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中国发展的实践进行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我们应该深刻认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来源,准确把握其理论内涵并使之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科学的创新维度,从思想维度、认识维度、文化维度和实践维度,科学回答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发展视野、内在逻辑、根基灵魂和现实需要。在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自觉学习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实践,对于坚定理论自信,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强国,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文化 《学习论坛》2002,(10):44-46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坚持与时俱进 ,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必须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 ,必须赋予民族形式 ,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三个维度,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国所处的时代特征、中国的历史文化分别相结合。这三个维度相互支撑、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缺一不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三个维度上都有充分体现,展现出鲜明的实践问题导向、强烈的时代潮流气息、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必须从理论、信仰、实践三个维度理解、解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确立创新理念首先应着力于理论创新,理论创新的实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时俱进发展,这是理解和把握五中全会创新理念的关键和核心。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发展的关系;二是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关系。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也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与世界和时代发展实际的关系;二是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发展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离开了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对现实就一定不具有强有力的解释力,就会在人们的心目中被认为是过时的,这样的马克思主义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朱荣英 《学习论坛》2004,20(1):10-11,45
必须从历史与现实相契合、实践与理论相统一等多重维度出发 ,才能准确而全面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性本质及其表现。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 ,其实践性本质统一于并蕴含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3 )把握它的实践性本质及其表现 ,必须将其置于如何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 ,并与维护好和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立起内在的价值关联。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科学的创新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历史性成果;新世纪新阶段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情况,创造新理论,指导新实践,解决新问题,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联系中国当前的实践,解决现实问题.因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反映我国当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特点,必须对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有力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问题曾有过几次集中的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不具有当代性,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行,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的提出具有理论和时代背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具备当代性,主要因为它的三个特性时代性与历史性的辩证统一;实践性创造了新的思维方式;科学性凸显出当代价值。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云山 《党史文苑》2005,37(10):57-6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科学的创新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历史性成果;新世纪新阶段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者的贡献 ,邓小平就是其中一位伟大旗手。他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必须用发展的态度来对待它 ;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与时俱进 ;他探索出保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方法 ,为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石国亮 《唯实》2002,4(8):28-31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者的贡献,邓小平就是其中一位伟大旗手.他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必须用发展的态度来对待它;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与时俱进;他探索出保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方法,为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石国亮 《唯实》2002,(9):28-31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者的贡献,邓小平就是其中一位伟大旗手.他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必须用发展的态度来对待它;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与时俱进;他探索出保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方法,为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是我党根据时代性质和特征,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变化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性的时代命题。我们必须以战略机遇期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主线,在持续的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和实践创新中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当前,树立牢固的根基意识,要着力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解释力、理论自洽性、社会认同等问题。为此,必须不断夯实理论根基,推动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时代化,增强阐释力;夯实实践根基,系统总结当代中国实践的历史经验,提升理论概括的能力;夯实文化根基,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改造,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夯实世界优秀文明根基,把握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把握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大局,审时度势,不断赢得叙述当今世界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论建构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宗礼 《探索》2004,2(6):48-51
建构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理论,一是吸取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并避免其内在缺陷的需要,二是我国政治发展理论研究现状提出了要求,三是中国政治实践的迫切要求。把政治发展看成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与建设过程,符合政治发展的实际,也符合建构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理论的要求,是建构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理论的逻辑起点,而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理论的现实起点应当是中国当代政治文明建设与演进的实践进程。建构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理论,必须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以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过程为主要对象和经验基础,必须大力借鉴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积极成果,必须在继承、引进已有的思想资源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9.
张明 《学习论坛》2012,(5):66-69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诉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认清本质要求、把握时代特征、遵循实践诉求,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规定的一元性与存在形态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自己的本质规定,它具有"一以贯之"的一元性;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形态又是演变的和多样的.构成一个"哲学形态"必具哲学问题、理论硬核、学说重点、文化形式等四个要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也必须从这四个要素去考察和把握."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全球问题的解答为切入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核心,突出人学学说的研究,并反映当今时代的文化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则以中国社会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为切入点,把毛、邓、江对于实践论的坚持和发展的成果作为核心,将中国的"人"的问题作为重点,重视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确立具有中国文化气质的哲学思想.中国马哲界必须在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深化学术研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进一步建构和完整创立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