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溺死诊断中的浮游生物检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溺水是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浮游生物检验是法医学鉴定溺死的重要依据。浮游生物检验方法可分为破机法、非破机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三大类。前两者主要以形态标记为检验对象,依赖于浮游生物的理化特性,有很大局限性。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分子标记为检验对象,适用范围广,信息丰富,是值得探索的新方法。本文回顾溺死鉴定中的各种浮游生物检测法,供法医工作者在实践和研究中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法医学检案中,溺死诊断以及入水地点的判定一直是重点和难点之一,硅藻检验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可靠的诊断溺死的方法,而根据硅藻的群落特征推断其入水区域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对不同水域内硅藻进行研究,可为溺死鉴定及入水区域的判定提供参考。本文就硅藻相关的生物学特性、检验方法等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供法医学工作者在相关科研和检案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3.
溺死鉴定是法医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目前在相关法医学案件中,主要采用法医病理学尸检与传统硅藻检验等方法综合分析进行鉴定。传统硅藻检验存在灵敏性较低,易于污染等不足。采用PCR法检测尸体不同脏器组织中是否存在水中浮游生物的DNA标记,适用范围广,信息量丰富,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有较好的法医学应用前景,有望成为鉴定溺死的新方法。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水中尸体硅藻检验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硅藻定量分析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水中尸体共490例,根据死因分为溺死组和死后入水组,采用微波消解-真空抽滤-自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对肺、肝、肾组织及水样进行硅藻定量分析,并计算肺组织与水样硅藻含量的比值(CL/CD值)。结果溺死组肺、肝和肾组织同时检出的有400例(85.5%),肺、肝、肾组织和水样中硅藻含量分别为(113 235.9±317 868.1)、(26.7±75.6)、(23.3±52.2)和(12 113.3±21 760.0)个/10 g,硅藻种类数分别为(7.5±2.8)、(2.6±1.9)、(2.9±2.1)、(8.9±3.0)种。溺死组和死后入水组CL/CD值分别为(100.6±830.7)、(0.3±0.4)。结论 硅藻定量分析可为溺死诊断提供支持性证据,引入CL/CD值这一参数进行分析,能更准确地作出溺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已知死因的尸体标本105例,其中水中尸体85例(生前溺死70例,死后抛尸入水15例),陆地自然死亡尸体20例。水中死亡案例同时收集落水处水样。分别用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方法 A)和硝酸破机-光镜联用法(方法 B)对上述尸体的离体肺、肝、肾、骨髓组织及水样进行硅藻定性、定量检测。结果①溺死尸体的肺、肝、肾、骨髓中及落水处水样硅藻检出率:A法分别为100%、94.3%、92.9%、82.9%、100%,硅藻检验阳性率为100%;B法分别为90%、62.9%、51.4%、28.6%、92.9%,硅藻检验阳性率为65.7%。②两种方法检出的硅藻种类与落水处水样中硅藻的种类均一致。③两种方法在死后入水尸体离体的肺中也检出少量硅藻(<3个/2g肺组织),但在死后入水尸体的其它脏器及陆地自然死亡尸体脏器中均未检出硅藻。结论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较硝酸破机-光镜联用法对尸体离体组织脏器中的硅藻检出率高,方法灵敏,定性准确。  相似文献   

6.
<正>全世界每年约有37.2万人溺死,其中我国约为6万人。溺死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意外死亡的第三大死因,水中尸体也成为法医学实践中最常见的尸体类型之一。但是水中尸体的死因并不都是溺死,也可能是在落水前死于自然疾病、在水中死于自然疾病、死于损伤后被抛入水、在水中死于损伤或者死于水淹没的影响(如休克)等。因此,水中尸体可能涉及的死因复杂,且尸体长时间浸泡发生腐败并破坏原本就不充分的病理学证据,从而使溺死诊断变得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虚拟解剖技术在溺死尸体上获取关键证据信息的能力及其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7例溺死尸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传统尸体解剖前行计算机断层扫描采集尸体影像数据,通过影像阅片观察特征性表现并结合虚拟测量指标,与15例非溺死尸体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溺死者死后影像可见呼吸道较多积液、肺部呈弥漫性较均匀的毛玻璃样改变;溺死者鼻窦(上颌窦及蝶窦)内积液量为(10.24±4.70)mL,对照组量为(2.02±2.45)mL;溺死者鼻窦内积液、左心房血液、胃内容物CT均值分别为(15.91±17.20)、(52.57±9.24)、(10.33±12.81)HU,较非溺死者低(P<0.05)。结论 将多项特征性影像表现与虚拟测量指标综合考虑,有助于溺死诊断,虚拟解剖技术目前可作为一种辅助溺死法医学鉴定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西宁市城区主要水域硅藻的分布特点,用于涉水尸体的死亡原因鉴定及溺死地点推断.方法 收集冬季(2020年12月)、春季(2021年4月)和夏季(2021年8月)西宁市区湟水河、北川河、南川河10个采集点共30个水样,采用微波消解-真空抽滤-扫描电镜观察法,调查同一时段各采集点、不同时段同一采集点的硅藻种类和数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并评估PCR-DGGE法检测浮游生物对溺死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溺死组(n=12),死后抛尸组(n=12)和对照组(n=6);溺死组和死后抛尸组又分为2个亚组:东湖水域组(n=6)和墨水湖水域组(n=6)。死后提取心血和肺、肝、肾、脑等组织,匀浆后,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浮游生物并提取其DNA,PCR扩增浮游生物特异的16S rDNA片段后分别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DGGE检测分析。2个溺死案例检材同法检验。结果溺死组各组织器官中浮游生物检测多呈阳性:肺(100%)、肝(83%)、肾(75%)、心血(83%)、脑(42%);死后抛尸组仅2例肺组织(16.7%)检出阳性;对照组全部阴性。溺尸肺组织DGGE分型图谱与相应溺死点水样分型图谱相似,而与非溺死点水样分型结果差异显著。2实际案例均呈阳性。结论本方法不仅有助于定性诊断溺死,而且通过比较产物的多样性可以推断溺死地点,在法医学溺死鉴定中具有较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PCR-DHPLC法检测硅藻SSU基因,评估其在溺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生前溺死(水中溺毙)、死后入水(空气栓塞致死后入水)、对照组(空气栓塞致死后不做处理);溺死人体脏器组织;取各组织检材提取硅藻DNA,PCR扩增硅藻特异的核糖体小亚基(SSU)片段,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HPLC检测分析。结果 6份硝酸消化法检测阴性的溺死人体器官组织检材经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出5例阳性。生前溺死组肺、肝、肾硅藻检出率分别为100%、90%、85%,死后入水组仅肺检出硅藻(15%),对照组各组织均为阴性;生前溺死组检出率明显高于死后入水组(P〈0.05)。10份溺死人体器官组织检材采用DHPLC法检出硅藻种类明显多于微波消解-扫描电镜法(P〈0.05)。脏器检出硅藻种类与溺死点水样一致。结论采用PCR-DHPLC法检测硅藻SSU基因,有助于溺死鉴定和溺死地点的推断,具有法医学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硅藻UPA条形码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探讨其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Gene Bank中登录的硅藻UP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获得同源序列,据其设计硅藻门通用引物。对2种人体常见共生菌(大肠杆菌、双歧杆菌)、3种浮游细菌、15种浮游藻类、32具尸体(其中生前溺水死亡28例,死后抛尸1例,陆地死亡3例)的组织样本(肺、肝、肾)及尸体发现地水样提取DNA,采用设计的引物进行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试验,分析检材中硅藻检出情况,统计硅藻阳性率,以上述组织样本的微波消解-真空抽滤-自动扫描电镜法检测结果对建立的q 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评估,比较该方法与PCR-毛细管电泳检测法的灵敏度。结果引物UPA99仅对硅藻标准株(针杆藻、舟形藻、直链藻、小环藻、菱形藻)DNA具有扩增,扩增产物熔解曲线平稳,峰尖且窄,熔解温度为(87±1)℃。以p MD18-T重组质粒为标准品,检测区间为1.56×10~2-1.56×10-5ng/μL,建立实时q PCR方法的灵敏度为1.56×10-5ng/μL,而PCR-CE方法的灵敏度为1.56×10-3ng/μL。批间及批内变异系数均低于2%,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对于生前溺水尸体肺、肝、肾的检出率依次为89.3%,71.4%,64.3%。结论基于硅藻UPA基因设计通用引物,建立的q PCR硅藻检验法特异性高、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应用于溺死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溺死是指由于液体阻塞呼吸道而发生的窒息性死亡。在法医学实践中,判断水中尸体为溺死还是死后入水,是案件定性的关键。同时,溺死地点推断以及死后淹没时间(postmortem submersion interval,PMSI)在调查死者身份、缩小侦查范围和侦破案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硅藻检验、分子生物学、影像学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国内外法医工作者们已在死因鉴定、溺死地点推断和PMSI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在法医学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对上述研究内容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为水中尸体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溺死组和非溺死组PMCT影像学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可用于诊断溺死的可靠性指标,以辅助诊断溺死。方法 以175例北京水域溺死的尸体为溺死组,91例非溺死尸体为非溺死组,经全身多层螺旋CT扫描后采集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上颌窦积液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气管内积液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左心室液体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左心房液体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胃内容物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结论 溺死组上颌窦、气管内常见积液,且溺死组上颌窦积液CT值、气管内积液CT值、左心室和左心房液体CT值和胃内容物CT值明显低于非溺死组,综合分析可作为诊断溺死的可靠指标,PMCT对诊断溺死具有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黎宇飞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1,26(6):496-497,527
1案例资料 1.1简要案情 才某,男,37岁。2010年8月某日中午,因捕鱼问题与宋某发生争执并厮打,才某右下颌角及颈部受伤并到当地医院诊治。病历记载:右侧下颌角后下及颈部大片皮肤潮红、肿胀明显,压痛,未触及骨擦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微波消解-真空抽滤-自动扫描电子显微镜(microwave digestion-vacuum filtrationautomat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MD-VF-Auto SEM)法与浮游生物基因复合扩增体系在溺死诊断50例溺死案例的肺、肝、肾组织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在各组织中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溺死案例使用MD-VF-Auto SEM法检验的硅藻阳性率为100%,在6例非溺死案例的肝、肾组织中检出少量硅藻。浮游生物基因复合扩增体系的阳性率为84%,非溺死案例的肺、肝、肾组织结果均为阴性。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相比,肝、肾组织的阳性率和总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组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出硅藻外的其他浮游生物。两种方法相结合,可为溺死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非溺死尸体肺脏硅藻最大值在溺死鉴定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非溺死尸体肺脏硅藻最大值(即空气吸入与检验污染之和的最大值)在溺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用硝化-光镜法检测贵阳地区40例非溺死尸体肺脏硅藻含量的最大值,同时作了8例溺死尸体肺脏硅藻检验。非溺死组肺脏硅藻最大值2个/5g;溺死组有7例为56~463个/5g,1例是2个/5g。表明(1)水中尸体肺脏硅藻检验值大于最大值(2个/5g),可考虑为溺死;显著大于最大值(本文溺死组7例56~463个/5g)则可鉴定为溺死;(2)等于或小于最大值,提示干性溺死或抛尸入水,可结合尸检发现及案情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靶向心脏冠状动脉死后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postmortem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PMCTA)方法 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诊断,探索其对冠心病猝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鉴定实践中的6例死亡案例,用5F猪尾型导管经股动脉入路高压注射对比剂碘海醇,获取冠状动脉影像学数据并处理分析,将冠状动脉靶向显影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常规尸体解剖、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尸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验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例在靶向心脏冠状动脉造影中均得到相似的结果 ,诊断吻合率达83.3%。靶向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方法 可以有效显示心脏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常规尸体解剖、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 具有一致性。结论 靶向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在冠心病猝死案件中可以作为常规尸体检验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Hu SL  Wen JF  Lai WB  Fang C  Zhang XT  Wang SC  Dai WL  Liu C 《法医学杂志》2010,26(4):257-259
目的利用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microbeam X-ray fluorescence,Micro-XRF)分析技术检测肺内抗酸性硅质颗粒,并探讨其在法医学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2只大白兔随机分为溺死组(n=12)、死后入水组(n=10)和对照组(n=10),分别提取现场水样和各组肺组织。采用Micro-XRF法测定现场水样和肺组织中抗酸性硅质颗粒的面积含量。结果现场水样中抗酸性硅质颗粒面积含量为4.4mm^2/mL;溺死组、死后入水组、对照组肺组织中抗酸性硅质颗粒面积含量分别为(25.30&#177;10.95)mm^2/g、(1.68&#177;0.63)mm^2/g、(1.65&#177;0.85)mm^2/g;溺死组肺组织中抗酸性硅质颗粒面积含量较死后入水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内抗酸性硅质颗粒面积含量可作为一种溺死诊断的指标,Micro-XRF测定法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在法医学溺死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需要在尸体检验时进行颈椎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的情形进行讨论,研究利用MSCT对疑有颈椎损伤的尸体进行颈椎检查的方法,并对一例疑似颈椎损伤尸体的颈椎提取后进行MSCT检查。发现对疑似有颈椎骨折尸体提取颈椎进行MSCT检查,可以快速精确地显示颈椎的细微骨折及骨折的空间分布,从而推断致伤方式。解决了传统尸检中费时费力,容易漏诊和误诊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硅藻检验是法医学水中尸体检验中鉴别生前溺水与死后抛尸、推断落水地点的重要手段,以硅藻DNA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成为硅藻检验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了较快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硅藻分类调查。本文对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其在法医学硅藻检验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