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 1 案例资料张某,女,28岁。2002年8月25日15时许,被人发现死于旷野坡地,因亲属怀疑加害而报警。现场勘查见张某呈头西脚东俯卧位于草坡路边,尸体下仅有少数衣服残片及倒伏野草,周围无高于人体的树木、电线杆及建筑物等。  相似文献   

2.
1 案例资料 1.1 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 廖某,30多岁,以收废品为生。2006年2月13日中午,被人发现由1件蓝色衣服绞绕着颈部,悬吊在某停产矿山半山腰小道边电线杆的牵引钢缆上死亡,尸体呈跪立状。  相似文献   

3.
<正> 腋窝是人体比较隐蔽的部位。在一般案件中腋窝损伤较少见,而意外致腋动脉破裂致死的案件更少见。现报道1例。  相似文献   

4.
<正>1 案例资料 简要案情 唐某,男,40岁。某日凌晨6时16分,同寝人叫其起床时,发现已死亡。死者呈头东脚西仰卧于寝室地板门口处,身上从头到脚盖一白底方块状图案被罩,身下垫一白底蓝花被罩。尸体头颈部套一透明塑料袋,袋口于颈部被一橡皮筋束紧,袋内有散在小水珠;塑料袋上有3处小破口,均用医用胶布封住。口腔塞一男式内裤,双鼻孔塞有纸巾团。颈项部、双手腕部及左大腿被一布带连结,布带两端系成  相似文献   

5.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某年6月1日6时许,王某(男,13岁)起床后发现卫生间门开着,发现母亲黄某(33岁)赤裸死在浴缸内。黄某离异多年,在其楼下足疗店打工,经常深夜或凌晨回家。王某读小学五年级,晚21时许独自休息。  相似文献   

6.
材料和方法回顾性研究我所2003~2005年间检案实践中4例白血病死亡的法医学鉴定案件。结果4例死者生前均无明显的血液病症状,其中1例死亡前经临床确诊为急性颗粒增多型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另外3例均无血液病相应的临床资料。尸体解剖主要所见:(1)多器官(尤其是脑)白血病细胞浸润;(2)肝、脾肿大;(3)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倾向,如:皮肤紫癜、创口渗血或迁延不愈等;(4)可排除暴力死亡。结论白血病细胞脑浸润引起的脑内血肿和血液病的并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在白血病患者突发死亡的案例中,死者生前往往缺乏典型的血液病症状,或仅有轻微的症状未引起注意;此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应注意收集临床资料,必须进行系统的尸体解剖检验,在有检验条件的情况下应进行骨髓细胞学病理检验。  相似文献   

7.
1案例资料某男,约45岁,某年7月17日下午被人发现死于其租房内。现场勘验当日天晴,最高气温36℃。死者租房为一间门面朝东的平房,面积约为12m2,门窗完好,窗户玻璃贴有不透明黄色胶带及报纸,租房内摆设简单,无明显翻动痕迹,财物无明显损失。东侧床头水  相似文献   

8.
1 案 例某男,44岁,因“头痛、发热”就诊于某无证诊所,诊断为感冒。给予输液治疗: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4支注射用头孢拉定(O.5g/支)+2支地塞米松注射液(1mg/支),  相似文献   

9.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死者,男,2岁。某日因"发热3d"就诊于某三甲儿童医院。现病史:3d前开始发热,最高热峰39.7℃,伴有声音哑和咳痰。查体: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Ⅱ°肿大,未见脓点,呼吸28次/分,呼吸音粗,心率120次/分。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14.67×109/L,中性比例84%,CRP正常。医院初步诊断为支气管炎。门诊予以抗炎、退热治疗。次日凌晨1时患儿再次高热,遂予以复方水合氯醛(灌肠退热);灌肠5min后患儿出现面色青紫、反应差、烦躁不安,随后呼吸、心跳停止,积极抢救45min后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0.
使用电热毯造成人体伤亡案件国内外均少见报道,且易导致对死亡原因及案件性质的误判。本文作者收集3例使用电热毯致致人意外死亡的案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案例资料例1曹某,男,41岁。冬季某日晚11时与妻子肖某(女,40岁)入睡于铺有电热毯的床上。次日晨8时,其岳母曾看到曹某俯卧睡在床外侧,被子掀落在地,肖某左侧卧位睡在床内侧,身上盖有自己的被子,遂将女婿被子盖上后离去。1h后,女儿呼其父母不应而报警,当时曹某已死亡,肖某呈昏迷状态,夫妇二人身体发烫,曹某仅穿着背心及内裤,肖某出汗较多。现场安静,电热毯上铺一层床单,开关置于高热…  相似文献   

11.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年8月15日,某男(42岁)因涉嫌妨害公务被刑事拘留于某看守所。入所时查血常规:WBC13.07×10^9/L。因其不服从管理,有冲监、自伤等行为,看守所对其以坐立位固定约束,头部加戴保护性械具,并给予以奥氮平5mg/d×5天对症处理;8月19日21时30分服药。8月20日凌晨2时56分被发现异常,呼之不应,经某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死亡诊断为猝死。  相似文献   

12.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刘某某,男,10月龄婴儿。2012年4月28日因感冒、发烧、咳嗽,在家曾静脉滴注药物(磷霉素钠半支+0.9%G.S 60~70mL)3天,不见明显好转,伴喘息、口唇发绀到某卫生院就诊。查体:不发烧,P:120次/min,口唇发绀,重度营养不良貌,胸部畸形,三凹征阳性,双肺明显哮鸣音及水泡音,心脏Ⅲ级吹风样及滚桶样杂音,诊断为:①重度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3.
<正> 叶某,男,29岁。某晚9时许被发现死于鱼塘附近一棵荔枝树下,尸体旁有一不锈钢管,尸体右侧草地上见大量血迹,现场无打斗痕迹。尸长159cm,黑发,长6cm。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尸僵强,位于全身各大关节;尸斑暗红色,位于腰背部未受压处。颜面部及双眼结膜苍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4mm。右大腿中上段前侧见-3cm×2.8cm的类圆形创口,其创缘整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过敏反应死亡案例分析,探索过敏反应死亡法医学鉴定标准,为法医学鉴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地区1998—2008年59例诊断为过敏反应死亡案例,对案例中死者的临床病史、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尸体检验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59例过敏反应死亡案例中有58例死于药物过敏(其中77.6%为抗生素),正规医院与非法行医各占37.3%和61.0%,过敏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颜面发绀等,自接触过敏原至死亡从1 min到3 d,血清总Ig E浓度50~576.92 IU/m L,临床表现和病理解剖检查结果也有明显改变。结论在排除其他死因基础上,综合分析案情、病史、临床表现、尸检结果,可以得出过敏反应死亡的鉴定结论。其中案情调查(包括过临床病史、过敏原接触史、临床表现)对诊断过敏反应死亡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缺氧条件下microRNA(miRNA)能与转录因子等相互作用,调节细胞代谢,血管再生,血细胞生成,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等生理过程,这些过程可能在窒息导致的死亡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拟对缺氧条件下miRNA的调节功能及缺氧对miRNA生物合成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miRNA在法医学窒息死亡原因推断中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分析新生儿的性别、存活时间、妊娠和分娩情况、病理检验和死亡原因等方面的问题,以探讨新生儿死亡的法医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司法鉴定中心1996年~2016年的75例新生儿尸检案例,内容包括病史资料、妊娠分娩及新生儿出生情况、尸检记录、病理检验和死亡原因等,对性别、妊娠分娩情况、出生时Apgar评分及存活时间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脐带绕颈导致的宫内窒息死亡多发生于出生后2h以内,羊水吸入性窒息及肺透明膜病死亡多发生于出生后24h以内,而羊水吸入性肺炎导致的死亡多发于出生后1d~7d。结论对于新生儿死亡原因鉴定,法医学工作者除了在进行系统解剖及常规毒物检查外,还应当充分考虑新生儿出生时一般状况、 Apgar评分等临床资料以及新生儿的存活时间,以对死亡原因作出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17.
内服瓜蒂水死亡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案例资料 王某,女,24岁,李某,男,16岁,李某父亲,43岁,3人患有乙型肝炎多年。用偏方治疗:将瓜蒂粉剂1包(0.63g)倒在杯内,用开水浸泡10Omin,将浸泡的水一次性口服,每天1包,3包为1个疗程。李某父子先服用此药,在服药期间只允许吃小米粥,咸菜,喝水。服药1h左右,便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不止。李某父子坚持服完3包药,后2天不良反应同第一天。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能够对不同密度的人体组织进行成像,在疾病和损伤的检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逐步成熟,它可以对组织脏器进行容积再现、多层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等后处理,在肿瘤、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诊断,骨折、关节异位、脏器破裂、出血等损伤的检验,枪弹、爆炸碎片、吸入物等体内异物的检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已经有不少学者将其应用到相关研究领域当中。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应用CT技术进行法医病理学研究的情况进行综述,以便法医病理学研究者了解CT在法医病理学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能够为今后的法医病理学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1案例资料 简要案情余某某,女性,45周岁。2008年1月28日14时许,其在工作中出现头晕、呕吐现象,被送往附近药房诊治。检查血压为10.7/6.7kPa,即用2mL维生素B6、2mL维生素C及500mL5%葡萄糖盐水进行静脉滴注,输液3min后余某某出现手足抽动、昏迷,经120抢救无效死亡,自发病到死亡约1h左右。死者生前无冠状动脉检查及手术史,已生育两孩,末次妊娠为17年以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监管场所非正常死亡案例进行筛选、收集,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法医学特点。方法收集某鉴定中心2000—2015年间受理的监管场所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案例25例,从性别、年龄、历年发案数、死亡原因、死亡方式等方面分析其特征,并对公安类监管场所和监狱类场所的案件性质进行对比。结果涉案死者均为男性,中青年人群为高危人群,历年发案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公安类监管场所的伤害案件发生率(64.7%)大于监狱类场所(12.5%),而监狱类场所的自杀率(62.5%)高于公安类(23.5%)。死亡原因以损伤和窒息为主,其他还有中毒和电击等。结论监管场所非正常死亡案件暴露出执法不规范、监管有漏洞、医疗水平差等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尸体解剖对于查明此类案件的死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