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课什么是宪法【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基本内容,教育学生遵守宪法。【教学要点】第一节宪法的概念一、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出现和本质 1.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出现 2.宪法和其它法律在本质上的一致性二、宪法与其它法律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 1.内容上不同 2.效力上不同 3.制定的机关和修改程序上不同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经济合同法中与学生有直接关系的基本知识和内容。 2.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为今后遇到和处理与上述四法有关的问题时,能有一个思想准备。教材分析四法内容都很多,教学大纲只要求简介其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最基本的知识。下面结合每个法的重点、难点,做点说明。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发展状况及基本特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人口问题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很不适应。只有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生活。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类型、我国宪法的作用和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情况。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积极维护我国宪法。教学重点、难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宪法的作用。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复习提问:1.什么是法律?2.我国的主要法律有哪几种? 导入新课:大家懂得了什么是法律,知道了我国的主要法律有哪几种,下面我们学习国家最重要的法律——宪法。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课教学,要让学生正确掌握“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概念,初步理解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本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懂得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兴衰和成败的大事。从而教育学生要从小立志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好公民,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和当前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多样性,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本质上优于资本主义义生产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各阶级状况的变化,正确认识阶级斗争的形势,增强反腐蚀的能力。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同以往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生产关系是根本不同的。同时,还要求学生知道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所有制形式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民主、资产阶级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制度等基本常识,懂得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民主政治建设与社会的安定团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教学,总结公民课一年来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懂得做社会主义好公民是祖国人民的希望,认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是社会主义好公民的基本要求,立志做四有的新人,将来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多做贡献。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懂得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一方面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确立,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了解我国国情的基本特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国基本国情表明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精神,着重了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商品和货币的基本知识:商品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2.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自觉运用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之一。3.通过教学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活动和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奴隶主阶级是怎样统治与压迫奴隶阶级的。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奴隶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初步了解奴隶起义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本书所要讲述的内容、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及对学生的要求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学习社会发展常识,对正确观察和认识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思想觉  相似文献   

13.
本课概述一、主要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有两个:第一,法律的概念和加强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第二,我国宪法总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必须维护宪法的最大权威。二、本课地位本课在简要介绍法律的概念、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着重讲解我国宪法的有关知识。对初三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特别是宪法教育,增强他们的宪法观念,提高他们遵守法纪的自觉性,是初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是保障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社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过程。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原因。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而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无产阶级专政是崭新的国家政权,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前提,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初步懂得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我国现阶段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日益盛行,生产资料自然地逐渐转归私有。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贫富严重分化,破坏了氏族成员间的平等关系,导至氏族制度的瓦解,从而认识剥削阶级所谓“私有制和剥削、压迫是自古就有并将永世长存”的观点是错误的。二、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了解私有制产生的原因、过程以及原始社会解体的历史必然性;初步懂得私有制和剥削压迫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相似文献   

17.
第一课青少年必须学点法律常识【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开始时对课本内容有个轮廓的了解,明确学习的重要意义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法律常识》的积极性。【教学要点】一、学习的内容 1.法律常识课是讲解法和宪法的概念及其阶级本质,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知识。 2.课本内容主要是阐明:什么是合法权利和利益,什么是违法与犯罪行为等常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我国长期的  相似文献   

19.
新文学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树立法制观念、自觉守法用法的重要意义,了解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内容;懂得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应承担的责任,知道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及实行正当防卫。从而使学生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要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教育学生初步掌握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形势的基本方法,既要认识改革的巨大成就,又要看到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正确对待改革中存在的困难,从而增强前进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教材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