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信仰具有强大的协调力、凝聚力和激励力,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科学的信仰,具有其他任何信仰都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确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全面实现及其成果的巩固,要求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作为一项根本任务。理论途径、政治途径和实践途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和稳固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信仰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具有重要的意义。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是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关键所在。针对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困惑,文章从环境根源、主客体根源等多方面深入分析了导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原因,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养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随之呈现诸多新变化,部分学生出现的"信仰"缺失、精神"缺钙"等问题不容忽视。深入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关键要将"知信行"一体化贯穿于整个教育实践过程。通过拓宽第一课堂主渠道、筑牢第二课堂新阵地、落实一体化考核机制、强化思政教育队伍建设等途径,引导大学生真知、真信、真行,从而培养新时代优秀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信仰是指人们对其认定的体现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始终不移的信赖和执着不渝的追求.信仰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现象,其表现为社会成员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的信奉和遵循,是统摄、指导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的意识形式.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同时它又是一种科学的信仰.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科学完备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需以科学理性为遵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沿着历史唯物主义开辟的认识道路,厘清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结构层次,明晰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构建的整体性、衔接性、开放性、阶级性原则。在具体构建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应确立起内含理想信仰、理论信仰、事业信仰、政党信仰的核心体系框架,实现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以崇高理想激励人心、以先进价值凝聚共识、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文化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6.
生活世界:大学生信仰与信仰教育的新视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不是纯粹的精神冥想,它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的内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是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终极关怀.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高知、敏感人群,其自身鲜明的心理特点和社会特征要求其信仰教育必须立体、丰满.而生活世界的多样、多元和潜移默化恰恰符合大学生信仰形成的规律和特点,生活世界中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反馈的情境设计会让信仰教育更加具有生命力.将大学生信仰教育融入生活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阈.  相似文献   

7.
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归根结底是要推进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而为提升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奠定基础。推进理想人格的塑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标。要把理想体现为人格,必须把理想转化为信念,即一种信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化"大众的一个重要前提。塑造理想人格,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这一过程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精神提升过程。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7,(5)
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在高校思想教育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切实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阐述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当下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仍然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坚持和发展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它们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真理。为了确立这种信仰,必须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和价值理想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硬核和理论外层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形态和现当代形态的关系,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信仰     
正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们关于最高价值的信念,是人们做出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根本性依据、标准和尺度。习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党人的信仰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们讲信仰,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论上的信服;对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践上的信心;对共产党领导的多民族国家奔向伟大复兴之路前途  相似文献   

11.
赵路 《求实》2011,(Z2)
信仰是人类的精神支柱,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思想或主义的极度尊崇和信服,是一种对人生有限性的超越和对不朽精神的追求."信仰的本质,在于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和生存发展的把握."[1](P1)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同时它又是一种科学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社会的主导信仰,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引导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才使得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年龄结构上看,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信仰问题,既关系着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目光的关注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试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玮  张加明 《学习月刊》2011,(10):30-31
信仰教育是一种关于人生的教育,是对人生的最高意义和最高的价值的追求,是对自己人身状态的一种精神超越。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目标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产生在一个以宗教为信仰、排斥主义信仰化的西方文化传统背景下。它之所以能在中国被确立为信仰,与中国以"主义"为信仰的文化传统紧密相关。改革开放以来,弱势群众归属感缺失效应、开放环境下的"再对比"效应、领导干部消极腐败效应,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深层原因。化解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必须立足信仰形成和巩固的历史条件,在马克思主义本身和共产党人实践两个方面下功夫,创新发展理论,回归日常生活,把信仰教育和干部实践结合起来,把理论正义和制度正义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力和价值主要在于它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连接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和社会现实的桥梁,极具现实性品格。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转型的进程加快,引发了人们政治信仰和共同理想的嬗变。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有利于回应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社会转型进程加快对人们政治信仰和共同理想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16,(4)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人们观念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在接受信息和表达思想的方式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就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力和价值在于它的科学性,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连接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和社会现实的桥梁,板具现实性品格。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社会转型,容易引起人们政治信仰和理想的嬗变。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有利于回应全球化语境下政治信仰和共同理想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信仰是人的本质需求。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信仰发展的伟大成果,具有丰富的哲学底蕴。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现了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美好生活的价值理想,是人类终级关怀的不懈追求,其所倡导的崇高理想在人类长期不懈的奋斗下,一定会成为现实。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们对历史发展认识的自觉选择。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社会现实生活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黄意武 《探索》2014,(2):171-174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人们的价值诉求、精神诉求及情感诉求趋于多元性,导致信仰指向意义的缺失。我们通过对信仰的内涵和特征进行重新理解,探索出四条信仰实现的新路径,并针对目前信仰缺失问题,提出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救国"理想是五四时期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中先进青年选择"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在动力,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选择是慎重而且坚定持久的。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引领下,他们艰苦奋斗,实现了"救国"的社会理想,挽救了危亡中的中国。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同样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以肩负起国家兴亡的重任。当代大学生同样要审慎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探求比较各种观念思想,确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信仰确立以后,当坚定不移地为其奋斗一生。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基石。当今世界多元的思想文化观念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和巩固,而这种影响在新媒体的助推下,变得比过去更加复杂。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关系着他们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水平。因此,通过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进而培育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成为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