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起埃德加·斯诺,许多人都知道他写过一部轰动世界的扛鼎之作《西行漫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斯诺的这部书还融聚了一个中国青年的心血,这个中国青年就是黄华。从学生时代起,黄华就与斯诺相识、相交,并在“一二·九运动”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之间的友谊与日俱增,历久弥深。斯诺亲切地称黄华是他身边的中国朋友。  相似文献   

2.
公务车太多太滥了!在日前召开的广东省各界别政协委员座谈会上,省长黄华华表示,广东治堵不会限牌,要先拿公车开刀。黄华华说,出行难的问题,教授讲了,现在私家车多,公务车也多,限私家车的话也不好。现在  相似文献   

3.
<正>黄华是我国外交事业的杰出领导人,先后任我国驻联合国常驻代表、外交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在长期从事外交工作的过程中,为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外交事业,用他的妻子何理良的话来说:“这个人,整个生命都用在外交上了。”  相似文献   

4.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政府曾多次阐明自己的立场:澳门是中国的领土,澳门问题属于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这个问题,在未解决之前暂时维持现状。1972年3月8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在致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主席的信中,再次重申了中国政府的立场。信中指出:“香港、澳门属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结果,香港和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究分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的所谓‘殖民地’范畴。…  相似文献   

5.
2010年11月24日晚,当我从《新闻联播》中得知国务院原副总理黄华同志仙逝的消息后,心里特别难过。黄老是我所敬仰的前辈,生前他曾任外交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相似文献   

6.
在济南市英雄山烈士陵园里,长眠着一位32岁的八路军将领,他就是曾任红军大学干部团政委、中共山西省委军事部长、晋西南游击支队队长、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的黄华。记得在撰写晋西南抗日根据地组织史时,我查阅有关资料得知,黄鲜由晋西南、晋西北转战冀鲁边区新海县,于1943年6月29日被叛徒行刺遇难,安葬在山东省无核县第六区一片向阳的山坡上,1953年3月迁葬济南市英雄山烈士陵园。当时,我就在想,倘若日后有机会到济南,一定要去黄华烈士墓前看看。或许,在那样的氛围中,我可以体察一下瞑瞑之中的那位年轻的八路军骁将,率领游击健儿…  相似文献   

7.
斯诺与黄华     
王永华 《湘潮》2011,(4):19-22
斯诺与黄华,一位是撰写《西行漫记》的著名美国记者,一位是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的杰出外交家。两个异国人在几十年的交往中,经历了从一二九运动到中美关系的解冻等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中共从延安走向全国、融人世界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所谓殖民地,通常是指一个独立的国家因被他国占领,管辖而失去应有的主权,以致沦陷为他国的附属地。如安哥拉曾被葡萄牙占领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澳门虽然也被葡萄牙占领并受其管辖,但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对澳门享有神圣的主权,这一事实决不会因葡萄牙对澳门实施占领或清政府与葡萄牙签订不平等的条约而有所改变,更不会因葡萄牙单方面将澳门视为“海外省”而有所改变。由此可见,殖民地的概念,对澳门来讲显然是不适用的。1972年3月8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9.
从治标截流到治本清源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黄华华广东地理环境特殊,情况复杂,音像的出版、复制单位多,市场规模大,辐射力强,负面影响往往波及全国。广东是这次“扫黄”、“打非”集中行动的“重中之重”地区,深入开展这项斗争,对于截断、铲除黄色非法出...  相似文献   

10.
<正>1978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奉卡特总统之命来北京商谈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在北京,双方派到谈判桌上的都是一流团队:中方是外交部部长黄华、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和韩念龙,美方是伍德科克和出生在中国南京会讲一口流利汉语的美国驻华联络处副主任芮效俭。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中)成子请各国记者退出后,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的大门被紧紧地关上了,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会谈正式开始。双方参加会谈的人员可以说旗鼓相当。中方:邓小平、黄华(外交部长)、章文晋(副外长)、柯华(驻英大使);英方:撒切尔夫人、尤德(港督...  相似文献   

12.
他深受周恩来赏识,基辛格评论他是"我见过的最有能力的人民公仆之一"。黄华——曾作为向导和随行翻译,协助斯诺完成了名噪全球的《西行漫记》的采访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1998,(1)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周恩来与基辛格进行了会谈。最后要草拟一个谈判声明。基辛格拿出的声明草案中写着:“中国政府向尼克松发出访华邀请,尼克松表示乐于接受。”我们不接受这个句子。我们希望改写:“尼克松愿意访华,我们就提出邀请。”美方不同意。双方谈了几个小时就僵在那儿。这时候,留下黄华和他谈。第二天早上,会谈再度进行,基辛格有点儿急了。因为他中午就得离开。在华期间又不能和美国通话。如果声明没谈成,就都吹了。这时,周恩来也急了,马上召章文晋去汇报。他一看草案,就说:“这问题很简单,在我方的字句…  相似文献   

14.
正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迈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新时代。次年1月29日至2月4日,邓小平接受美国总统詹姆斯·卡特的邀请成功访问美国,中美关系揭开新篇章。鲜为人知的是,邓小平在访美前,接受了美国记者的联合采访,让西方人认识到:邓小平"是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领导人"!一1979年1月5日上午,在外交部部长黄华、外交部顾问浦寿昌陪同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会见在中美建交  相似文献   

15.
黄华与司徒雷登举行第二次会晤,实际上北平与华盛顿在较量:司徒雷登提出访问北平,会晤中共最高层领导人;司徒雷登收到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的邀请信,而华盛顿批示任何情况下不得访问北平  相似文献   

16.
<正>1964年3月30日、31日两天,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召开联席会议,听取周恩来总理作《关于访问十四国的报告》,介绍他不久之前出访亚非欧14国的情况。周恩来在报告中专门谈到:“我还要提到翻译人员,翻译人员不仅是翻译,还可以做政治工作。”接着,他动情地历数与自己共事过的翻译:“与我共事的翻译有五代:第一代是黄华,第二代是龚澎,第三代是章文晋,  相似文献   

17.
解放军士兵闯入了司徒雷登的大使官邸,司徒雷登低调处理;中共方面宣布与外国建交的基本原则;周恩来亲自点将,指名黄华出任南京外事办主任,以私人名义与司徒雷登进行接触  相似文献   

18.
为了纪念朝鲜停战50周年,找出了历经浩劫后得以保存的唯一的一张开城旧照片,拍于1953年深秋,正在停战之后,日内瓦会议之前。地点是1951年7月举行首次停战谈判的来凤庄。从这张旧照,引起了一些回忆和思索。 拍摄这张照片时,作为背景的餐厅中正在举行午宴,主人是当时在开城与美方代表进行政治谈判的黄华同志,主宾是担任中立国遣返委员会主席的蒂迈亚将军。宴席只有一桌,印度方面的宾客还有政治顾问哈克萨,参谋长考尔准将;中方有黄华的助理浦寿昌,还有浦山和我作陪。  相似文献   

19.
别府“地狱”好风光中国友好人士访日团在东京访问三天。顾问团和各分团与日本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友好交流活动之后,顾问团便分为两路,一路由访日团最高顾问叶选平率领去北海道访问,我们则随黄华团长南下去了熊本和大分。大分县的别府,是著名的温泉之乡。看那到处白烟蒸腾、热泉涌流的景象,兀地使我想起了《老残游记》作者刘鹗写我国泉城济南的佳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相似文献   

20.
1949年春夏之间,中共驻南京外事处主任黄华,与美国驻国民党政权大使司徒雷登,就新中国与美国关系问题,在南京举行过一系列试探性会谈。这是中共中央迁入北平后与美国最早的外交接触。弹指45年过后,国内史学界对1949年中美南京会谈过程和内容虽有所披露,但会谈双方的动机和目标是什么?会谈何以未果?谁应对会谈失败负责?所有这些问题,在世人心中均成为不解之谜,需要逐一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