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寇鹏飞 《世纪桥》2012,(17):28-29
本文以口述历史对地方史学研究的意义为切入点,通过地方史学研究中的口述历史实践系统阐述了口述历史史料的采访前准备、采访注意事项以及访后资料整理工作,以期对当前的口述历史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口述史学的蓬勃兴起是近几年来国内史学界的奇观,有人说它“对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来说,无异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刘志琴:《口述史与中国史学的发展》,《光明日报》2005年2月22日)。对于中共党史的研究来说,它更有特殊意义。一是口述史由于可提供口述者自然寿命的原因,一般只能涉及现当代60至70年,党的80多年历史大部分在这个期间内,所以党史做口述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二是党史研究历来重视口述资料,从延安时期起就有《长征回忆录》等出版,新中国成立后又出版过大量的革命回忆录和文史回忆录。如何看待这些回忆录与口述史的关系,是研究党史…  相似文献   

3.
口述史学新解——以山西十个合作社的口述史研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以降,在西方口述史学的影响下,国内口述史学研究逐渐兴起,受到学界和大众媒介的普遍关注。不少学者在口述史学的基本概念、特征、功能及其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理论探讨;更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积极投身口述史学的实践,筚路蓝缕,出版了一批或是对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者的访谈实录,或是记录布衣百姓市井百态的口述史学著  相似文献   

4.
口述史学能否引发史学革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志敏 《新视野》2006,(1):50-52
口述史学真的会引起新的史学革命吗?如何认识口述史学将会引起的革命?怎样使口述史学真正促进史学的革命性进步?这类问题不仅值得口述史学者关注,也应引起研究史学理论、近现代史的学者和借鉴口述方法从事研究的各学科学者,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口述史以不同于文献证史的方式表现历史细节,同时可以为社会史研究的广泛深入提供丰富材料,因而具有推进历史研究产生革命性进步的价值。但要真正产生这样的效果,必须解决口述音像保存、共用问题,并须提高口述工作者的素质,加强口述史学理论研究,取得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正>现代口述史学不同于中国古已有之的“采风”,有其自身规范章则,属于史学重要分支。一般意义而言,现代口述史的起源往往可追溯至美国学者阿兰·内文斯,以及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创建口述历史研究室。20世纪80年代现代口述史传入中国,历经数十年发展,就目前形势而言,正处方兴未艾之势。虽然现代口述史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未与改革开放严密同步,但其与改革开放的深化存有显著共时性。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开始介绍并运用口述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从事史料征集和历史研究。为了学习借鉴国外经验,2012年7月9日至14日,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一行5人赴美国学习考察口述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此行,我们访问了美国口述历史协会、国会图书馆美国民俗中心及老兵历史项目部、纽约大学塔米蒙特图书馆、马里兰大学历史系,与10  相似文献   

7.
罗蜀 《兵团党校学报》2009,121(6):75-77
口述历史对于推动史学研究有独特的价值,它增加了历史的丰富性、生动性、真实性和可读性,并被各学科作为研究的一种方式。兵团成立55年来,老一辈军垦人在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中留下了珍贵的史料。在兵团屯垦资料中心开展口述历史研究,对于屯垦资料的收集、中心馆藏的丰富、人才的培养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常家树 《党史纵横》2011,(10):62-63
近年来,史学界尤其重视前辈人的回忆录、口述史料。应该说这些弥足珍贵的材料确实填补了史学研究中的史料缺陷,为澄清历史事件中的疑难问题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也有一些回忆录特别是口述史料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朱佳木先生指出:口述史不仅是历史研究的一种工作方法,一种成果形式,也是一种新的理论.它突破了以往历史著述偏重于政治和上层、较多地"自上而下"写历史的传统,使普通人的生活、社会的变迁、人民大众对历史的认识更多地走进了史学领域,从而有助于把"自上而下"写历史和"自下而上"写历史结合起来.这种新的史学方法、形式、理论,特别适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史学与易学在李贽的学术研究中密切关联、不可分割。李贽以《周易》义理诠解历史,阐发对历史兴盛衰亡的看法,同时秉持"经、史一物"的立场,以经世致用为鹄的,通过以史证《易》拓展了史学自身的历史观念,形成了义理与象数并重、史学与易学互证的学术进路,推动了明代中后期史学与易学两个学术领域的良性互动。在中国传统史学与易学的交融、发展中,李贽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1.
自1981年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史学界开启了“文革”历史的学术研究.从1980年代起步阶段的“资政史学”,中经1990年代转型阶段的“求真史学”,再至21世纪头10年拓展阶段向“总体史学”的转向,近30年来“文革”史学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动.其史学研究的最初动力源于历史决议的推动,但进一步的拓展则有赖于史学界对当代历史的深刻内省以及改变中外研究不对称格局的愿望.考察“文革”史学的课题,其始终不变的基本问题是“文革”的定性、起源、历史叙事和评价.正视研究断层现象,提升方法论意识,加强课程建设,建构真实记忆,是当下推进“文革”史学健康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于沛 《红旗文稿》2014,(5):26-28
正史学不仅仅是叙述,而是在叙述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学科,早在中外史学萌生时期,即已表现出这一鲜明的特点。在中国古代,楚国的申叔时认为,历史使人"耸善而抑恶"、"昭明德而废幽昏"、"知兴废而戒惧"。清人龚自珍说:"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奠基人李大钊在《研究历史的任务》中明确指出:"历史学虽是发源于记录,而记录绝不是历史",研究历史重要的任务是在整理事实的基础上,"理解事实,寻出它的  相似文献   

13.
当代日益高涨的口述历史研究实践的背后潜在着历史碎片化和虚无化的危险,根源在于"口述历史方法""口述史料"与"口述历史学"概念的混淆,导致"口述历史"内涵体系中"口述"与"历史"定位的本末倒置。"口述历史"作为还原人类历史本真面貌的一种新潮跃动的方式,是传统历史学的重要补充,要破除上述困境,必须参照传统历史学思想,特别是立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历史辩证法、系统论、关系论、实践论等构建自身的科学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白云 《求实》2003,(Z1):84-85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两大历史贡献之一,唯物史观在中国史学研究中的运用,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总体上看,自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诞生以来,人们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与运用逐步地走向科学与理性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史学中的运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受到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挑战,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并作出积极应对。 一、唯物史观在中国史学研究中的运用和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及其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断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分析社会历史问题,逐渐形成了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相似文献   

15.
叶雷 《廉政瞭望》2018,(10):65-65
两次中日战争的原因、进行的经过、最后的结果,以及它们对中国、亚洲和世界全局所产生的影响都完全不同。辑录唐德刚、吴相湘、黎东方等史学大家重要文章的《从甲午到抗战:对日战争总检讨》一书。聚焦两次中日战争,在历史深处反思中国之得失。书的看点在于史学大家从不同侧面、细节,特别是采取口述史的研究方法,深入反思两次中日战争,相比之前的宏观检讨,内涵更加丰富、细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兵团口述史料的价值进行了分析,指出兵团口述史料收集工作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开展口述历史的先进经验,提出兵团口述史料收集工作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兵团口述历史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17.
陈胜华  罗庆宏 《党史文苑》2012,(10):34-36,41
中国革命史中的大量史料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被保存下来,成为历史研究与教学的重要史料来源。近年来,口述史料经过收集、整理、甄别、遴选后被编辑成册,大量运用于党性教育中,在中国革命史的研究与党性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照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贯要求,党性教育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口述历史教学也有着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书除了收入 2 4篇正规书评之外 ,也收了 4篇有关史学批评与史学学风之间关系的议论文字。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林家有先生有关史评与史著关系的一段文字值得一提 ,林说 :“史学书评也是史学。……史评与史学论著不一样 ,史学论著的主要功能是求真求实 ,说明历史 ,解析历史。史评是评判历史 ,评价史籍 ,所以它具有三性 :推介性、导向性、评判性。所谓推介性就是将某史家的史书按史德、史学、史识和史才做客观的公正的实事求是的推介。所谓导向性就是坚持正确的史学评判原则评论史书的优长与不足 ,成功与失败 ,正确与错误。所谓评判性就是就史…  相似文献   

19.
传统史学资治醒世的价值取向,到了近代则表现为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对于家国命运的忧患意识。抗战史学并非从服膺考据学派向经世致用的转向,而是对我国传统史学经世功能的继承和发展。九一八事变以后,建设精神国防逐渐成为全体国人的共识和当局施政的重点,以国难教育为代表的社会教育体现了史学与精神国防建设的契合。史学家以民族主义和爱国情怀为取向进行"术业专攻",全国上下特别是史学界对历史教育的重视、改革和强化,是抗战史学以建设精神国防为旨归的经世路径。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学术界以及广大知识青年的广泛重视,从而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史料呈现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档案文献史料都有所披露、一手资料种类多样、知青口述史料极其丰富、知青文学史料不容忽视、网络史料方兴未艾等鲜明特色。近年来,随着知青史学研究视野的深入,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史料的收集与整理展现出了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