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嘉军 《理论探索》2007,(4):135-138
民事合意性纠纷解决机制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是,透视我国民事合意性纠纷解决的现状,却严重地存在着与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不相符合的地方:一些现有的合意性纠纷解决制度并不具有当然的法律效力,实践中大量存在的合意性纠纷解决制度并不为法律所认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下,应从立法上明确规定诉讼和解与执行和解的法律效力,并赋予其强制执行力,对于协议不起诉、协议撤诉、协议不上诉等合意性制度的效力应当获得法律的认可。此外,对两大法系明文规定的其他一些民事合意性纠纷解决制度,也要合理地吸收。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4,(31)
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我国民事专家辅助人制度。在社会专业分工细致化、多元化的趋势下,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引入有利于裁判者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同时推动诉讼双方的诉讼对抗。遗憾的是此次立法的规定过于笼统,为了使专家辅助人制度发挥实质的作用,有必要对其法律功能进行分析,并从其诉讼地位、意见性质以及资格方面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已影响到该项制度应有价值功能的实现.完善该项制度须以实现诉讼效率、诉讼经济和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为目标,应将完善和规范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为重点.着重分析当前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受理范围、附带民事诉讼的一并审理,以及刑事部分中止、撤诉后引发的附带民事部分后续审理中所存在不合理之处,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反诉制度是各国民事诉讼法都明确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长期的司法实践暴露出我国反诉制度在立法和实践中的不健全。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操作标准不一、被告的合法民事实体权益和诉讼权利得不到切实保障。我国反诉制度的现状为进一步完善和构建合理的反诉制度提出了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诉讼制度中并未规定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我国目前涉及环境问题的诉讼.据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大致呈现这种态势,印国家机关为保护公共环境利益以原告身份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多为胜诉,其他主体如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为保护公共环境利益以原告身份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多以原告与本案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不属于人民法院管辖范围或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等理由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试从民事诉讼法的视角,提出有关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思路.  相似文献   

6.
施卉 《学理论》2012,(8):97-98
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将公益诉讼提上了议程,这说明我国在公益诉讼制度上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对比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的立法不够完善,因此亟需改进,要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其中,如何确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范围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它对确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其他内容具有决定性影响。我们可以借鉴美国与德国的相关规定,将检察机关、行政机关、公益性团体、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确立为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1)
2012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民事诉讼法》的第二次修订草案。新《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小额诉讼程序作为第162条,此规定有着现行法律制度所不能具有的优点,是我国程序立法的一次重要创新。分析法条可知,从制度构架上来看,小额诉讼程序属于简易程序的一种;法条对于标的额的限制采取了一种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标准;但"一审终审"的规定仍然存在缺陷,不符合我国民事审判实际,仍难以保障当事人的救济权。  相似文献   

8.
汤耀国  胡星 《党政论坛》2011,(11):34-35
公益诉讼制度一直是多数国家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对于侵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政违法行为,却没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和救济,是我国现在法律制度的缺憾。  相似文献   

9.
公益诉讼制度一直是多数国家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对于侵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政违法行为,却没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和救济,是我国现在法律制度的缺憾。  相似文献   

10.
蔡晓嫚 《学理论》2012,(35):150-151
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问题是我国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先决问题之一。公益诉讼应采用当事人适格理论,可以构建以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为主,其他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为辅的公益诉讼原告多元化制度。  相似文献   

11.
法国民事保全立法较传统德、日等典型大陆法系国家而言,规定了不同的类型划分方式,也因此具备了独特的制度功能。文章从法国民事保全特殊分类规定出发,探究其特有程序制度和多元化价值功能,并结合我国立法及司法实践,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保全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以来,我国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迅速建立,并在维护公共利益、监督法律实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完善公益诉讼制度”的重大部署,这要求我们总结检察公益诉讼实践经验,加快推进专门立法。当前,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具有充分的理论准备和制度基础,制定一部具有中国特色、满足时代需求、符合人民意志的检察公益诉讼法的各项条件已经比较成熟。具体来说,制定检察公益诉讼法要明确检察公益诉讼的性质与检察机关的定位、妥善界定检察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系统构建检察公益诉讼的提起程序、丰富检察公益诉讼的调查手段、重点规范公益损害赔偿金的管理使用等。作为专门立法,检察公益诉讼法对在法治轨道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益诉讼制度一直是多数国家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对于侵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政违法行为,却没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和救济,是我国现在法律制度的缺憾。近年,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民众的法律意识日益高涨,要求建立公益诉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9)
美国民事证据开示制度建立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之下,主要强调双方当事人在庭审之前从对方处获取"证言、文件及其他证据",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促进案件的和解。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民事证据开示制度,仅存在与此相类似的庭前证据交换制度。在分析证据开示制度的完善性的基础上,试图寻找该制度对于完善我国民事证据的庭前交换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对民事执行时效的性质、效力等的认识与请求时效制度的正确建构,关系到民事执行请求权保障的程度。长期以来,理论界对民事执行申请期限性质的认识,形成了"除斥期间说""法定期间说""诉讼时效说"等,并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民事执行时效制度的立法。从对民事执行时效性质的再认识,反观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39条所确定之民事执行时效制度,源于认识错误所导致的制度设计弊端显而易见。为保障民事执行请求权,民事执行时效制度亟待立法修正,应当借民法典编纂之机,将民事执行时效制度置于民事实体法立法之中,平衡实体法与程序法上时效制度之冲突,并完善民事执行时效届满后的效力认定程序。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10)
新环保法背景下,中国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日益完善。随着全国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终审判决的宣布,其作为一个新兴法律制度,目前在民事诉讼法和环境保护法中仅有原则性规定,现有司法解释也存在一些法律漏洞,使该案胜诉后呈现出若干实务问题。本文力图对全国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进行剖析,总结出在诉讼实施方面的问题,并在目前已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些改进性的意见,来改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实施难的问题,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李倩 《学理论》2015,(7):159-160
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增加了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规定,推进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进步。环境公益诉讼具体的制度构建和构想问题已有很多文章论及,本文仅简单介绍环境公益诉讼的起源、基本概念,并对现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讨论,提出现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谢晓春 《学理论》2011,(20):73-74
诉讼欺诈不仅危害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而且破坏正常的诉讼秩序、法律的尊严及司法机关的公信力。民事侵权法已不足以对其进行有效规制,设置"欺诈诉讼罪",以刑罚来遏制此类行为日益蔓延的态势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刑事立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李树 《学理论》2015,(3):68-69
目前我国《民法通则》中并无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一般规定,惩罚性赔偿责任作为一项法律责任在我国民事立法中尚不具有普遍性和普适性,特别是在国际贸易诉讼、仲裁中,我国消费者因此时常处于不利的被动地位。基于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的构建现状,拟从比较法的角度,通过厘清惩罚性赔偿的基本理论,探析该制度在两大法系中的不同发展轨迹,并以此对我国《产品责任法》有限度地引入和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提出自己的构想,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李洁 《学理论》2012,(32):116-117
审查受理是整个法院审判活动的启动阀,我国《民事诉讼法》将诉讼要件归入了起诉条件,限制了公民的诉权,抬高了诉讼的门槛,并且我国现有的立案受理制度过滤掉不适格案件的同时也将适格的案件"拒之门外",导致"起诉难"的发生。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民事起诉受理制度的不足进行分析,并以我国首例烟草诉讼为切入点,提出完善我国起诉受理制度的构想:降低起诉条件,扩充民事受案范围;确保法院严格执行起诉条件的规则,禁止人为地提高起诉的门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