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公务用车(简称"公车"),是我国各级党政机关、司法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利用政府财政拨款方式或动用单位"小金库"购买、用于执行公务活动的机关内部车辆,司机工资、用油、修理等全部由公款支付。这一制度确立的本意在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求知》2014,(1)
公车超标、公车私用等广为群众所诟病的"车轮上的腐败",长期以来是难以根治的顽疾,"公车消费"作为"三公消费"中的一个焦点备受关注。私用公车的后果不仅导致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特权思想的产生,还败坏了党风政风,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我们应该如何治理"车轮上的腐败"?公车改革的关键在哪里?我国在治理公车腐败方面有哪些值得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国外如何治理公车腐败,他们又有哪些行之有效的监督办法?针对这一问题,本刊特选摘了一些国内外的做法以及学者的建议,以期对我们的公车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求知》2014,(1):57-60
公车超标、公车私用等广为群众所诟病的“车轮上的腐败”.长期以来是难以根治的顽疾.“公车消费”作为“三公消费”中的一个焦点备受关注。私用公车的后果不仅导致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特权思想的产生.还败坏了党风政风.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我们应该如何治理“车轮上的腐败”?公车改革的关键在哪里?我国在治理公车腐败方面有哪些值得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国外如何治理公车腐败.他们又有哪些行之有效的监督办法?针对这一问题.本刊特选摘了一些国内外的做法以及学者的建议.以期对我们的公车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公务用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广受诟病,规范公务用车,节约行政成本,提高公车使用效率,改变公务用车模式成为公共行政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公车货币化改革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模式被大力推广,但因其囿于既定制度与公共权力的非规范性而遭遇了极大的阻力。海南省公车改革试点县——X县公车货币化改革历经8年,从车改成本与收益上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同时引发了较大的非公平性矛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政效率。鉴于此,以产权理论为依据,在确保公务顺利开展的前提下,公车私有化可能是未来公车改革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车轮上的腐败早已是广大群众深恶痛绝之事,每年的公车消费也已成为财政的重大负担。为此,一些地方正在进行公车改革,并自称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群众的意见并未减少,有的地方反而更加强烈。根据媒体的报道,各地的公车改革方式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卖公车、发补贴”,即所谓“货币化改革”的形式。这样的改革严重缺乏政治观点,单纯从经济上考虑问题,满足于减少了一些开支,从而使公车改革陷入了深深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公车改革年年提,但公务车数量却年年多.公车私用屡遭诟病,公车肇事、公车杀人、特权车、霸王车等散布于媒体报端,饱受批评不绝于耳.因郭美美而蹿红的红十字会,近日又被曝有多辆豪华公务车,也再次将公车改革推向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7.
市井人语     
《侨园》2012,(6):72
公车改革刻不容缓近日,有网友反映四川达州市达县计生局将省计生委赠送的一辆很新的依维柯停着不用,都快放烂了。计生局回应称因耗费大养不起,等到了报废年限再报废。公车消费居高不下,饱受诟病,公车改革呼声日渐强烈。为此,各地纷纷出台措施整治,但公车资源被私占、被  相似文献   

8.
调研发现,公车私用屡禁不止、公车专用较为普遍、公车滥用较为严重、公车闲置偶有发生。其根源主要在缺乏成本制约、缺乏价格机制、缺乏因地制宜、缺乏刚性制约、自体监督缺乏威慑效力等方面。推进公务用车改革须防范"一刀切"、变相发放"福利"、"消极怠政"、资产流失等问题。公务用车改革要坚持分类改革,建立公务用车多轨并行模式;发放公务交通卡,建立公务用车费用电子支付系统;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公务用车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社会秩序之所以混乱不堪是在于事物定位的不明确,有权利才会有救济。公车乱用、公车改革以致不断涌现新政,它反映了一个无序的社会现实,无论我们是否正视。因此有必要从法律的角度对公车进行定位,以明确其使用管理的法律规则和保障。  相似文献   

10.
"末代港督""还能"顶"多久?本刊记者李大宏"末代港督"彭定康最近发表一篇文章,题目叫做《顶着北风行》,其意是要在香港问题上同中国对抗到底。但人们要问:彭定康能"顶"多久?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看看他手里的牌便一清二楚了。先看看他的"祖家牌...  相似文献   

11.
杨琳 《瞭望》2005,(16)
今年3月4日,浙江省突然宣布暂停公务车改革。是什么让这个早在2001年就开始车改试点、被称为"车改先行者"的省份改革骤然止步?公车改革的困难重重投射出利益再分配过程中的"奶酪之争。"  相似文献   

12.
大规模的购买公车,可能会在未来数年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包袱,也将对目前尚在探索中的公车改革形成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3.
潘燕 《瞭望》2005,(52)
社会似乎正在形成这样一种思维 定势:对新政策新提法只需应应景, 至于做不做、能做到什么程度,那是 另外的事。 北京此前已禁放烟花爆竹多年, 可每到春节,不仅噼啪之声不绝于 耳,且爆竹的杀伤率更成倍于往昔; 还有公车改革,上上下下喊了差不多 快10年,可至今,公车还是公车; 个别取消了公车的地方,其补偿标准 之高让百姓觉得跟不改也没啥两样。  相似文献   

14.
钟怀 《瞭望》1989,(42)
“公”字有多种含义。这里说的“公”,指属于国家或集体的,与“私”相对。大概因为我国是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我们这里姓“公”的事物特别多。然而“公”字变形变味的现象也比比皆是,令人困惑,令人不安。 拿公车来说,世界上恐怕没有第二个国家拥有像我们这样多的公家小轿车。什么职位才可以配车,国家有明文规定,实际上大大突破了这种规定。公车本应用于公务,但用公车送子女入学,送孙辈上幼儿园,乘公车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要强调“讲政治”?──学习江泽民同志讲话的体会本刊评论员一、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作了"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讲话。此后,他在几次重要会议上,在视察北京、西北、广东的工作时,都讲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现在强调它的重大意义,是...  相似文献   

16.
近一个时期,在一些地方,公车迎亲之风又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迎亲公车,皆以大红“喜”字之类“吉祥”字眼对车牌号“巧加掩隐”。在警示教育中发生此类问题,实在令人吃惊,很有警示作用。 这种掩耳盗铃式的“喜隐法”,乍看之下,隐去的是公车牌号,实则,“喜隐”之下,暴露出诸多“隐忧”。一些人婚嫁办喜事,为显阔摆谱,公然违规,公车迎亲,可谓得意忘形喜昏头,纪律规定置脑后。一些单位的领导与司机,碍于人情面子或图私利,置禁令于不顾,可谓徇私违规,以私废公。有关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公车迎亲充耳不闻,熟视无睹,…  相似文献   

17.
公车,顾名思义,是公务活动所用的工作车。公车公用后,节假、双休日应享受公务员一样的“公休”待遇。这是无可非议的。 然而,时下一些地方却出现种种公车在公假里不能“公休”,甚至比平时还忙的反常现象:有的忙走亲访友,联络感情;有的忙游山玩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11,(6):13
严格公车管理,是世界各国各地区都面临的问题。如何管理好公车,既不影响正常公务活动,又能防止公车私用,各国各地区政府都在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9.
公车改革为何难走出“越改越多、越改越乱”怪圈 东北某省会城市的一个行政区,数年前曾试图启动公车改革,但大部分干部要坐车不要补贴,改革遭到一半中层干部抵触,最终不了了之。公车改革十余年历程中,如此案例举不胜举,甚至有人称之“越改越多、越改越乱”。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11,(12):13-13
严格公车管理,是世界各国各地区都面临的问题。如何管理好公车,既不影响正常公务活动,又能防止公车私用,各国各地区政府都在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