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在8月6日《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儒学作为一个整体已经过时了,提倡他的复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需要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德。张岱年指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陈腐传统主要有两点,一是等级意识,所谓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都是不平等的。二是儒家学说的空疏倾向,割裂了道德理想与物质利益的联系,孟子强调“何必曰利”,其实固然不应追求私利,但是国家人民的公共利益还是必须讲究的。我们现在要弘杨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其中包合古代伦理道德的优秀传统。中国伦理道德的优秀传统,主要有四点:(1…  相似文献   

2.
由我国著名伦理学家唐凯麟教授主编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丛书》终于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在千禧之年奉读这套别开生面的伦理学新著 ,心情怡然 ,想谈点感想。这套丛书由三本专著组成 ,它们是《成人与成圣———儒家伦理道德精粹》、《自然与道德———道家伦理道德精粹》、《无我与湟———佛家伦理道德精粹》 ,分别对儒、道、佛三家的伦理道德思想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研讨。这是国家社科规划课题———“中国传统伦理的当代价值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我们觉得这套丛书的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都堪称上乘。其突出的特点有四个方…  相似文献   

3.
传统道德如何影响领导活动?文/界外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性的文化。伦理道德观念根深蒂固,因此,传统文化中对领导活动的影响最为深刻的就是道德文化。传统道德文化观念中对领导活动起积极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仁”的观念。仁是中国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其"为政以德"的思想几乎贯穿整个封建时代,儒家的官德传统和廉政思想一直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儒家通过公私义利之辨强调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对官员提出道德要求,主张公重于私、"义以为上",倡导"以义统利"。官员的道德修养可以影响整个社会风气,官员清廉便能吏治清明,社会稳定。中国的传统行政伦理和官德规范虽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并没有完全失去它的进步作用,当代在进行廉政建设时仍有必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伦理道德,重提传统行政伦理和儒家传统官德规范在当代的合理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而作为其精髓的儒家伦理源远流长。教育即文化。学校德育教育要本着传承文明、更新文化的要旨,摒弃传统伦理道德中的“三纲五常”等封建糟粕,从优秀文化传统和儒家伦理的精华中汲取养分,并赋予其时代精神,形成具有民族和时代感的文化内涵。实践证明: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重视中华传统美德和儒家伦理经典教育,有益于他们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18)
<正>今年9月28日,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68周年纪念日。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是中华文明最杰出的奠基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政治、哲学、教育、伦理道德等方面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优秀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取向和精神追求。每逢一年一度的纪念日,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尤其是两岸各地都会举办多种纪念活动,活动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主要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代表。研究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把握儒家伦理思想的历史沿革,而且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伦理思想,我们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先秦儒家的伦理思想。一、孔子的伦理思想孔子是先秦儒家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性理论的思想家。他说:“性相近,习相远也”(《论语·阳货》)这里的“性”,就是指人性。他认为,不论是圣人还是普通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不差上下,由于后天的…  相似文献   

8.
<正> 近来的文学研究和文化论争中,都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对于传统文化如何估计的问题。刘再复认为,中国正统的文学观念体系是“以儒家派为主干”的,它在内容上“偏于政治主题和伦理道德主题”,在美学上则追求一种“中和之美”。其批评性意向很明显。与此相对照,姚雪垠认为:儒家思想虽起过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文学史的决定因素,更没有消灭人的个性;儒家的文艺思想不能用“中庸”来概括,包括“中庸”在内的儒家思想至今仍有它的积极意义。他一再指出,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种精神财富,它对于建设我们的新文化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刘晓波的看法是: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一元文化,这种文化必然  相似文献   

9.
我国要获得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必须实施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这业已成为共识。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则内在地包括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因为任何一种社会文明都继承和延续了前代积累起来的文明成果;同时,任何一种社会文明,尤其是在当代,都必然和其他社会形态的文明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文化是民族之魂。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对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家庭为本位、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的总结。它深深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渗透到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当中。从长远…  相似文献   

10.
罗永忠 《求索》2007,(9):155-156
中华民族对伦理道德的传承高度重视。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扬弃,应以优秀的传统道德架构为基础,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促进当代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这样才能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基础坚实的现代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应台湾中华伦理教育学会和台湾师范大学的邀请,中国伦理学会在会长罗国杰教授率领下,一行17人于1997年12月14日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第一届伦理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儒家伦理与现代化。议程安排的很紧,到19日结束。5天研讨会,共进行了13场,37位两岸学者先后在会上竞相发言。会议结束后,20日到23日,我们在台北、南投、高雄等地参观游览。所见所闻颇多,仅就感触最深的散记如下。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高度重视在两岸伦理学术研讨会期  相似文献   

12.
“道”是中国古代思想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而究其内涵,诸家解说有各所不同。就中国思想史上最具权威性的儒家体系中的“道”而言,大体包括了以“仁”为核心,兼及义、孝、忠、悌、信等的一整套伦理道德学说。通过文学为手段,为载体来传播儒家道义———“文以明道”...  相似文献   

13.
坚持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的统一———学习邓小平理论,正确对待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唐凯麟一在当代中国,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如何认识和处理现代化和民族化的关系问题,而问题的实质是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的问题。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是...  相似文献   

14.
泰国北部各民族中的儒教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泰国北部山地的泰族及其他少数民族 ,深受中国汉族的儒家信仰及传统观念的影响 ,特别是在“礼仪”、“尊卑”、“举止”上 ,都严格遵循儒家的规矩。同时 ,也用儒家的伦理道德来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谈谈作风     
我们通常把一个人的处世方式和行事风格给人们留下的印象称为作风。所以,一个人的作风也是他的价值观和文化修养,或者说是他精神境界的外在表现。虽然作风是一个外来词,但中国人对于作风的重视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传统特征。中国人对于伦理道德看得特别重,对一个人的作派、作风当然看得也非常重。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有一个叫做“礼”的核心概念,它用这个概念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因而从伦理的角度衍生出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吴林桦  郭线庐 《求索》2013,(7):119-121
儒家的"比德"说,是从社会伦理道德的角度去看自然现象,是自然的人化;道家的"畅神"说,是通过人与自然合一即人的自然化而达到"悟道"即精神无限自由的境界;禅宗的"见性"说,认为山水是佛性的映照,观照山水即体味"佛性"亦即是禅悟的过程。三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山水审美思想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韩星 《学习与实践》2023,(1):133-14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指人际关系的原理、原则。明伦是儒家的一贯主张,是为学大端,本质上乃人禽之辨。中国传统最重家庭,家庭伦理由父子、夫妇、兄弟三重伦理关系组成。儒家以孝悌之道处理家庭伦理中的父子和兄弟关系,认为孝悌是做人的根本,是家庭和谐的基本途径。近代以来在经历了现代自由、平等精神的洗礼之后,儒家伦理中的基本内容仍然可以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指导人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考量家庭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重建家庭伦理,在与民主、平等、人权等现代理念的融合过程中实现家庭伦理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8.
白嘉轩是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塑造的一位儒家道德传统的忠实实践者。他是儒家文化渗透到旧乡村伦理道德的化身,作为白鹿原民众的“精神领袖”,他身上有着我们民族非常优秀的文化品格,他果断、沉着、聪睿、宽宏大量,这使他在白鹿原上具有很高的威望,并且使他成为传统宗法社会正义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梁文宏  罗文宁 《传承》2012,(11):58-59,85
先秦儒家人文思想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保障民众生存的政治诉求,实现自我价值的道德自由,肯定个体生命的价值;以“善恶之辩”论人性,“以艺养德”铸人格,强调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探寻理想人格形态,坚持对君子理想人格的追求。先秦儒家人文思想体现了中国“轴心时代”文明的高度,对儒家人文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吸收其思想的合理内核,对加强和改进人文关怀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德育从古至今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辩证发展过程。中国德育的正题乃是传统儒家德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儒家德育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以来,现代西方德育在中国取得"独尊"的地位,传统儒家德育则与整个传统儒家思想一起,处于一种被解构之境地。这一阶段乃是中国德育的反题。现代性自身问题的不断凸显,招致了广泛的批判;与之相反,传统儒家德育思想的价值则日益重新彰显。因此,中国现代德育的合题应该是二者的优势整合。在这一整合过程中,我们应该向传统儒家德育思想中去进行"文化寻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