又是文化的一种载体。文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使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传之久远。文字资料是我们进行历史研究必不可少的依据。可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并不多,而汉文献一方面对少数民族的记载很少,另一方面由于阶级的和民族的偏见,使这本来就不多的史料不但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甚至还会以讹传讹,贻误后人。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我们除了必须对见诸文献的记载进行必要的文献学处理外,还得从民族语言及其他方面去寻找更多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黎平县许多乡村和小学都在积极试验推行苗文、侗文。有些人对这一新生事物不理解,抱有许多疑虑。为此,就推行民族文字意义和作用,谈谈我的一些肤浅认识和看法。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也是人类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就以侗语而言,侗语是侗族人民的主要交际工具,侗文就是记录侗语的符号。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发展民族文化的最有效工具。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是一个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坚持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增进各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马列主义民族政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搞好民族教育,必须认真研究民族教育的特点。斯大林同志说:“每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它自己的,只属于它而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本质上的特点、特殊性。”只有根据民族的特点办好民族教育,才能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作为民族的重要特点之一的语言,是思维、交际的工具,但口头语言是流动的、一发即逝的。只靠口耳相传,所及范围极其有限。因此,必须创造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使之留下痕迹,传之久远,以弥补口语的不足。从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和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情况可以看出:凡是有文字和文字普及  相似文献   

5.
一般而论,语言和文字是从理论上界定一个民族和在实际中凝聚一种文化的核心要素.语言和文字的改变,往往导致民族及其特定文化的变迁.如今,对于处在众多民族不断相遇、不同文化深入交往的现代世界来说,把握这一点,即把握民族语文与民族文化的特定关系,尤为重要.语言的裂变和文化的整合,是生活在强大民族包围之中和外来文化冲击之下,弱小民族  相似文献   

6.
意音文字存在的民族语言文化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保亚 《思想战线》2002,28(1):110-114
文字选择的背后隐藏了一个民族在语言文化方面的重要信息 ,一个民族的特殊语言文化背景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自然文字的发生发展方向。从特定的民族语言文化背景看 ,决定意音文字存在的民族语言文化条件是 :1 该意音文字所记录的方言很复杂 ;2 用该意音文字所书写的古代文本很丰富 ;3 该意音文字是原生的 ;4 该意音文字所记录的是权威语言。目前汉字和彝文满足了这些条件 ,并且汉字已经走入一种超稳定状态。当然拼音文字也有其优势 ,拼音文字应该与汉字并行而不取代汉字。  相似文献   

7.
民族语文是一种社会交际工具。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方式,同时又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文字则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形式。由于文字的发明,使人们的交际范围豁然扩大,可以跨越时间、空间而传递信息和感情,有利于对人类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所以,文  相似文献   

8.
发展教育事业,是为了不断开发人们智力、有效地继承和不断更新人类社会各种知识,以便能够创造人们需要不断增长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教育越发达,人们创造的社会财富就越多。反之,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就很贫困。教育只靠口头传授是不够的,必须以文字作为教育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在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创造、积累和需要的各种知识越来越多,更需要文字作为发展教育和社会交际工具。文字是书面语言,是语言的符号。在学校教育中,语言和文字始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一个国家的语言越多样化,相应的双语程度化就越深。双语教育作为双语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和发展一个民族的语言,进而加强民族群体的身份认同感和文化构成的多样性意义深远。在切实可行的双语教育环境下,语言维护以及语言维护的相关因素也应受到考虑和重视。少数民族语言维护对贯彻我国的民族政策、繁荣民族文化和巩固民族统一与和平有着非凡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汉语汉字     
汉语汉字张大可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不仅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还是维系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纽带,因而是民族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华民族大家庭使用多种语言和文字,而主体是汉语汉字。限于篇幅,这里只简说汉...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少数民族人民翻了身,成为国家的主人;生活上也逐渐得到了改善。除在民族地区兴办学校、发展文教、卫生等事业外,又执行了一条马克思主义民族语言平等的原则,这是使少数民族在文化上真正彻底翻身的有效措施。一九五六年,先后为只有语言而无文字的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他们的民族文字,并批准试点推行,新创民族文字的诞生,在我们民族地区的确是一项亘古未有的创举,也是我们党为少数民族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这不仅使所有的少数民族人民发自内心的爱戴和欢庆,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文字图书的出版事业,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国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字图书的出版工作,为全国各族读者提供了大量的精神食粮,为弘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为边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为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社会发展,不少民族文字图书的出版也遇到了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困惑,从云南彝文图书出版情况可见一斑。彝族是我国历史悠久、有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聚居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目前已有七百多…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的多伦多是联合国确认的多元化城市之一。多元化包括在种族、民族、文化、语言和宗教方面的多样性。以语言为例,除了英、法两种官方语言外,在多伦多的中小学,就有50多种不同的语言作为交流工具。不同的种族、民族、阶级和性别在社会发展资源的控制。参与和享有的差距,造成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谁是我们学校的学生?”这是多伦多市教育部门在确立学生培养和发展目标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学生社会条件的巨大差异性既是加拿大学校教育的基本背景,同时也是追求全体学生平等的社会性和自我发展时所需解决的问题。多伦多…  相似文献   

14.
苗文作为苗族语言的载体进入苗乡的文化思想艺术领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功能,赢得了苗族人民的喜爱和欢迎;并初步形成了小区域学用苗文的气候。实践告诉我们,苗文是一套科学的文字,是苗族人民抒情话意的理想工具,能准确地记录本民族语言,挖掘、搜集整理苗族传统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开发苗族学生智力,扫除语言障碍,发展民族教育的有力武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苗文能否加速民族经济的发展,作用于苗区脱贫致富?我们经过近两年来的实验认识到用苗文进行科普教育是发展民族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人们之所以看文字,是要透过文字了解别人的思想,借以充实自己的思想。但文字自从成了书法,人们便舍弃文字反映的内容而专注于形式,于是就有了这笔体、那碑林,就有了众说纷纭的名人题字和以假乱真的字画市场,于是本不识字的工匠成了传承文化的功臣。与书法之注重形式相似,韩国人、新加坡人因长了一张和中国人一样的脸,且天生软骨病,见了孔圣人就不由自主地跪下,于是便有人将其经济社会发展归功于儒家文化,进而认为,21世纪是儒家文化的世纪。岂不知,韩国、新加坡的真正崛起,实在是得益于逐步健全…  相似文献   

16.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民族文字为工具开展民族语言(母语)和汉语(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民族教育的水平。这一点已为国内外许多教育学家、语言学家所公认。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由此看来,推行民族文字是使各少数民族发展和繁荣的实际需要,也是各级党政领导履行宪法规定的光荣任务和政绩表现。  相似文献   

17.
面对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大背景,怒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也面临新的形势:一方面,怒族人口较少且与其他民族大杂居,保护传统文化特别是原生态文化的难度较大,受主流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群众的选择性、多样性、崇外性增强,建筑、服饰、语言、习俗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在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走向文化趋同的路子;另一方面,怒族支系复杂,有语言无文字且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8.
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社会生活、斗争的艺术。文学分为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两种类型,民间文学是口口相传,有声无形,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作家文学是书面流传,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没有文字的民族,就没有自己的作家文学,而只有民间文学,用一个人有两条腿的形象来作比喻,她先天性地缺少一条腿——少一条作家文学的腿,单是那一条民间文学的腿,行动起来,既不方便,也走不快。没有文字的民族与有文字的民族的文学比较,正是这样。古语说:“言之无文,传之不远。”这句话,本来是指文章的文彩而  相似文献   

19.
民族大团结,使各族人民的交往日益频繁,这反映在语言上,各民族的语言都有很多形式的借词。苗族这个古老的民族自古以来就与其他兄弟民族杂居相处,共同生活在祖国士地上。因此,语言上互相借用是难免的,尤其是汉语借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苗语的词汇,但是,在民族语言文字发展和试验推行的今天,如果对借词(本文谈的是新借词)处理不当,那将会影响民族语文的正常发展。因此,如何规范借词,使之符合语言发展的客观需要,这是发展和推行民族语文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语言文字的发展,标志着一个民族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程度。我国的民族政策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在创制新文字和改革旧文字时必须结合实际、慎重行事。双语言使用的现象,是许多民族语言发展的自然规律,双语教学是学好民族文字和汉语文的重要手段,民族语文工作的开展,要大力培养本民族的专业人才。建立中央民族学院民语系的实践证明中央决策的正确。论文在许多方面结合了贵州的实际,如新文字问题谈到了布依文和苗文,老字问题谈到了彝文;双语现象联系了伦佬语和土家语等。论文谈到台湾南岛民族母语的现状,呼吁台湾有关科研部门,应大力抢救这些母语的材料,并尽早地解决他们的文字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具有实现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