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形式。当前在推进村民自治的进程中还存在乡镇政府干部制约村民自治的正常进展、村委会干部的权力难以受到有效制约和村民自治权利的保障与救济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要完善村民自治,首先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使之成为村民自治的重中之重;其次要完善村民自治的监督机制,保障自治权不被异化,完善村委会选举制度,真正实行民主选举。  相似文献   

2.
在村民自治视野下,村民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有管理村里事务和决定村里重大问题的多种权利。在这些权利中,其中最重要的权利就是村民的民主选举权,它是村民自治重要的前提。从20多年的实践来看,村民自治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要指出,村民民主选举在我国还是一个年轻的民主制度,在法律设计上还有很多缺陷。搞好村民民主选举,法制建设刻不容缓。用法制规范民主选举的程序和方法,用法制解决和处理好村民民主选举中的宗法家族势力影响问题。加强村民法制教育,保障村民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6,(1)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中的四个环节中的基础和前提,村委会选举历经三十多年风雨,在村民自治活动中,民主选举有效的推动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成为基层政治民主的重要实践和表现形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封建残余思想未彻底消除,民主建设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孙吴县第十届村委会选举为例,对村委会选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是什么?有人马上会想到民主选举。 民主选举的确是村民自治的重要一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村委会成员由以往的“内定”到大规模“海选”,推动难,阻力大。 但是,如果以为只要民主选举成功了,村民自治就到位了,那是片面的。 村级管理相当复杂,不是一件简单事。民主选举上来的村委会成员动机不同,能力各异。比如一些第一次当上“村官”的人,虽然在老百姓中有威信,但领导能力却有待提高。尤其对部分怀有各种私心杂  相似文献   

5.
<正> 村民自治,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是扩大基层民主,建设和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村委会组织法》的颁行,为村民自治提供了法律保障。本文谈谈自己学习《村委会组织法》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村民选举权利保障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金辉 《唯实》2005,(3):16-18
村委会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为了充分保障村民的选举权利,必须从制度安排上予以保证。一、选举前:严格相关程序,使村民选举权利不受侵犯在村委会选举之前严格相关程序,使村委会换届选举活动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是保证村民选举权利不受到侵害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7.
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核心,是建立和完善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这一村民自治组织形式,最早出现在广西罗城县、宜山县一些乡村。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立即受到党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1982年公布的《宪法》第111条中明确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987年11月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3次会议正式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正式确定了村民自治的原则及其框架。党的十五大以来,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地党委和政府以推行村务公开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目前,全国388.2万个村委会由选举产生,占村委会总数的95%。除一些地域偏远,民族、宗教情况特殊的地区外,全国有条件进行村委会民主选举的地方,基本上采用了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村委会的办法。选举的规范化程序和民主化程度一年比一年高,选民参选率也一届比一届提高,目前已达90%以上。每届选举约选出400多万村委会干部,原任干部的落选率全国平均约为10%,不少省份达到15%—20%,有的省高达25%。 根据各地的经验,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  相似文献   

8.
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由村民自治制度、制度环境和制度基础三个方面构成。村民自治的落实是制度本体的建设和整合、制度环境的改善是自治制度生存和发展的宏观条件 ,制度基础的构建是自治制度载体的再造和现代化。三者同构是农村民主政治成长必不可少的要件。一、自治制度的落实和完善村民自治落实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民主选举中的乡镇干预 ,二是民主决策中的“村民会议召集难” ,三是民主管理上的村民主体地位缺失。(一 )规范民主选举首先要解决乡镇政权对农村民主选举的干预。基层党政干部认识上存在两个误区 :一是认为“党管干部就是党委…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一项基层民主制度,其核心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自治萌生于农村,后经中央重视和肯定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功能进一步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有效促进了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完善,如法律制度缺失、自治能力弱、村民民主意识差、村委会“行政化”等。本文结合农村实际,从“进”“退”两方面论述如何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以推动村民自治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村民自治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目前村民的民主素质不高,主人翁意识不强;村民委员会履行职责不力,自治能力不强;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关系紧张,自治权与领导权冲突加大;乡镇政府的行政权与村民的自治权冲突,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异化了村民自治。对策是积极培育公民意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完善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是全国村民自治工作推进得较好的省份之一,为了了解苏中地区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行状况,我们于1999年春进行了社会调查。调查中,我们试图在宏观上了解整个苏中地区村民自治工作开展的现状。在微观上通过纵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四个环节,解读出具体村落场域中村治的运作机制;横向上,力求探究出村委会与村镇政权、村党支部、普通村民和村民代表会议之间的关系。此间恰逢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通过较为深入的调查,我们初步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村民自治的现状考察 村民自治就是本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2.
“村官”是行政村两委干部的简称,即在行政村共产党员支部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委员会中担任一定职务的村民。村支部的职能是宣传党的政策,帮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实,带领广大基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家致富奔小康。村委会是村民民主选举的自治组织,带领广大村民致富,协助乡镇政府工作,它不属于国家机关。然而,在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3.
邓斌  郭春甫  冉志 《探索》2006,(3):69-72
村民自治在我国农村已推行多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中民主选举居于首位。有必要根据当前村民自治中选举运行现状并分析乡村关系、两委关系、宗族派性关系对村级民主选举制度的影响,从制度和意识方面给出改善民主选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村官"是行政村两委干部的简称,即在行政村共产党员支部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委员会中担任一定职务的村民。村支部的职能是宣传党的政策,帮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实,带领广大基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家致富奔小康。村委会是村民民主选举的自治组织,带领广大村民致富,协助乡镇政府工作,它不属于国家机关。然而,在新形势下,"村官"职务犯罪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完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艳 《理论导报》2010,(3):45-46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我国农村形成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目前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从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村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四个民主之间的关系以及同一村民自治模式下参与的积极性四个方面提出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实行村民自治的广大农村,目前事实上同时存着两个进行村务管理的政治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两者的权力划分是较为抽象的,第三条明确了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要求党支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第二条明确了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具有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力.这样在现实中就出现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党支部是农村的领导核心,但由于党支部的领导途径和方式缺乏可操作的具体法律条款,支部工作难以下手.为了核心地位的实现,往往在事实上形成乡镇一级或村党支部取代村民自治组织行使村级事务的决策权、管理权,至使权力向党组织位移,村民自治权力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另一方面村民委员会是自治组织、法人组织,村委会主任是法人代表,村委会也应该是权力中心,决策中心.有的村委会主任认为,村党支部只是十几名、几十名党员选出来的,而村委会是全体村民选出来的,是高度民主的产物,村党支部管不着村委会,因而凌驾于党支部之上,架空党支部,垄断了村里的一切权力,和党支部对着干,争权夺利,针锋相对.这种矛盾的实质就是以村民自治代替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经济发展弥勒县西三乡小龙潭村,原是一个生产条件差,经济落后的彝族小山村。全村有219人、500亩贫瘠的土地,采取的是传统落后的耕作方式。1991年人均有粮不足250公斤,人均纯收入仅308元。人畜饮水相当困难,一年有半年时间要人背马驮到十几公里以外的花口闸塘取水度日。1992年,该村村民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按照省、州、县、乡的部署,民主选举出了28岁的常光亮担任村委会主任。面对群众的信任,结合本村群众生活贫困、经济发展缓慢的现实,他带领村委会"一班人",积极发动群众,利用群众的智慧、勤劳,一是实现了户均一个家庭水窖和一个地边水窖的愿望,解决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二是积极调整种植结  相似文献   

18.
要促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健康发展,必须在实践中正确处理村民自治组织与村党组织的关系、村委会与乡政府的关系以及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省村民委员会的实践与对策我省在农村建立村民委员会,始于1983年。到目前为止,全省已建立村民委员会99053个,这些村委会绝大多数建立在自然村,少数人口较多的自然村还建立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村委会;在一些人口少、居住分散的地方,也有由几个相邻的自然村合并建立村委会的情况。为了加强对村委会的管理,自1993年以来,我省先后三次统一部署了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工作。但由于诸多原因,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产生的比例还比较低,村民自治工作开展得尚不平衡。主要的问题:一是农村村级体制不顺。1987年10月至1988年5月,我省区乡体制改革以后,由于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在原大队(小乡)的基础上设立行政村,成立村公所(办事处),作为乡(镇)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由此而形成了村公所(办事处)与村委会共存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是农村村民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村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基层民主制度,它是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改革进程而出现的村民自治管理模式,也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多年的村民自治实践,逐步趋于完善。但还有诸多因素的存在,影响和制约着村民自治的发展。完善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